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旅行。唐代。殷堯藩。 煙樹寒林半有無,野人行李更蕭疏。堠長堠短逢官馬,山北山南聞鷓鴣。萬里關河成傳舍,五更風雨憶呼盧。寂寥一點寒燈在,酒熟鄰家許夜沽。
[唐代]:殷堯藩
煙樹寒林半有無,野人行李更蕭疏。
堠長堠短逢官馬,山北山南聞鷓鴣。
萬里關河成傳舍,五更風雨憶呼盧。
寂寥一點寒燈在,酒熟鄰家許夜沽。
煙樹寒林半有無,野人行李更蕭疏。
堠長堠短逢官馬,山北山南聞鷓鴣。
萬裡關河成傳舍,五更風雨憶呼盧。
寂寥一點寒燈在,酒熟鄰家許夜沽。
譯文
煙樹寒林時隱又時現,我的行裝輕便又簡單。
到處都能遇到官家馬,鷓鴣滿山啼叫聲不斷。
萬里關河都是派行舍,呼盧之聲好像響耳邊。
深夜只有一盞寒燈在,盅盅美酒未把愁悶遣。
注釋
煙樹寒林:籠罩在煙霧與微寒中的樹林。
野人:在野之人,作者自指。
行李:即行裝。
蕭疏:稀稀落落,這里指行裝輕便簡單。
堠(hòu)長堠短:指行程或長或短。堠,古代驛路旁邊記里程的土堆。
逢宮馬:在路上常常遇到官馬。
鷓鴣:鳥名,古人認為它的叫聲很象“行不得也哥哥”,最容易引起旅人的愁思。
傳舍:古時供來往行人居住的旅舍。
五更:古代記時制度,將一夜分為五更,這里泛指夜間。
呼盧:古代博戲的一種,又名“樗蒲”,博具為五木,類似后世的擲色子,用五個木制杏仁形之子,一面涂黑,一面涂白,擲出后,五子皆現黑,即為“盧”,是最高之采,擲子時,往往呼叫,希望得到全黑,所以名叫“呼盧”。
寂寥:寂寞。
寒:指燈光帶有寒意,形容環境的冷清。
沽:買。
參考資料:
1、尚作恩 等.晚唐詩譯釋: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7:12-14
2、吉林大學中文系.唐詩鑒賞大典(十一):吉林大學出版社,2009
唐代·殷堯藩的簡介
殷堯藩(780—855),浙江嘉興人。唐朝詩人。唐元和九年(814)進士,歷任永樂縣令、福州從事,曾隨李翱作過潭州幕府的幕僚,后官至侍御史,有政績。他和沈亞之、姚合、雍陶、許渾、馬戴是詩友,跟白居易、李紳、劉禹錫等也有往來。曾拜訪韋應物,兩人投契莫逆。他足跡很廣,遍歷晉、陜、閩、浙、蘇、贛、兩湖等地。性好山水,曾說:“一日不見山水,便覺胸次塵土堆積,急須以酒澆之。”著有詩集一卷,《新唐書藝文志》傳于世。
...〔
? 殷堯藩的詩(74篇) 〕
宋代:
楊萬里
不是城中是甑中,雨余日色更明紅。
若為飛上金山頂,獨立長江萬里風。
不是城中是甑中,雨餘日色更明紅。
若為飛上金山頂,獨立長江萬裡風。
清代:
吳綃
陵谷紛紜,魚龍混、一江春漲。回首處、平生孤介,弱軀多恙。
盼望云霄凡骨重,寸心常鎖雙尖上。閉深閨、棲處似鷦鷯,齊眉餉。
陵谷紛紜,魚龍混、一江春漲。回首處、平生孤介,弱軀多恙。
盼望雲霄凡骨重,寸心常鎖雙尖上。閉深閨、棲處似鷦鷯,齊眉餉。
明代:
韓上桂
行年三十二,所向皆無成。西風吹我行,萬籟送悲聲。
雙劍在匣中,隱隱作龍鳴。我生本南越,胡為眷上京。
行年三十二,所向皆無成。西風吹我行,萬籟送悲聲。
雙劍在匣中,隱隱作龍鳴。我生本南越,胡為眷上京。
明代:
王恭
賣藥囊中況有錢,長桑親訣舊曾傳。心知肘后岐黃秘,老向人間草木年。
杏滿香林澄夕露,桔垂秋井漾寒泉。祗今黃發青山里,無那看云日醉眠。
賣藥囊中況有錢,長桑親訣舊曾傳。心知肘後岐黃秘,老向人間草木年。
杏滿香林澄夕露,桔垂秋井漾寒泉。祗今黃發青山裡,無那看雲日醉眠。
清代:
顧炎武
閏位窮元季,真符啟圣人。九州殊夏裔,萬古肇君臣。
武德三王后,文思二帝鄰。卜年乘王氣,定鼎屬休辰。
閏位窮元季,真符啟聖人。九州殊夏裔,萬古肇君臣。
武德三王後,文思二帝鄰。蔔年乘王氣,定鼎屬休辰。
元代:
趙孟頫
胄子何多士,明公特妙年。詩書師法在,簪紱相門傳。
曳履星辰上,分光日月邊。帝心知俊彥,群望屬英賢。
胄子何多士,明公特妙年。詩書師法在,簪紱相門傳。
曳履星辰上,分光日月邊。帝心知俊彥,群望屬英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