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趙善慶的詩 > 沉醉東風·山對面藍堆翠岫

沉醉東風·山對面藍堆翠岫

[元代]:趙善慶

山對面藍堆翠岫,草齊腰綠染沙洲。傲霜橘柚青,濯雨蒹葭秀,隔滄波隱隱江樓。點破瀟湘萬頃秋,是幾葉兒傳黃敗柳。

沉醉東風·山對面藍堆翠岫譯文及注釋

譯文

對面山上彌漫著一層藍色的煙靄顯得翠色越發濃稠,齊腰深的草染綠了沙洲。傲霜的橘柚茫茫然一片青蒼,被雨水洗禮過的蘆葦顯得分外俊秀,隔著滔滔江水隱約可以看到遠處的江樓。點破瀟湘萬頃秋意的,是那幾片到處飄飛著的枯黃凋殘的敗柳葉兒。

注釋

沉醉東風:曲牌名。

湘陰:今湖南湘陰,在湘江下游,洞庭湖南岸。

藍:蓼藍,一種可制作染料的草。

岫(xiù):山峰。

濯(zhuó):沖洗。

瀟湘:瀟水、湘水,湖南的兩條大江。此處以瀟湘指洞庭湖一帶。

參考資料:

1、李伯欽編;崇賢書院釋譯.圖解元曲三百首:黃山書社,2016.03:第205頁

2、張根云譯注.元曲三百首 精編本:商務印書館,2015.05:第115頁

沉醉東風·山對面藍堆翠岫創作背景

  該詞具體創作年份未知。在某個秋日,詩人行走在湘(今湖南)陰道上,看到美麗宜人的秋景,便忍不住自己內心的喜悅,有感而發,寫下了這首小令。

參考資料:

1、陳思思,于湘婉編著.元曲鑒賞大全集 下:中國華僑出版社,2012.09:第578頁

沉醉東風·山對面藍堆翠岫鑒賞

  “山對面蘭堆翠岫,草齊腰綠染沙洲”,這兩句寫的是遠景。在“山對面”行走,作者看到對面山上層巒疊翠,路邊的小草已長至人的半腰高,染綠了整個沙洲。一個“堆”字將山的顏色由“蘭”至“翠”的情形寫得有層次感,生動形象。一個“染”字將草的顏色寫得型艷欲滴,同時也寫出了草之多、之廣?!褒R腰”一詞不僅說明草之高,草長得茂盛,同時也與前句的“對面”兩相照應。透過優美的景色,可以感知詩人愉悅的心境。

  “傲霜橘柚青,濯雨蒹葭秀”,寫的是近景,這才真正體現出了秋意。秋天里,果實累累,成熟的橘柚,顏色青黃相間,傲然挺立在秋風中,被秋雨洗滌過的蘆葦,花開叢叢。詩人描寫的清新爽朗的景象以及橘柚的顏色,展現了一幅南方的初秋之景。這兩句隱隱透露出詩人喜悅的心情?!案魷娌[隱江樓”,詩人站在江邊遠眺,隔著煙波浩渺的江面,隱隱看到了矗立在江對面的高樓。

  “點破瀟湘萬頃秋,是幾葉兒傳黃敗柳?!碑吘故乔锾斓搅耍m然還有青青的草木,但萬物還是開始零落,幾片黃葉兒和殘敗的柳樹告訴詩人湘瀟的秋天到了?!皫兹~兒傳黃敗柳”一句寫得秋意盎然,而“點破”一詞用得生動傳神,既有突然之意,又有自然而然之感??吹酱渚G的山巒和青青的沙洲一片生機勃勃,詩人似乎還沒有意識到秋天要到來,直到看到幾葉敗柳,詩人才恍然大悟,自然之景再生機勃勃,但畢竟秋天到了,該到它掉落的時節了。

  這首小令遠景近景結合,意境高遠、廣闊,基調明快,生機勃勃,只是在末尾處順其自然地露出點點秋意,富有特色。

趙善慶簡介

唐代·趙善慶的簡介

趙善慶

趙善慶(?-1345年后),元代文學家。一作趙孟慶,字文賢,一作文寶,饒州樂平(今江西樂平縣)人?!朵浌聿尽氛f他「善卜術,任陰陽學正」。著雜劇《教女兵》、《村學堂》八種,均佚。散曲存小令二十九首?!短驼糇V》稱其曲「如藍田美玉」。

...〔 ? 趙善慶的詩(33篇)

猜你喜歡

送祖道師赴長江

宋代王灼

山林與城市,何地非隱淪。

子意亦易敗,徑投寂寞濱。

寓興十首 其九

宋代張至龍

夏月灌鞠根,見花在秋日。先時不施工,臨花已何及。

諸公唱和多記經歷之事因感昔游復用元韻凡三

宋代蘇頌

朝鞍早過鳳樓西,雨浥輕塵未有泥。

頒宴百壺人共醉,演綸雙筆客同攜。

投贈刑部尚書不忽木公

元代趙孟頫

胄子何多士,明公特妙年。詩書師法在,簪紱相門傳。

曳履星辰上,分光日月邊。帝心知俊彥,群望屬英賢。

洮湖紀興 其二

明代王樵

西對三茅意自閒,誰知湖外有青山。小樓堪筑平沙上,兩面回看興未闌。

重寄元美 其二

明代李攀龍

南冠君子系京華,秋色傷心廣柳車。此地由來多俠客,不知誰是魯朱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