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天暮雪》鑒賞
原文
長空卷玉花,汀洲白浩浩。
雁影不復(fù)見,千崖暮如曉。
漁翁寒欲歸,不記巴陵道。
坐睡船自流,云深一蓑小。
賞析
本詩的前半四句,傳神地繪出了一幅瀟湘江上的雪景圖。“玉花”化用梁昭明太子<黃鐘十一明啟>“玉雪開六出之花”意,形容絕妙,“卷”字見出了雪花紛紛揚揚的飛舞之態(tài)。“長空”切“天”,“汀洲”切“江”;“卷玉花”是細(xì)部的、動態(tài)的觀照,“白浩浩”是總體的、靜景的印象:語簡而意象豐富。“雁影”句表明已屆隆冬的時令,又隱用雁度瀟湘的本地風(fēng)光來暗示“江天”所屬的地域。最妙的是第四句,它不僅補明了題面中的“暮”字,而且寫出了暮雪雪景所特有的那種朦朦朧朧、半幽半明的色調(diào)與風(fēng)韻。后半部分,詩人在畫面中安排一名生活在巴陵地區(qū)的漁翁,這名漁翁已登返棹,“寒欲歸”三字,隱透出“暮雪”的影響。“不記巴陵道”既含有大雪彌漫迷蔽江路的意味,又見出漁翁對“江天暮雪”處境的順適。“船自流”的結(jié)果,是在視野中留下了一抹漸行漸杳的痕影;這一余韻裊裊的結(jié)尾,增添了畫面的動感與縱深感,傳現(xiàn)出“江天暮雪”全景清逸超妙的風(fēng)韻。全詩首尾映照,動靜相間,意境高曠。詩中的漁翁因天“寒“已登返小船,卻因為大雪彌漫遮住江路,忘記了回返的道路。這位漁翁索性坐睡舟中,任憑小舟隨江流漂蕩。
由此可以看出漁翁對“江天暮雪“處境的順適之情。
陳孚簡介
唐代·陳孚的簡介
陳孚(生卒年不詳),海南省海口市瓊山區(qū)人。宋慶歷間(1041~1048),嘗從郡守建陽宋貫之學(xué)。由是登第,鄉(xiāng)人慕之,始習(xí)進士業(yè),瓊?cè)伺e進士自孚始。被祀為瓊州府鄉(xiāng)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