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樂·北大同學招飲市樓,用稼軒韻》拼音版
近現代:章士釗
永遇樂·北大同學招飲市樓,用稼軒韻-章士釗
二十年來,重重師友,別無覓處。不合時宜,肚皮放大,出入由他去。
偶然杯酒,宛然秋水,爾我書生如故。只當年、愿持風義,世間妄道如虎。
諸君無恙,沙灘籠月,醉后尚堪回顧。一脈狂泉,幾番鉤黨,彼是紛難主。
吾今老矣,舊曲中郎,只許墻陰搖鼓。未須問、先生那里,作馮婦否。
唐代·章士釗的簡介
章士釗(1881-1973),字行嚴,筆名黃中黃、青桐、秋桐,1881年3月20日生于湖南省善化縣(今長沙市)。曾任中華民國北洋政府段祺瑞政府司法總長兼教育總長,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國民參政會參政員,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政協常委,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清末任上海《蘇報》主筆。1911年后,曾任同濟大學教授,北京大學教授,北京農業學校校長,廣東軍政府秘書長,南北議和南方代表。新中國成立后為著名民主人士、學者、作家、教育家和政治活動家。曾任中央文史研究館副館長、第二任館長,第二、三屆全國政協常委,第三屆全國人大常委。
...〔
? 章士釗的詩(181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