1.在以學堂取代科舉的選士制度下,法政教育因其獨特的培養目標被世人視為入仕的終南捷徑,法政學科因此成為求學者的首選科目。
2.張之洞籌辦的廣雅書院破除了舊科舉制度,設務實課程,“砥礪名節,關心時務,吸收新知,并使他們能出仕則為國家棟梁,為民則成為社會中堅”。
3.唐代的科舉也不像明、清那樣一層層地考上來,錄取也不完全看幾篇詩文,而是要有公卿名人在社會上為之吹噓并推薦才能應試登第。
4.學校教育喪失了獨立性,從教學內容到學生的考課,都以科舉入仕為宗旨。
5.他在小說中無情地揭露和諷刺了封建科舉制度的弊病。
6.唐人在入仕前、為官中、致仕后皆與自己的別墅息息相關,是他們讀書科舉、自娛游樂、修道習禪和療養歸宿的地方。
7.科舉制度在明清時代趨于成熟,分為鄉試、會試和殿試三級,三場考試都拿第一,就是大名鼎鼎的“三元及第”。
8.盡管科舉制已進行了曠古未有的改革,從考試的內容到形式都試圖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但仍然無法逃避滅亡的命運。
9., 撫州青蛙信仰的祭祀主題始為驅疫逐祟,后演繹為科舉崇拜,在中國南方青蛙信仰民俗中較獨特。
10.劉宏沉吟道,對于目前仍以察舉選官為主的帝國來說,還不到推行科舉的時候,這些官宦人家的子弟就是帝國今后的棟梁,不能任由他們飛鷹走馬地在家荒廢掉。
11.他在小說中無情地揭露和諷刺了封建科舉制度的弊病。
12.學而優則仕”,在科舉時代,是指知識分子在科考中成績卓異,才能求得一宮半職。
13.在科舉時代,金榜題名是許多讀書人夢寐以求的事情。
14.從設計原則上看,科舉制遵循著平等競爭的精神,打破了門第出身對人的限制,最大限度最高效率地調動起整個社會的精神資源。應該說,作為社會政治領域的一項重大發明,和世人皆知的四大發明相比,它毫不遜色。張宏杰
15.因樂隊參賽曲目被指責嘲諷俄羅斯*理弗拉德米爾.普京,格魯吉亞退出即將在莫斯科舉行的五月歐洲音樂電視大獎賽。
16.有的同學寫孔乙己在冰天雪地的除夕之夜死在丁舉人家的大門口,用對比的方式揭示封建科舉制度的罪惡。
17.可以說,豪放并自視甚高是王韜的鮮明個性,這使他既不愿皓首窮經以應科舉z aojv.com,又不愿默默無聞了此一生。
18.作文教學也是老一套,教學生寫些與他們生活不相干的東西,就象是考科舉寫八股一樣,裝腔作勢,空洞無物。
19.明清科舉錄取通知書不論中央、地方都叫“報帖”,也稱“捷報”,俗稱“喜報”。
20.在科舉時代,金榜題名是許多讀書人夢寐以求的事情。
※ "科舉"造句字典網漢語詞典查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