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近·浙江樓聞笛》鑒賞
原文
獨依浙江樓,滿耳怨笳哀笛。猶有梨園聲在,念那人天北。
海棠憔悴怯春寒,風雨怎禁得。回首華清池畔,渺露蕪煙荻。
賞析
上片起首二句就烘托出一種極度悲愴的氣氛,作者登高遠眺,看見大好河山慘遭蹂躪,心如刀割,耳邊又不斷地傳來陣陣哀怨的笳聲和笛聲,更讓他感覺悲傷。
下片“海棠”二句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描繪了南宋君臣橫遭洗劫的慘痛經歷。入侵者就好像狂風暴雨,摧殘了高貴而柔弱的海棠,使人悲憤不禁。最后“回首”二句,以低回哀婉的筆調傾吐了一個愛國志士對故國故君的無限眷戀:原來那繁華升平、笙歌曼舞的故地,如今已是一派荒涼,再也不復往昔景象。這種沉重的分離之悲為這首詞涂上了一層濃濃的凄慘色彩,展現了一首祭奠南宋亡靈的沉痛的挽歌。
全詞寫出了作者對被擄北上的幼帝與太后的憐念,及痛悼南宋的滅亡,表達了詞人內心的傷感與無奈之情。
汪元量簡介
唐代·汪元量的簡介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詩人、詞人、宮廷琴師。字大有,號水云,亦自號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時以善琴供奉宮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臨安陷,隨三宮入燕。嘗謁文天祥于獄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為道士,獲南歸,次年抵錢塘。后往來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終老湖山。詩多紀國亡前后事,時人比之杜甫,有“詩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類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