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趙善慶的詩 > 水仙子·渡瓜洲

水仙子·渡瓜洲

[元代]:趙善慶

渚蓮花脫錦衣收,風蓼青雕紅穗秋,堤柳綠減長條瘦。系行人來去愁,別離情今古悠悠。南徐城下,西津渡口,北固山頭。

秋天 

水仙子·渡瓜洲譯文及注釋

譯文

小洲邊的野荷,花瓣脫落,粲綠的荷葉也已委靡。風中的秋蓼不再青蔥,暗紅色的穗花一派凄凄。堤岸的楊柳減了翠色,只留下幾乎光禿的長條細細。這一切,同渡江行人的旅愁系結在一起。古往今來,離情別恨最是難以擺脫和忘記。鎮江城下,西津渡口,北固山頭:一路上我都惆悵不已。

注釋

瓜洲:在江蘇邗江縣南之運河入長江處,與鎮江隔岸相對,為著名的古渡口。

蓼:植物名,生水邊,開鞭穗狀小花。

南徐:今江蘇鎮江市丹徒縣。

西津渡:一名金陵渡,在鎮江城西蒜山下的長江邊。

北固:山名,在鎮江市內長江岸上,為著名的古要塞與名勝地。

參考資料:

1、天下閱讀網.水仙子·渡瓜洲

水仙子·渡瓜洲鑒賞

  長江素稱天塹,橫渡決無今日交通之便捷。所以古人渡江之時,無不心潮澎湃,產生各種各樣不可名狀的愁情。作者此時是從北岸的瓜洲渡往對岸,自然也不例外。

  不過,該篇同同類作品渡江伊始即心緒聯翩的通常作法不同,它選擇表現的區段是“近岸”與“上岸”的部分。起首三句鼎足對,分寫了洲渚、江灘、堤岸,雖也是由遠及近,卻已是渡行的結束,且所著筆描繪的,是舉目所見的由植物所呈現的蕭瑟秋景。這就使該曲有別于以表現大江江面為主的渡江之作,不以雄奇險豪為目的,而更多了一種冷落衰涼的旅愁情味。

  “堤柳綠減長條瘦”,是“渚蓮”、“風蓼”蕭索風景的延伸,也是此時距詩人最近的感受對象。作者遂以此為過渡,生發出離情別意的感慨。“今古悠悠”是從時間著筆,而繼后的三處鎮江地名則從空間入手,兩相綜合,便將別離之恨從秋景的細部拓展彌漫開來,有一種觸目皆愁、揮之不去的意味。行程已經結束,而“別離情”卻緊縈心頭,這就寫出了“渡瓜洲”的心緒。可見起首三句的景語,雖然局面不大,卻有賦中見興的效果。趙善慶所作散曲多為寫景小令,而其筆下景語多近寒瘦,有孟郊、賈島的風格。這在元散曲中雖不多見,卻也別具一種特色。

趙善慶簡介

唐代·趙善慶的簡介

趙善慶

趙善慶(?-1345年后),元代文學家。一作趙孟慶,字文賢,一作文寶,饒州樂平(今江西樂平縣)人。《錄鬼簿》說他「善卜術,任陰陽學正」。著雜劇《教女兵》、《村學堂》八種,均佚。散曲存小令二十九首。《太和正音譜》稱其曲「如藍田美玉」。

...〔 ? 趙善慶的詩(33篇)

猜你喜歡

夏夕戲作艷曲

明代韓上桂

浣沙溪上纻羅輕,少小吹笙學鳳鳴。近水荷花貪并蒂,依人燕雀羨雙成。

舞長自喜迎仙袂,燭滅何須絕客纓。已遣風光牽宿醉,獨無涼雨解新酲。

仲春入直四首 其二

元代周伯琦

草芽未綠柳先黃,曲檻重門輦路長。冰雪初銷流禁禦,羊溝又見水湯湯。

寄詩(一作絕微之)

唐代崔鶯鶯

自從銷瘦減容光,萬轉千回懶下床。
不為傍人羞不起,為郎憔悴卻羞郎。

偈頌一百二十三首 其一○六

宋代釋祖欽

禪,樹止叫喧喧。道,門前風浩浩。冷地思量真可笑。

笑什么,等閑拾得一顆蘇州梨,看來卻是青州棗。

恭和聞喜宴御制

宋代魏了翁

祖宗德澤被生民,列服山川各效神。

幾見高岡鳴鳳集,又盾層浪化魚新。

梅花喜神譜·大開一十四枝

宋代宋伯仁

舉頭見長安,志士欣有托。

葵藿一生心,豈容天負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