杪秋同右史南山眺望 其一
杪秋同右史南山眺望 其一。明代。李攀龍。 青樽何處不蹉跎,白發相看一醉歌。坐久鏡中懸片華,望來城上出雙河。杉松半壁浮云滿,砧杵千家落照多。縱使平臺秋更好,故人猶恐未同過。
[明代]:李攀龍
青樽何處不蹉跎,白發相看一醉歌。坐久鏡中懸片華,望來城上出雙河。
杉松半壁浮云滿,砧杵千家落照多。縱使平臺秋更好,故人猶恐未同過。
青樽何處不蹉跎,白發相看一醉歌。坐久鏡中懸片華,望來城上出雙河。
杉松半壁浮雲滿,砧杵千家落照多。縱使平臺秋更好,故人猶恐未同過。
唐代·李攀龍的簡介
李攀龍(1514—1570)字于鱗,號滄溟,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明代著名文學家。繼“前七子”之后,與謝榛、王世貞等倡導文學復古運動,為“后七子”的領袖人物,被尊為“宗工巨匠”。主盟文壇20余年,其影響及于清初。
...〔
? 李攀龍的詩(882篇) 〕
明代:
王恭
蜻蜓轉逐斷香飛,歌鳥殘春聽漸稀。為報瑯玕應結子,荒山秋晚鳳凰饑。
蜻蜓轉逐斷香飛,歌鳥殘春聽漸稀。為報瑯玕應結子,荒山秋晚鳳凰饑。
宋代:
劉宰
六樹庭前過屋山,一枝仙桂許高攀。
風云有幸逢千載,里社應先庛萬間。
六樹庭前過屋山,一枝仙桂許高攀。
風雲有幸逢千載,裡社應先庛萬間。
宋代:
劉才邵
賢能攄逸志,振跡比蛟龍。云雨時方得,煙霄路自逢。
濯鱗沾帝澤,擁足脫塵蹤。物外將輕矯,池中豈解容。
賢能攄逸志,振跡比蛟龍。雲雨時方得,煙霄路自逢。
濯鱗沾帝澤,擁足脫塵蹤。物外將輕矯,池中豈解容。
近現代:
陳仁德
揮手憑欄意氣橫,狂飆浩蕩掃神京。只今惟有寒鴉噪,曾伴樓頭萬歲聲。
揮手憑欄意氣橫,狂飆浩蕩掃神京。隻今惟有寒鴉噪,曾伴樓頭萬歲聲。
宋代:
釋祖欽
禪,樹止叫喧喧。道,門前風浩浩。冷地思量真可笑。
笑什么,等閑拾得一顆蘇州梨,看來卻是青州棗。
禪,樹止叫喧喧。道,門前風浩浩。冷地思量真可笑。
笑什麼,等閑拾得一顆蘇州梨,看來卻是青州棗。
宋代:
袁說友
虛名誤壯夫,黃金變顏色。誰歟帛米謀,困此芻狗跡。
安和一榻上,精神馀筆力。我欲造之深,劇談忘漏刻。
虛名誤壯夫,黃金變顔色。誰歟帛米謀,困此芻狗跡。
安和一榻上,精神馀筆力。我欲造之深,劇談忘漏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