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鷓鴣天·化度寺作》鑒賞
原文
池上紅衣伴倚闌,棲鴉常帶夕陽還。殷云度雨疏桐落,明月生涼寶扇閑。
鄉(xiāng)夢窄,水天寬。小窗愁黛淡秋山。吳鴻好為傳歸信,楊柳閶門屋數(shù)間。
賞析
這首詞是吳文英又一首思念離人之作。“紅衣”寫眼前景物,兼指離人之衣;引起無限思念。“殷云”、“明月”對仗句寫景清新明快,更蘊秋愁別意。下闋兩層,一層寫夢見戀人愁客;二層托夢吳鴻捎去消息。“吳鴻好為傳歸信”,其實是說消息再也不能送達,佳人早已故去。
上片,“池上紅衣伴倚欄,棲鴉常帶夕陽還。”寫作者在池邊獨倚欄干,作伴的只有像穿著紅衣少女的蓮花;在欄干邊一直消磨到黃昏,看到的也只有背上帶著夕陽馀暉的歸鴉回來棲宿。這在化度寺午后到傍晚所見的景致,象兩幅畫,表達的是孤寂之情。“殷云度雨疏桐落,明月生涼寶扇閑。”濃云出現(xiàn)時,雨腳傾斜稀疏的桐葉繼續(xù)飛落,有點蕭索氣象;但雨后氣溫降低,天色更清,明月出現(xiàn)在上空,涼氣隨之而生,寶扇可以不用,而又美得可受,涼得可愛。“度”字、“疏”字寫秋雨與梧桐的形態(tài),很妥貼:“生”字把“涼”歸功于“月”,使月色倍覺宜人;這寫寺中夜晚下雨與月明時情景的兩句,又象兩幅畫。上兩句不用對偶,這兩句用對偶,筆調(diào)皆疏淡幽雅,引人入勝。
化度寺臨近水邊,當時自杭州至蘇州,大多是走水路。這樣又為過渡到下片“鄉(xiāng)夢窄,水天寬”埋下了伏筆。“窄”字寫夢,也是文英匠心獨運、喜歡運用的字。“窄”表短促,與水天“寬”對照,以見天長、水遠而夢短的惆悵之情。心情全在感事感物的“寬”、“窄”中透露。“小窗愁黛淡秋山”,寫倚窗看到的遠山景致。這既是一幅畫,也表惆悵之情。山是“秋山”,所以“黛”色淺淡;山本無“愁”但從愁人眼中看去,似乎其淺淡的暗綠色也帶上了愁態(tài)。正是“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遠山似眉,由景又聯(lián)想到思念的人。這一句又暗用卓文君“眉際若望遠山”的典故,由寫景過渡到懷人。“吳鴻好為傳歸訊”,看到天上鴻雁,多么盼望它是從作者長久居住并且當作家鄉(xiāng)的“吳”地飛來的啊;離家已久,懷人情切,因而盼望它能代傳“歸訊”。這簡直就是直接的呼告之辭,而實際上只是心中的盤算而已。“歸訊”傳到哪里呢?“楊柳閶門屋數(shù)間”,是蘇州城西閶門外,秋柳蕭疏、幾間平屋的地方。環(huán)境雖極平凡,卻富有高雅的畫意,這便是作者感情眷念之所在,更像一幅出自名家高手的水墨畫,寥寥數(shù)筆,寓情于景,若用司空圖《詩品》中的話來形容,不是近于“綠林野屋,落日氣清”,或“玉壺買春,賞雨茅屋”,而是近于化境的“神出古異,淡不可收”了。
這首詞的寫作地點在化度寺,景物描寫則兼及蘇州;寫作季節(jié)在初秋,時間則既有黃昏和夜晚,也有白天。全詞以寫景為主,時事情都在六幅秀淡雅致的景物畫中表達出來。時間不限一日,畫面亦分屬兩地,最后一幅畫筆最淡,但卻最傳神,因而也適合了更深遠的情味。
吳文英簡介
唐代·吳文英的簡介

吳文英(約1200~1260),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吳氏。與賈似道友善。有《夢窗詞集》一部,存詞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與一卷本。其詞作數(shù)量豐沃,風格雅致,多酬答、傷時與憶悼之作,號“詞中李商隱”。而后世品評卻甚有爭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