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庚子歲五月中從都還阻風于規林·其二》鑒賞

原文

自古嘆行役,我今始知之。

山川一何曠,巽坎難與期。

崩浪聒天響,長風無息時。

久游戀所生,如何淹在茲。

靜念園林好,人間良可辭。

當年詎有幾?縱心復何疑!

賞析

  與第一首詩相比,第二首詩寫得更精煉一些,全詩僅十二句,集中表達了陶淵明厭倦仕途、依戀田園的思想感情。第二首詩是真實動人的述懷詩。詩人對做官不感興趣,下決心要辭別官場。

  “自古嘆行役,我今始知之”。做官有行役之勞,在交通不發達的古代,尤其苦。所以陶淵明得出結論說:“自古嘆行役”。然而,行役者究竟有些什么可嘆的苦,陶淵明以往并無切身體驗。可當他為桓玄當差,奔波于建康和江陵之間,不遠千理,其間的艱難險阻可以說是“備嘗之矣”,所以他感慨道:“我今始知之”。這里,言未盡意,詩人的心里是在說:行役當差的苦頭我嘗夠了,誰還想迷戀仕途。

  陶淵明厭倦仕途的另一個原因是,仕途多風險,吉兇難料。在詩人看來,做官是一種危險的事情,倒不如及早告別官場。為了表達這個意思,詩人并未直說,而是借景言情,引用典故達意。行役途中,面對山川荒野,詩人的心境是孤獨而悲涼的,發出了“山川一何曠”的感嘆。這不是對山川秀色的贊美,而是對山川曠野的畏懼。由于心情的關系,大自然在詩人的眼里也是可怕的。詩人借山川之險來陪襯仕途之險,意在說明仕途可畏,潛藏著禍福風云。何時為福,何時為禍,誰也不知,“巽坎難與期”。用“巽坎”來比喻仕途中的吉兇順逆,是十分恰當的。“崩浪貼天響,長風無息時”。這是全詩的秀句,寫出了詩人在行役途中對山川風物的真實感受。詩人的用詞準確,而又很會夸張。他不說“巨浪”,而說“崩浪”。一個“崩”字,不僅有形象,而且有聲音,繪聲繪色。“聒”字準確地形容出巨浪咆哮時的雜亂之聲。“崩”字形容聲大,“聒”字形容聲雜。詩人借自然景象來描繪官場內部的激烈斗爭,像崩浪震天那樣可怕。

  宦游之人長年在外,離鄉背井,這在感情上是一種痛苦。陶淵明也經歷著這種痛苦,行役途中他格外思親。“久游戀所生,如何淹在茲”,這是陶淵明的心聲,抒發了思親的感情,悔恨自己不應該誤入仕途,更不應該在仕途淹留。有了這悔恨之后,詩人便下定了決心,要罷官歸田。這里,可以看見陶淵明的內心世界,他贊美園林,鄙棄官場。詩的結尾“當年詎有幾,縱心復何疑。”表面似乎是消極情緒的表露。其實,詩人并未宣揚及時行樂的思想,他是在思想痛苦的時候才這樣寫的,是一種憤慨之言。詩人正當壯年,大志未展,繁雜的公務消磨著他的年華,而且受著官場的牽制約束,俯仰由人,他想擺脫官場的牽制,回到園林,使自己的身心得到自由。詩人盼望有“縱心”的時刻,這不是要放縱自己,而是要做一個自由人。不貪富貴,縱心歸田,按自己的意志去生活,這是陶淵明真實的思想。

陶淵明簡介

唐代·陶淵明的簡介

陶淵明

陶淵明(約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說名潛,字淵明)號五柳先生,私謚“靖節”,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家、辭賦家、散文家。漢族,東晉潯陽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過幾年小官,后辭官回家,從此隱居,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相關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