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佚名的詩 > 唐風·揚之水

唐風·揚之水

[兩漢]:佚名

揚之水,白石鑿鑿。素衣朱襮,從子于沃。既見君子,云何不樂?

揚之水,白石皓皓。素衣朱繡,從子于鵠。既見君子,云何其憂?

揚之水,白石粼粼。我聞有命,不敢以告人。

詩經 

唐風·揚之水譯文及注釋

譯文

小河里的水啊汩汩流淌,光潔的山石被沖刷激蕩。士兵白衣紅領整裝待發,跟隨他從曲沃奔赴疆場。我們見到了勇武的桓叔,還有什么不歡樂的地方?

小河里的水啊汩汩流淌,光潔的山石白得發光亮。士兵白衣紅袖整裝待發,跟隨他從鵠邑奔赴疆場。我們見到了勇武的桓叔,還有什么可擔憂的地方?

小河里的水啊汩汩流淌,水底山石映出粼粼波浪。我剛剛得到起事的命令,不敢輕易告人傳播四方。

注釋

揚:激揚。一說揚為地名。

鑿鑿:鮮明貌。一說形容石頭高低不平之狀。

襮(bó):繡有黼文的衣領,或說衣袖。

從:隨從,跟隨。沃:曲沃,地名,在今山西聞喜縣東北。

既:已。君子:指桓叔。

云何:如何。云,語助詞。

皓皓:潔白狀。

繡:刺方領繡。

鵠(hú):邑名,即曲沃;一說曲沃的城邑。

其憂:有憂。

粼粼:清澈貌。形容水清石凈。

命:命令,政令。

參考資料:

1、姜亮夫 等.先秦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223-225

2、王秀梅 譯注.詩經(上):國風.北京:中華書局,2015:226-228

唐風·揚之水創作背景

  公元前745年,晉昭侯封他的叔父成師于曲沃,號為桓叔。公元前738年,晉大臣潘父殺死了晉昭侯,而欲迎立桓叔。當桓叔想入晉都時,晉人發兵進攻桓叔。桓叔抵擋不住,只得敗回曲沃,潘父也被殺。作者有感于當時的這場政治斗爭,在事發前夕寫了這首詩。

參考資料:

1、姜亮夫 等.先秦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223-225

2、王秀梅 譯注.詩經(上):國風.北京:中華書局,2015:226-228

唐風·揚之水鑒賞

  此詩以“揚之水”開篇,是一種起興,并以之比晉衰而將叛之。小河之水緩緩地流淌,流經水底的白石,清澈見底,映出粼粼的波紋。這是一個平靜安祥的環境。誰知就是在這樣一個背景下,有一個很大的事變陰謀正在醞釀著。一群士兵身著白衣紅領,準備在曲沃起事。他們看到了敬愛的桓叔將有所作為,非常高興。跟隨未來之主,必將成為有功之臣。所以,很多造反起家的人,歷來是有所圖、有所為、有所得的。

  此詩一唱三嘆,反復歌詠著揚之水,白石白,以此映襯著白衣紅袖,旗甲鮮明,說明隊伍正在整裝待發。他們看到自己的領袖勝卷在握,躊躇滿志,不禁喜上眉稍,根本沒有不成功的擔憂。所以很自然地耳語起來。這樣也使此詩籠罩著一種緊張又神秘的氣氛。

  詩中“素衣朱襮”、“素衣朱繡”是指諸侯的衣服,程俊英認為這是叛變者所穿。蔣立甫反駁之。因為根據程俊英的說法,潘父與桓叔合力謀反既然是密事,他不能堂而皇之地公開穿起諸侯的衣服去見桓叔。這等于泄密。而桓叔見其僭越之服,自然會有看法。所以,“素衣朱襮”、“素衣朱繡”諸語,不可能是對潘父的一種描寫,而是就桓叔而言,是對桓叔早日能成為諸侯的一種熱切盼望。

  詩以“揚之水”引出人物,暗示當時的形勢與政局,頗為巧妙。而詩的情節與內容,也隨之層層推進,到最后才點出其將有政變事件發生的真相。所以,此詩在鋪敘中始終有一種懸念在吸引著人,引人入勝。而“白石鑿鑿(皓皓,粼粼)”與下文的“素衣”、“朱襮(繡)”在顏色上亦產生既是貫連又是對比的佳妙效果,十分醒目。并且此詩雖無情感上的大起大落,卻始終有一種緊張和擔憂的心情,在《詩經》中也可以說是別具一格。

佚名簡介

唐代·佚名的簡介

...〔 ? 佚名的詩(421篇)

猜你喜歡

賀新郎 其十一 為檗子壽

清代龔鼎孳

貯腹書千卷。更空明、一泓秋水,霧飛云遣。老筆紛披姿媚出,冰灑鐵梅芳泫。

高詠遍、蜀箋吳繭。六代江山文酒地,記孝侯、臺畔春陰淺。

秋夕書事

宋代陸游

寂寂青楓岸,蕭蕭白版扉。

端居常嬾動,偶出卻忘歸。

和兩翁軒

宋代李之儀

何處又傳金椀出,幾人爭看玉山頹。幽情不是風期舊,異境難從指顧開。

猿鶴已回塵外駕,煙云休造眼中衰。未妨一老同巾履,香火終年謝劫灰。

菩薩蠻 其三 詠榴有贈

清代陳去病

驕陽時節花如火。猩紅一樹裙兒妒。莫說柳三多。多男算是他。

并刀和露剖。粒粒相思豆。端的費相思。問伊知不知。

送楊訓導擢曹州掌教二首 其一

明代唐順之

傳魁之世久知名,君作師儒更有聲。巳道江東桃李遍,春風還被魯諸生。

乾坤吟

宋代邵雍

意亦心所至,言須耳所聞。

誰云天地外,別有好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