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陳宗道見寄
答陳宗道見寄。元代。仇遠。 蹇予山澤臞,飄飄一鷗似。天風忽假便,飲此金瀨水。朝隨章句儒,暮逐副墨子。肯嘆飯不足,可戀惟酒美。賦茅亦聊復,久矣忘喜怒。尾寧曳涂中,人生行樂耳。懷人耿不寐,一夕三四起。江東暮云合,渺渺隔秋水。遺我詩兩章,意古音粹美。敢謂義熙余,及見黃初體。君閒恥食粟,我出慚為米。流品夐不同,黃河貴清濟。
[元代]:仇遠
蹇予山澤臞,飄飄一鷗似。
天風忽假便,飲此金瀨水。
朝隨章句儒,暮逐副墨子。
肯嘆飯不足,可戀惟酒美。
賦茅亦聊復,久矣忘喜怒。
尾寧曳涂中,人生行樂耳。
懷人耿不寐,一夕三四起。
江東暮云合,渺渺隔秋水。
遺我詩兩章,意古音粹美。
敢謂義熙余,及見黃初體。
君閒恥食粟,我出慚為米。
流品夐不同,黃河貴清濟。
蹇予山澤臞,飄飄一鷗似。
天風忽假便,飲此金瀨水。
朝隨章句儒,暮逐副墨子。
肯歎飯不足,可戀惟酒美。
賦茅亦聊複,久矣忘喜怒。
尾甯曳塗中,人生行樂耳。
懷人耿不寐,一夕三四起。
江東暮雲合,渺渺隔秋水。
遺我詩兩章,意古音粹美。
敢謂義熙餘,及見黃初體。
君閒恥食粟,我出慚為米。
流品夐不同,黃河貴清濟。
唐代·仇遠的簡介
仇遠(1247年~1326年),字仁近,一字仁父,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號山村、山村民,人稱山村先生。元代文學家、書法家。元大德年間(1297~1307)五十八歲的他任溧陽儒學教授,不久罷歸,遂在憂郁中游山河以終。
...〔
? 仇遠的詩(482篇) 〕
明代:
韓上桂
行年三十二,所向皆無成。西風吹我行,萬籟送悲聲。
雙劍在匣中,隱隱作龍鳴。我生本南越,胡為眷上京。
行年三十二,所向皆無成。西風吹我行,萬籟送悲聲。
雙劍在匣中,隱隱作龍鳴。我生本南越,胡為眷上京。
元代:
黃公望
六法從來推顧陸,一生今始見營丘。腕中筋骨元來鐵,世上江山盡入眸。
林影有風摧落葉,澗聲無雨咽清流。寒驢騷客吟成未,萬壑寒云為爾留。
六法從來推顧陸,一生今始見營丘。腕中筋骨元來鐵,世上江山盡入眸。
林影有風摧落葉,澗聲無雨咽清流。寒驢騷客吟成未,萬壑寒雲為爾留。
明代:
王樵
西對三茅意自閒,誰知湖外有青山。小樓堪筑平沙上,兩面回看興未闌。
西對三茅意自閒,誰知湖外有青山。小樓堪築平沙上,兩面回看興未闌。
宋代:
釋寶曇
碧海鯨魚快一逢,不為夜雨泣秋蟲。
神交已極天人際,玉立仍馀國士風。
碧海鯨魚快一逢,不為夜雨泣秋蟲。
神交已極天人際,玉立仍馀國士風。
明代:
張元凱
飛錫常攜海上霞,萬松深處掛袈裟。孤云寄跡元無住,流水將心未有涯。
文字不曾離貝葉,因緣還出在蓮花。來時一葦輕千里,何似吾家博望槎。
飛錫常攜海上霞,萬松深處掛袈裟。孤雲寄跡元無住,流水將心未有涯。
文字不曾離貝葉,因緣還出在蓮花。來時一葦輕千裡,何似吾家博望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