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王安石的詩 > 送和甫至龍安微雨

送和甫至龍安微雨

[宋代]:王安石

荒煙涼雨助人悲,淚染衣襟不自知。

除卻春風沙際綠,一如看汝過江時。

送和甫至龍安微雨譯文及注釋

譯文

野外的煙氣冰冷的雨水令人更加悲傷,淚水浸濕了衣領我都渾然不知。

沒有了春風河岸的蘆葦依舊碧綠,就好像我當初送你過江的時候一樣。

注釋

和甫:王安石弟王安禮。龍安:即龍安津,在江寧城西二十里。吳氏女子:王安石的長女,吳安持的妻子。古時女子出嫁后,從夫姓,稱某氏。

助人悲:人本已傷別,煙雨荒涼更加重這種悲傷。

春風沙際綠:春風吹拂,沙邊草青。

一如:一切都像。汝:吳氏女子。

送和甫至龍安微雨創(chuàng)作背景

  元豐五年(1082),王安石送弟王安禮赴京任尚書左丞。從熙寧九年(1076)罷相返金陵至是時,王安石已七年未與長女相見,此番送弟,觸景生情,更為思念遠方的女兒,詩人飽含深情,融情入景,寫下這首七絕寄予她,表達了父女之間的骨肉至情。

參考資料:

1、劉逸生.王安石詩選:香港三聯(lián)出版社,1983:137-138

送和甫至龍安微雨鑒賞

  王安石是一位大政治家,也是一位有豐富感情和平凡心的平常人。他這首借送弟兼寄女兒的詩,充分表現(xiàn)了一個兄長、一個父親對親人的深厚感情。這首詩實是寫給女兒的,是為了送弟的緣故,來到龍安江邊,觸景生情,想起女兒出嫁時的復雜心情,不由得再次淚下沾衣。封建社會女子出嫁后,與父母的關系就疏遠了,骨肉分別,給父親的心靈是個不小的打擊,但孩子的家庭幸福又是父母所期盼的,因而分別時心情十分矛盾復雜。在封建社會的傳統(tǒng)文化背景下,很少有父親如此真實地表露對女兒出嫁的種種無可名狀的心態(tài),王安石卻深切真實地寫出了一個平凡的父親的心情。

  詩的前兩句說來到江邊送弟,同樣的荒煙涼雨,同樣的骨肉分離,這種場面又一次經歷,怎不讓人淚下沾衣。詩人說“淚下”而又“不自知”,正寫出了站在江邊遙望親人遠去時癡凝的神態(tài),其中感情深厚沉郁。后兩句說,除了春風吹綠了沙灘這一點與當年不同,一切都和當年送你出嫁時是一樣的讓人傷感。而“除卻”一句又特巧妙,把春來草綠、凄迷傷情的景色特點反而加強了,風物一如往日,而今親人卻各自東西,心里必會傷懷和感慨。

王安石簡介

唐代·王安石的簡介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qū)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眰魇牢募小锻跖R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 ? 王安石的詩(1607篇)

猜你喜歡

宋氏五女(若芬五女:若華、若昭、若倫、若

唐代王建

五女誓終養(yǎng),貞孝內自持。兔絲自縈紆,不上青松枝。

晨昏在親傍,閑則讀書詩。自得圣人心,不因儒者知。

強酒

唐代白居易

若不坐禪銷妄想,即須行醉放狂歌。
不然秋月春風夜,爭那閑思往事何。

樊川

清代李宗渭

司勛去已久,零落野人家。一夜杜陵雨,滿村山杏花。

鬢絲天共老,歸思客長嗟。蹋草行吟遍,樊川春日斜。

再次辛字韻

明代邊貢

遠拋卮酒避芳辛,靜對煙空月半輪。門掩綠苔真自逸,案堆黃卷不全貧。

非才敢竊明時位,多病愁看故里春。詩侶釣朋俱出飲,也應回憶倦游人。

答真陽周紹稷

明代皇甫汸

滇徼辭官老更休,河陽試宰仕初優(yōu)。春前剖鯉傳書至,天上乘鳧佇舄游。

想見儀容勞北海,猶聞涕淚灑西州。茂陵遺草君收取,他日應逢使者求。

與孫文學廷璋并示孫上舍悅祖暨朱文學侗得三十一韻

清代姚燮

我昔未遇君,先與君兄交。聞有弱冠弟,關覽凌群髦。

但視兄卓奇,知非人過褒。鄰郡面易謀,鄙愿胸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