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風豪士歌》鑒賞
原文
洛陽三月飛胡沙,洛陽城中人怨嗟。
天津流水波赤血,白骨相撐如亂麻。
我亦東奔向吳國,浮云四塞道路賒。
東方日出啼早鴉,城門人開掃落花。
梧桐楊柳拂金井,來醉扶風豪士家。
扶風豪士天下奇,意氣相傾山可移。
作人不倚將軍勢,飲酒豈顧尚書期。
雕盤綺食會眾客,吳歌趙舞香風吹。
原嘗春陵六國時,開心寫意君所知。
堂中各有三千士,明日報恩知是誰。
撫長劍,一揚眉,清水白石何離離。
脫吾帽,向君笑。飲君酒,為君吟。
張良未逐赤松去,橋邊黃石知我心。
賞析
此詩一開始,直寫時事:這一年的正月,安祿山在洛陽稱“大燕皇帝”,洛陽成了叛軍的政治中心。洛城西南的天津橋下血流成河,洛城的郊野白骨如山。“我亦東奔向吳國,浮云四塞道路賒”,報國無門,空有一身匡世救國之心的詩人李白無奈只能奔往東南吳地以避戰亂。
就在這時,李白遇到了“扶風豪士”?!皷|方日出啼早鴉”以下十句,描寫在豪士家飲宴的場景。這一段寫得奇宕,就是敘事過程和描寫場景有很大的跳躍與轉換。經這一宕,轉出一個明媚華美的境界,這是閑中著色:四句贊美環境,四句贊美主人,兩句贊美盛筵。這些詩句并不意味著李白置國家興亡于不顧而沉溺于個人安樂,而不過是即事即景的一段應酬之辭罷了。從章法上說,有了這段穿插,疾徐有致,變幻層出。
李白并沒有在酣樂中沉醉。鋪敘過后,轉入抒情:“堂中各有三千士,明日報恩知是誰?”這里舉出戰國四公子,用以引發下面的自我抒懷。在戰國那個動亂的時代,戰國四公子各自蓄養了數千門客,其中不乏杰出人物。信陵君門客重義氣,輕死生,以大智大勇協助信陵君成就了卻秦救趙的奇勛,千秋萬代,為人傳誦。此時又逢罹亂,李白很想效法他們,報效國家。眼前這位扶風豪士雖然不能給李白提供立功報國的現實機會,但他“開心寫意”以待李白,使李白頓生知遇之感,禁不住要將胸中事一吐為快。“明日報恩知是誰”一句極為自負,大意是說:我今天受了你的款待,明日定要干出一番事情來教你瞧瞧!詩人故意用了反詰語氣,將下文引出:“撫長劍,一揚眉,清水白石何離離!脫吾帽,向君笑;飲君酒,為君吟:”末段表明心跡,一片真誠。南朝陳代詩人江暉有句:“恐君不見信,撫劍一揚眉?!保ā队暄┣罚┕艠犯镀G歌行》有句:“語卿且勿眄,水清石自見。”李白化用其語,以“三三七”的句法出之,“清水白石”比喻心地光明,“脫吾帽”四句益發爛漫,活畫出詩人率真的天性。接著,以張良為喻。李白把張良的事跡倒轉過來,說“張良未逐赤松去,橋邊黃石知我心”。這兩句的大意是:我之所以沒有象張良那樣隨赤松子而去,是因為功業未成,國難當前,我更得報效于國家。耿耿此心,黃石公可以明鑒。
李白七言歌行自由揮灑、不暇整飭,詩人的思想往往只包含在某些片斷和句子中?!斗鲲L豪士歌》以系念時事發端,以許國明志收束,這正是詩的本旨所在。
李白簡介
唐代·李白的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