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 甲寅初春,得靜庵、墨齋來書,為報熊閏同病逝青山灣,泫然賦悼》拼音版
清代:朱庸齋
洞仙歌甲寅初春,得靜庵、墨齋來書,為報熊閏同病逝青山灣,泫然賦悼-朱庸齋
青山一臥,瞑看花愁眼。勸影孤杯更誰款。嘆投荒送老,空耐繁霜,吟望里、幾見故園春轉。
歸期終負了,夢醒鮫宮,肯為斜陽暫時戀。幽恨海難平,待叩天閽,潮訊阻、暮云飄斷。
縱招引、吟魂返蓬蒿,怕寒徹東風,未成新暖。
唐代·朱庸齋的簡介
朱庸齋(1920一1983),原名奐,字渙之。詞學家、書法家。廣東新會縣人,世居西關。出身書香世家,為晚清秀才朱恩溥的兒子。幼時研讀古典文學,尤酷愛詞章,隨陳洵學詞, 13歲能吟詩,深得老師喜愛。青年時以詞知名,長期系統研究詞學,提出填詞以“重、拙、大”作標準,后又加“深”字,對詞學發展作出了貢獻。除詞學外,偶作明人小品畫亦楚楚可人,書法習鐘繇,雍容雅秀,尤工于小札和題跋。1983年,朱庸齋腎病復發,病逝于廣州西關之分春館。
...〔
? 朱庸齋的詩(201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