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清平樂·秋詞》鑒賞

原文

清淮濁汴。更在江西岸。紅旆到時黃葉亂。霜入梁王故苑。

秋原何處攜壺。停驂訪古踟躕。雙廟遺風尚在,漆園傲吏應無。

賞析

  該詞中詞人思念好友,揣測一路上友人可能的遭遇所寫下的以想象為主的懷人詞,但是這種想象并不是憑空亂想,而是基于詞人對朋友的了解,通過這些了解所作的一系列推斷,顯示了詞人對陳述古真摯的友情和對述古其人的真切了解。

  上片以友人的行程為線索,縱貫著空間地點、節序風物,寫來別有情致。起筆“清淮濁汴。更在江西岸”二句,決不是簡單地說明淮河和汴河的地理位置,而是似乎在掐指計算友人的行程:你從江南的杭州出發,途中要經過淮河、汴河,那是遠在江北的多么漫長的一段水程。因為友人“赴南都”,淮河和汴河都是必經的水道,所以二句乃是對友人大段行程的懸想,而友人的去向,路途的遙遠,以及詞人對他的關切之情,全在不言之中了。三、四句進一層揣想友人到達南都時的節序風物:“紅旆到時黃葉亂,霜入梁王故苑。”意思是說,當你的儀仗到達南都時,該是黃葉飄零的深秋時節了,附近梁孝王昔日的宮室園林怕是已著寒霜了。陳襄是秋八月中旬從杭州啟程的(見《蘇軾年譜》卷十三),蘇軾估計他到九月中、下旬才能到達。“黃葉亂”三字準確地寫出了深秋季節的特征,“霜入”則應當是秋天最后一個節令“霜降”到來的標志。二句估計友人到達的時間,與對行程的計算聯系在一起,同樣是替對方設想,表達了詞人的深情眷注。老友相別,居者憶念行者時,隨著憶念的深入,常會計算對方某時是否到達目的地或正在中途某地,在交通不發達的古代更是如此。白居易《同李十一醉憶元九(稹)》詩云:“忽憶故人天際去,計程今日到梁州。”便是詞人憶念所及、深情所注的一個例子,可與該詞上片合看。

  下片假想友人到南都后游賞及憑吊活動。換頭兩句寫游賞,說你在秋天何處的原野上游賞,停住車馬,探訪古跡,還在那兒徘徊不去。最后兩句寫憑吊古代賢人,說你到雙廟去憑吊正氣凜然的英雄張巡、許遠,或許會發現他們遺留的風范還在人間,而那位傲視王侯的漆園吏想必無影無蹤了。詞人這樣著筆,大概有三層意思:一是顯示了中原大地上的南都豐厚的歷史文化遺存;二是間接地表現了友人的“文采風流”;三是體現了詞人對友人的相知,也可以說,是在更高的層次上達成了友誼的默契。

蘇軾簡介

唐代·蘇軾的簡介

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