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蘇軾的詩 > 縱筆三首·其三

縱筆三首·其三

[宋代]:蘇軾

北船不到米如珠,醉飽蕭條半月無。

明日東家知祀灶,只雞斗酒定膰吾。

縱筆三首·其三譯文及注釋

譯文

北來的糧船未到,近來米貴如珍珠,半月不知飽和醉,這肚子好蕭條好清苦。

好在明天是祭灶日,難得這年末歲尾,東家宰雞,烤肉,備酒,定會餉我祭肉醉一回。

注釋

祀灶:祭灶神,古代五祀之一。漢以前祀灶在夏天舉行。后傳說漢代陰子方臘日晨見到灶神,并以黃羊祭之,因而大富,逐以臘日為祀灶日。舊時風俗多以陰歷十二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為祀灶日。

膰:古代祭祀用的烤肉。這里“膰”當動詞“饋”,進食于人。

縱筆三首·其三創作背景

  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年),大詩人蘇軾由惠州(今屬廣東省)貶所再貶儋州(治所在今廣東儋縣西北,轄境在今海南省西部地區),時已64歲,且病魔纏身,正處于“食無肉,居無室,病無藥,出無友”的困境。此年歲末,作《縱筆三首》。

參考資料:

1、陳祥耀 等.宋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459-460

縱筆三首·其三鑒賞

  這首詩寫詩人和儋州人民的深厚感情。起句寫北方船只不到,儋州米價貴了起來,有“米珠薪桂”之慨。儋州當時耕種落后,產米很少,蘇軾《和陶勸農六首》小序說:“海南多荒田,俗以貿香為業。所產杭稻,不足于食。”所以“北船不到”,米價高漲是必然的。次句寫在上述情況下,詩人半月不得醉飽,這也是實況,參看他在儋州的其他詩作可知。后二句寫第二天是東鄰祭灶之日,他們和詩人感情極好,會以祭品相餉。膰,本義為祭肉,這里作動詞用,指送祭灶品,即送“只雞斗酒”。“只雞斗酒”,語出曹操《祭橋玄文》,切合祭品,用典精當。上二句寫詩人自己的窘況,也寫儋州的環境;后二句寫詩人對鄰人的信賴,從一件具體小事側面反映他和儋州人民感情的深厚。這首詩的成功之處是以直截之筆寫真率之懷。它直寫詩人的渴酒思肉,直寫對鄰人送酒肉的期待,毫不掩飾,毫不做作,正如紀昀所評的“真得好”。詩寫求酒肉,又寫得這樣真而不鄙。是否不鄙,就要看其“全人”,有待于“知人論世”了。

蘇軾簡介

唐代·蘇軾的簡介

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 ? 蘇軾的詩(2851篇)

猜你喜歡

贈方泉趙侍御巡察應天兼省覲 其一

明代黃廷用

我愛瀛洲侶,簪毫玉殿東。朝陽鳴紫鳳,南國避青驄。

見說戈鋋急,仍聞杼軸空。隨軒題尺牘,計日獻重瞳。

秋江

元代范梈

秋生洲渚靜,露下蒲荷晚。忽憶釣魚時,人家楚鄉遠。

晚泊廖村

明代王弘誨

旅宿依沙際,帆檣兩岸陰。村舂涵樹亂,市釀傍花斟。

風定猿聲密,波澄鳥語沉。客懷聊自慰,清夜聽歌音。

下彭城而南微雨即事

明代王世貞

稍盡彭城山,悠然見清淮。微雨雖沾衣,能令山色佳。

出沒前后旌,浮云時與偕。濁酒兩三行,聊以佐歸懷。

重游鼎湖山短吟八首 其二

近現代許南英

竹兜輕又快,五步當十步。彳亍阡陌間,牛與人爭路。

過吳幼時別業

明代王醇

嵐里人家滿,遠棲人外閑。

與君坐芳草,隨意望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