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陌上花三首》鑒賞

原文

游九仙山,聞里中兒歌陌上花,父老云,吳越王妃每歲春必歸臨安,王以書遺妃曰:“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吳人用其語為歌,含思宛轉,聽之凄然。而其詞鄙野,為易之云。

陌上花開蝴蝶飛,江山猶是昔人非。

遺民幾度垂垂老,游女長歌緩緩歸。

陌上山花無數開,路人爭看翠軿來。

若為留得堂堂去,且更從教緩緩回。

生前富貴草頭露,身后風流陌上花。

已作遲遲君去魯,猶教緩緩妾還家。

賞析

  第一首對吳人歌《陌上花》事作了概括的敘述。首句由眼前景物寫起:春天時節,陌上鮮花盛開,蝴蝶在翩翩飛舞。這迷人的春色,跟“吳越王妃每歲春必歸臨安”時的景象并無不同。然而,隨著時光的流逝,吳越王朝早已滅亡,吳越王妃也已不復存在,只留下了令人凄然的故事傳說。故次句緊承首句,轉出“江山猶是昔人非”,由眼前的景物聯想到已成過往的人事,兩相對照,發出了“江山依舊,人事已非”的感概。三四兩句著眼于吳人歌《陌上花》事。盡管吳越王朝!的遺民已漸漸地衰老,但游女們仍在長聲歌唱《陌上花》,以寄托對王妃的追憶與悼念。這說明《陌上花》流傳頗廣,在吳人中有很強的生命力。

  第二首寫吳越王妃春歸臨安情景。春天來了,陌上的無數山花爭奇斗艷,王妃按照慣例,乘坐富麗的翠軿,又來到了臨安,吸引了過往的路人競相觀看。詩人以“山花”“翠軿”來襯托王妃的青春美貌,又以“路人爭看”渲染王妃歸來的盛況,透露出吳越王朝曾有的一點承平氣象。三四句是設想之辭。意謂如能留得青春在,王妃即可遵從吳越王的囑咐“緩緩而回”,盡情觀賞臨安旖旎的春光。“堂堂”,指青春。唐薛能詩云:“青春背我堂堂去,白發摧人故故生。”青春,一語雙關,有青春年華,也有春天之意,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云:“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結伴好還鄉。”然而,無論是春天還是人的青春年華,都不可能永存長在,因而,“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之類的風流軼事也必然有終結之時。

  第三首慨嘆吳越王的去國降宋。頭兩句即以鮮明的對照說明:吳越王及其妃子生前的富貴榮華,猶如草上的露珠,很快就消失了,但其風流余韻死后仍流傳于《陌上花》的民歌中。前者是短暫的,后者是長久的;帝王的富貴與吳人無關,而他們的風流軼事,由于含有普通人的情感、愛情的因素以及多少帶有悲劇的色彩,故能引起人們的興趣,以致通過民歌來傳誦。最后兩句寫吳越王雖然已去國降宋,喪失了帝王之尊,卻仍保留著“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的慣例;可嘆的是,“王妃”的身份已改變為“妾”,“路人爭看翠軿來”的盛況大概不會再出現了。細品詩味,其中不無詩人的深沉感概和委婉諷喻。

  這三首詩中都貫穿了“江山猶是昔人非”的歷史哀思,而宛轉凄然則成為作者的抒情基調。全詩雖以“吳越王妃每歲必歸臨安”的軼事為題材,卻委宛曲折地詠嘆了吳越王朝的興亡,帶有懷古詠史的性質。詩中感慨人世榮華富貴,虛名浮利的過眼云煙,皆如那草頭露,陌上花,轉眼即消逝凋謝不見;人們生前的一切榮華富貴,全如那清晨草頭上的露水,不多久就散發消失;死后所留下的美好名聲,也全如那路上的花朵,很快就會凋枯謝落。民歌原來就“含思宛轉,聽之凄然”,經蘇軾潤色創作的《陌上花》,既保留了民歌的基本內容,形式及其樸素自然的風格特質,又顯得語言典雅,意味深長,詩情凄宛。詩中多用疊字,如“垂垂”,“緩緩”,“堂堂”,“遲遲”等,不僅恰切地描摹了人物的情態,且能增加節奏感和音樂美。

蘇軾簡介

唐代·蘇軾的簡介

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