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奴兒令·沉思十五年中事》鑒賞
原文
沉思十五年中事,才也縱橫,淚也縱橫,雙負簫心與劍名。
春來沒個關心夢,自懺飄零,不信飄零,請看床頭金字經。
賞析
詞的上半闋,作者用了寥寥數筆,就把他從十七歲以來十五年間的坎坷經歷粗略地描述了一番。用了兩個“縱橫”,把自己懷才不遇,簫劍雙負的心情形象地表達出來。才“縱橫”,是說他的才能大,淚“縱橫”,是說他的悲哀多。“簫心”側重于生活中的各種幽情親情,“劍名”則主要是大的人生追求和志向抱負,二者“雙負”,作者只贏得淚縱橫。
詞的下半闋,進一步寫個人生活之悲:春天來時,連個關心的夢都做不成,不言沒人關心自己,反言自己無傾注關心的對象;不說真實的關心,只求做個關心夢,話語中所包含的這些凄怨哀傷,是十分沉痛的。作者又巧妙地用了兩個“飄零”,把自己為了功名,南北數次奔波的經歷和自我安慰的復雜心情恰如其分地表現出來。看了詞的最后一句話才知道,作者一生漂泊無定,如今雖有些悔怨,但他已不看重這些,因為人生本就是雪泥鴻爪,因為他已信奉了佛教。
據史料記載,龔自珍在道光三年有信佛事。他回鄉后在蘇州與江沅、貝墉等幾個佛門俗家弟子攪到一起,還參加了拜佛誦經。在作者的許多詩歌中,都有他學佛的印記,不少佛經上的語言,被龔自珍寫入詩歌中。作者實際上是想通過學佛來解脫自己考場不得意的失落,這也是當時許多失意文人的通常做法。不過,讀了這首詞的最末一句,往往有一種苦澀生出,讓人同情作者,這正是此詞的藝術魅力所在。
龔自珍簡介
唐代·龔自珍的簡介

龔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清代思想家、文學家及改良主義的先驅者。27歲中舉人,38歲中進士。曾任內閣中書、宗人府主事和禮部主事等官職。主張革除弊政,抵制外國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則徐禁除鴉片。48歲辭官南歸,次年暴卒于江蘇丹陽云陽書院。他的詩文主張“更法”、“改圖”,揭露清統治者的腐朽,洋溢著愛國熱情,被柳亞子譽為“三百年來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詩詞近800首,今人輯為《龔自珍全集》。著名詩作《己亥雜詩》共315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