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佚名的詩 > 株林

株林

[兩漢]:佚名

胡為乎株林?從夏南!匪適株林,從夏南!

駕我乘馬,說于株野。乘我乘駒,朝食于株!

株林譯文及注釋

譯文

為何要到株林去?那是為了找夏南。不是為到株林玩,而是為了找夏南。

駕著大車趕四馬,株林郊外卸下鞍。駕著輕車趕四駒,奔抵株林吃早餐。

注釋

胡為:為什么。株:陳國邑名,在今河南柘城縣。林:郊野。一說株林是陳大夫夏徵舒的食邑。

從:跟,與,此指找人。一說訓為因。夏南:即夏姬之子夏徵舒,字子南。

匪:非,不是。適:往。

乘(shèng)馬:四匹馬。古以一車四馬為一乘。

說(shuì):通“稅”,停車解馬。株野:株邑之郊野。

乘(chéng)我乘(shèng)駒:駒,馬高五尺以上、六尺以下稱“駒”,大夫所乘;馬高六尺以上稱“馬”,諸侯國君所乘。此詩中“乘馬”者指陳靈公,“乘駒”者指陳靈公之臣孔寧、儀行父。

朝食:吃早飯。聞一多考,性曰為食。

參考資料:

1、朱 熹.詩經集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56

2、王秀梅 譯注.詩經(上):國風.北京:中華書局,2015:279-280

3、姜亮夫 等.先秦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277-279

株林創作背景

  此詩有其本事。《毛詩序》曰:“《株林》,刺靈公也。淫乎夏姬,驅馳而往,朝夕不休息焉。”

參考資料:

1、王秀梅 譯注.詩經(上):國風.北京:中華書局,2015:279-280

2、姜亮夫 等.先秦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277-279

株林鑒賞

  《陳風·株林》一直以來被認為是揭露陳靈公君臣的荒淫生活,諷刺上層統治者的政治腐敗的作品。

  此詩之開篇,大抵正當陳靈公及其大臣孔寧、儀行父出行之際。轔轔的車馬正喜孜孜馳向夏姬所居的株林,路邊的百姓早知陳靈公君臣的隱秘,卻故作不知地大聲問道:“胡為乎株林(他們到株林干什么去)?”另一些百姓立即心領神會,卻又故作神秘地應道:“從夏南(那是去找夏南的吧)!”問者即裝作尚未領會其中奧妙,又逼問一句:“匪適株林(不是到株林去)?”應者笑在心里,卻又像煞有介事地堅持道:“從夏南(只是去找夏南)!”明明知道陳靈公君臣所干丑事,卻佯裝不知接連探問,問得也未免太過仔細。明明知道他們此去找的是夏姬,卻故為掩飾說找的是“夏南”,答得也未免欲蓋彌彰。發問既不知好歹,表現著一種似信還疑的狡黠;應對則極力掙扎,摹擬著做賊心虛的難堪。這樣的諷刺筆墨,實在勝于義憤填膺的直揭。它的鋒芒,簡直能透入這班衣冠禽獸的靈魂。

  到了第二章,又換了一副筆墨。轔轔的車馬,終于將路人可惡的問答擺脫;遙遙在望的株邑眼看就到,陳靈公君臣總算松了口氣。“駕我乘馬,說于株野”——這里摹擬的是堂堂國君的口吻,所以連駕車的馬,也是頗可夸耀的四匹。到了“株野”就再不需要“從夏南”的偽裝,想到馬上就有美貌的夏姬相陪,陳靈公能不眉飛色舞地高唱:“說于株野!”“說”,一般均解為“停車解馬”,固為確詁。但若從陳靈公此刻的心情看,解為“悅”也不為不可。“說(悅)于株野”,也許更能傳達這位放蕩之君隱秘不宣的喜悅。“乘我乘駒,朝食于株”——大夫只能駕駒,這自然又是孔寧、儀行父的口吻了。對于陳靈公的隱秘之喜,兩位大夫更是心領神會,所以馬上笑咪咪湊趣道:“到株野還趕得上朝食解饑呢!”“朝食”在當時常用作隱語,暗指男女間的性愛。那么,它正與“說于株野”一樣,又語帶雙關,成為這班禽獸通淫夏姬的無恥自供了。寥寥四句,恰與首章的矢口否認遙相對應,使這樁欲蓋彌彰的丑事,一下變得昭然若揭。妙在用的又是第一人稱(我)的口吻,就不僅使這幕君臣通淫的得意唱和,帶有了不知羞恥的自供意味。可見此詩的諷刺筆墨非常犀利。

佚名簡介

唐代·佚名的簡介

...〔 ? 佚名的詩(421篇)

猜你喜歡

初秋偕莼弟訪沈澤存不遇,歸過鳳凰山麓

近現代黃福基

蟄居苦炎蒸,一室類枯槁。攢眉朝暮吟,不醉吻猶燥。

昨宵幾樹風,感此秋意早。攜手訪山人,紆途認泉繞。

解嘲 其一

宋代李彭

平生癡絕百無憂,黨友相嘲顧虎頭。癡黠胸中各相半,要之與我不同流。

訪采石臻山主不遇 其二

宋代李之儀

十年采石寄漂蓬,廣濟雖名寺亦空。將為新來有消息,依前山不結蓬籠。

會城苦雨四首 其三

清代牛燾

中秋騎月送行人,阻住行人懶問津。米價天河休更卜,御寒今已桂為薪。

長山謁范公祠四絕 其三

明代張吉

拜相后先公與馬,公多容色馬多憂。若更慶歷為元祐,公亦須憂到死休。

樂府

宋代許棐

妾心如鏡面,一規秋水清。

郎心如鏡背,磨殺不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