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周邦彥的詩 > 四園竹·浮云護月

四園竹·浮云護月

[宋代]:周邦彥

浮云護月,未放滿朱扉。鼠搖暗壁,螢度破窗,偷入書幃。秋意濃,閑佇立,庭柯影里。好風襟袖先知。

夜何其。江南路繞重山,心知漫與前期。奈向燈前墮淚,腸斷蕭娘,舊日書辭猶在紙。雁信絕,清宵夢又稀。

四園竹·浮云護月譯文及注釋

譯文

輕輕將月亮遮住,浮云似有意憐惜明月,不讓她的光輝全部灑滿朱扉。暗壁、破窗,鼠搖、螢度,螢是在不知不覺中進入書幃。主人公在幽寂的、靜得怕人的室內再也呆不下了,只好步到中庭,悄立樹陰,忽覺襟袖之間一陣好風吹來,當此深秋,獨自悄立閑庭。

夜已經是什么時候了呢?伊人在江南,想去尋找呢,當初曾和她預約重逢日期,現在由于歲月推移,人事變化,恐怕已難于實現了。無奈,想到現在要是能和她再通書信的話,那雖不能見面,也可魚來雁往,互訴相思,也是一種安慰。然而魚沉雁杳,連做夢夢到相逢也越來越少。

注釋

浮云護月:指月亮被薄云遮蓋。杜甫《季秋蘇五弟纓江夜宴》詩:“明月生長好,浮云薄漸遮。”

朱扉(fēi):紅漆的門。

鼠搖暗壁:老鼠在壁角暗處恣意活動。這是化用王安石《登寶公塔》詩:“鼠搖岑寂聲隨起”和崔涂《秋夕與王處士話別》詩:“蟲聲移暗壁,月色懂寒條。” [3]  ④“螢度”二句:化用唐僧齊己《螢》詩:“透窗穿竹住還移……夜深飛過讀書幃。”

庭柯:庭院里的樹木。陶淵明《歸去來兮辭》:“眄庭柯以怡顏。”

“好風”句:化用杜牧《秋思》詩:“微雨池塘見,好風襟袖知。”

夜何其:夜深已是什么時候?語本:《詩經·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

漫:枉然,徒然。指心中已不存希望。前期:早先的期約。

奈:無奈。

“腸斷”二句:化用唐楊巨源《崔娘》詩:“風流才子多春思,腸斷蕭娘一紙書。”蕭娘,這里代指作者所愛的美人。

雁信絕:書信斷絕。古有鴻雁傳書的傳說。

參考資料:

1、夏承燾 .《宋詞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未知:第110頁

2、劉揚忠.《周邦彥詞選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第117頁

四園竹·浮云護月創作背景

  此詞創作于元祐二年至紹圣四年之間,當時周邦彥再旅汴京之時所作,這也是一首抒寫羈旅哀愁的詞。

參考資料:

1、夏承燾 .《宋詞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未知:第110頁

2、劉揚忠.《周邦彥詞選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第117頁

四園竹·浮云護月鑒賞

  “浮云護月,未放滿朱扉。”描寫秋夜景色。化用杜甫詩:“明月生長好,浮云薄漸遮。”(《季秋蘇五弟纓江樓夜宴》)以點明秋夜。作者翻出新意,說“浮云”為了“護月”,輕輕將月亮遮住,浮云似有意憐惜明月,不讓她的光輝全部灑滿朱扉。這一層朦朧黯淡的景色與詞中主人公懷人傷感的心情是一致的。

  “鼠搖暗壁,螢度破窗,偷入書幃。”兩句對仗,上句是耳聞之聲,下句是目睹之景,暗壁、破窗,一派貧居陋巷的潦倒景象。鼠搖、螢度,烘托室內寂靜無人,引起詞中主人公一種凄清幽獨的感覺。“偷入書幃”系化用唐代詩僧齊己《螢》詩:“夜深飛入讀書幃。”用一“偷”字,說明螢是在不知不覺中進入書幃的。萬籟寂靜之夜,詞人在陋室之中所聞所見,用以烘托環境之寂寞、蕭索。

  “秋意濃,閑佇立,庭柯影里。”用內轉之筆,點出時令,并入情。至此,詞中主人公才正式露面,詞中主人公在幽寂的、靜得怕人的室內再也呆不下了,只好步到中庭,悄立樹陰,忽覺襟袖之間一陣好風吹來,頓覺秋意已濃了。“里”字同部上聲葉韻。

  “好風襟袖先知。”系套用杜牧《秋思》詩中“好風襟袖知另加一“先”字,就不只是寫襟袖而且是寫人對風的敏銳感覺。空間已由室內轉向室外。詞中主人公當此深秋,獨自悄立閑庭,“盡日佇立無言,贏得凄涼懷抱。”(柳永《滿朝歡》)懷人之念,油然而生,上片結拍,情景交融,然秋宵夜永,獨立庭心,逗出懷人契機。由此引入下片。

  “夜何其。”借用《詩經·小雅·庭燎》“夜如何其”的詩句,“猶問夜已到何時,委婉曲折道出他夜深無眠。”“其”是句尾助詞。這是作者設問:夜已經是什么時候了呢?暗示他獨自悄立樹陰,因懷人而夜不成寐。秋水伊人之感,也如晏幾道詞“夢入江南煙水路”(《蝶戀花》)一樣,他所懷念的人也在山重水復的江南。

  “江南路繞重山,心知謾與前期。”第一句寫景,接著入情。美成所懷念之伊人,乃在江南重疊山巒之間,舊游之地,歷歷在目,想去尋找呢,又擔心“行盡江南,不與離人遇。”(晏幾道《蝶戀花》);次句直抒胸臆:當時預約重逢的前期是徒然的,現在由于歲月推移,人事變化,恐怕已難于實現了。寫到這里,似乎話已寫盡,忽然看到戀人的舊時書信宛然在目,又觸發舊情,引起新愁。

  “奈向燈前墮淚,腸斷蕭娘,舊日書辭猶在紙。”“奈”,無可奈何之意”;“墮淚”非只今夜事,前時已然,亦包括今夜。“淚”字韻押同部去聲。先寫“墮淚”,再補寫為何“墮淚”。“向燈前墮淚,腸斷蕭娘。”典出楊巨源《崔娘》詩:“風流才子多春思,腸斷蕭娘一紙書。”唐時以蕭娘為女子之泛稱,如將蕭郎作為男子的泛稱一樣,并不指固定的人,如元稹詩:“揄揚陶令緣求酒,結托蕭娘只在詩。”白居易詩:“風朝舞飛燕,雨夜泣蕭娘”。這首詞中的“蕭娘”當然是指詞中主人公的戀人。舊時“蕭娘”書信一行行,一字字,分明寫在紙上,讀來令人腸斷,睹物思人,不覺傷心落淚,這就是“舊日書辭猶在紙”所引起的感情激蕩。他想到現在要是能和她再通書信的話,那雖不能見面,也可魚來雁往,互訴相思,也是一種安慰。“紙”字韻押同部上聲。

  “雁信絕,清宵夢又稀。”結句低欲絕。雖想重通音問,但她“山長水闊知何處?”(晏殊《蝶戀花》)魚沉雁杳,已夠傷心,但若能常在夢中相逢,豈不也可聊慰相思之苦?在感情上得到某種補償,這是他最后的幻想。但偏偏連夢也很少做,真是“夢魂縱有也成虛,那堪和夢無。”(晏幾道《阮郎歸》)他的要求逐步降低,由想見面降到只求通信,由求通信降到只求夢中想會也可以,但他的相思強度卻逐步升高,直到連夢里相逢也難辦到時,則最后的,最起碼的希望也破滅了時,不免柔腸百結,低回欲絕,陷入了刻骨相思、徹底絕望的境地,抒情至此達到高峰,突然歇拍,余意不盡。

  這首詞由寫景到抒情,由室內到室外,時空結合,層層遞進,感情愈趨強烈,結構謹嚴,曲折多致。

周邦彥簡介

唐代·周邦彥的簡介

周邦彥

周邦彥(1056年-1121年),中國北宋末期著名的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漢族,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歷官太學正、廬州教授、知溧水縣等。徽宗時為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創作不少新詞調。作品多寫閨情、羈旅,也有詠物之作。格律謹嚴。語言典麗精雅。長調尤善鋪敘。為后來格律派詞人所宗。舊時詞論稱他為“詞家之冠”。有《清真集》傳世。

...〔 ? 周邦彥的詩(286篇)

猜你喜歡

送欽禪人游岳

宋代釋月澗

雪峰不登岳,辛苦事參訪。虛空開笑口,猿鶴增悲悵。

我昔乘天風,絕頂倚藤杖。群山如子來,萬境供一望。

次韻王學士七夕新秋

元代吳澄

煌煌桴鼓引雙旌,道是天孫大禮成。金鏡南飛光欲半,銀潢西去寂無聲。

佳期一夕人誰見,別思千年恨未平。最怪河東五星麗,應嫌抱拙要中更。

讀蘇武李陵司馬遷傳

宋代華岳

白旄持節使單于,萬里風煙十載余。

柳毅不行沙漠路,卻憑歸雁為傳書。

題謝孝子

清代趙良栻

娛親仍著老萊衣,慈竹平安愿已違。北斗香焚虔午夜,西山景迫戀春暉。

誠通神鬼幽蘭潔,夢入池塘寸草腓。十有八年如一日,抱鐺孺慕等依依。

臺灣竹枝詞 其三

清代謝金鑾

水仙宮外近黃昏,迤北斜看第幾鯤。潮信來特沙鹵白,亂星漁火簇城門。

塞上雜歌贈趙總制 其十一

明代黃廷用

朔風一陣胡沙起,誓死烽煙欲報恩。拔劍長驅抵絕漠,鳴弓射獸獻轅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