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夢》鑒賞
原文
道路時通塞,江山日寂寥。
偷生唯一老,伐叛已三朝。
雨急青楓暮,云深黑水遙。
夢歸歸未得,不用楚辭招。
賞析
這首五律是四、二、二結構,上四句寫現實,五,六句寫夢境,末二句寫感嘆。道路時而通行時而阻塞—因為戰亂時而停頓時而發生,仍未平息。由于人民不能安于生計,田園荒蕪,江山便日見冷寂蕭條,沒有生氣。盡管討伐安史之亂的平叛戰爭已經歷了玄宗,肅宗、代宗三朝,而詩人仍避地偷生,衰老西南的窮山惡水之間。感時傷世,去國懷鄉,憂思成夢。然而,即使是夢中,詩人之夢魂此不見得輕松一點,夢境亦如現實般險惡。夢魂要飛越楚地青郁郁的楓林,在急雨的灰蒙蒙的霧靄中難辨方向,而天際是黑魃魑的層云,無窮無盡,秦地的黑水更在層云之外,何其遙遠。夢魂的歸路亦如現實般艱難險惡。如此遙遠艱險的路途,就是夢魂也未必能飛越,即使親人效《楚辭》之舉來招魂,亦是徒勞無功的。
詩人用了兩處有關屈原的典故,“雨急青楓暮“和“不用楚辭招”均出自《楚辭·招魂》,一為“湛湛江水兮上有楓,目極千里兮傷春心,魂兮歸來哀江南!”一為“魂兮歸來,返故居些?!眱傻洳粌H貼切夢中境象,而且亦暗示了詩人和屈原有相近的處境、相似的命運和相同的憂國憂民之愛國情懷。
杜甫簡介
唐代·杜甫的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