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吳文英的詩 > 玉樓春·和吳見山韻

玉樓春·和吳見山韻

[宋代]:吳文英

闌干獨(dú)倚天涯客。心影暗凋風(fēng)葉寂。千山秋入雨中青,一雁暮隨云去急。

霜花強(qiáng)弄春顏色。相吊年光澆大白。海煙沈處倒殘霞,一杼鮫綃和淚織。

玉樓春·和吳見山韻譯文及注釋

譯文

浪跡天涯的孤客獨(dú)倚欄干,面對(duì)著深秋中的凄風(fēng)凋葉,更覺得寂寞惆悵。綿綿群山在淅瀝的秋雨中泛出了青光,一只離群的孤雁在暮色蒼茫中隨著迅飛的流云拼力地掙扎奮飛。

百花凋零,惟有那秋菊逞強(qiáng),顯示出些許春天般的繽紛色彩。而我們卻只能為那已消逝的美好年華舉杯憑吊,飲一杯大白。暮天夕陽返照天空,倒掛著一縷美麗的彩虹,那是大海中的鮫人用淚水一梭梭編織的七彩鮫綃幻化而成的。

注釋

玉樓春:據(jù)《詞譜》載:“因顧敻詞中有‘月照玉樓春漏促’,又有‘柳映玉樓春日晚’。五代歐陽炯詞中有‘日照玉樓花似錦,樓上醉和春色寢’。又有‘春早玉樓煙雨夜’句,取為調(diào)名。”又名《木蘭花》、《玉樓春令》、《西湖曲》、《呈纖手》、《東鄰妙》、《春曉曲》、《惜春容》、《夢相親》、《歸風(fēng)便》、《歸朝歡令》、《轉(zhuǎn)調(diào)木蘭花》、《續(xù)漁歌》。雙調(diào),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三仄韻。

和吳見山韻:和韻,是用他人詩詞所用的韻而作詩詞。分用韻、依韻、次韻三種。陸游說:“古時(shí)有唱有和,有雜擬追和之類,而無和韻者。唐始有用韻,謂同用此韻;后有依韻,然不以次;后有次韻。自元(稹)、白(居易)至皮(日休)、陸(龜蒙),其體乃全。”吳見山,夢窗詞友,常有唱酬相和。《夢窗詞》中,題其名的即有六首,而和詞或用其原韻而作的竟有五首之多。

大白:酒名。

玉樓春·和吳見山韻鑒賞

  “闌干”兩句,寫出詞人的心情。此言自己是一個(gè)四處飄泊的天涯孤客,如今獨(dú)倚在欄干旁,面對(duì)著深秋中的凄風(fēng)凋葉,那么心中的陰影就會(huì)顯得更加濃厚,寂寞之情也會(huì)顯得更深。此即情與景合也。所謂“離人心上秋”,秋景增愁情矣。“千山”兩句,景中顯情。綿綿群山在秋雨淅瀝之中泛出了青光,此是指雨中山上的常青樹林;而在天空中詞人(天涯客)卻見到,有一只離群的孤雁在暮色蒼茫中隨著迅飛的流云在拼力地掙扎著奮飛。這既是寫實(shí)景,也是詞人(天涯客)對(duì)所處的惡劣環(huán)境與自身的悲苦命運(yùn)的一種寫照。上片借景寄情。

  “霜花”兩句,嘆時(shí)光迅逝。“霜花”,指秋菊,黃巢《詠菊》詩中即有“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披黃金甲。”此處是說:秋終冬近之時(shí),百花凋零,惟有那秋菊逞強(qiáng),一枝傲霜,顯示出了春天般的繽紛色彩。然韶華易逝,我們(指詞人與吳見山)也已臨近了暮年,但卻猶各自為了生計(jì)而奔波在名利場中。因此讓我們且為這已經(jīng)消逝的美好年華而舉杯憑吊,浮一大白吧。“海煙”兩句,寫景寄情。此言暮天夕陽返照天空,顯出來半截美麗的彩虹(南人俗名為“沖”)。詞人見之更把它聯(lián)想成是:大海中的鮫人用淚水一梭梭編織而成的七彩鮫綃化成的景象。此既是寫景,也有一種“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感嘆在。下片也是托物寄情。

吳文英簡介

唐代·吳文英的簡介

吳文英

吳文英(約1200~1260),字君特,號(hào)夢窗,晚年又號(hào)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吳氏。與賈似道友善。有《夢窗詞集》一部,存詞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與一卷本。其詞作數(shù)量豐沃,風(fēng)格雅致,多酬答、傷時(shí)與憶悼之作,號(hào)“詞中李商隱”。而后世品評(píng)卻甚有爭論。

...〔 ? 吳文英的詩(325篇)

猜你喜歡

題興國寺碧落軒 其二

宋代陳淵

休論暮四同朝四,且說前三與后三。造物戲人無足較,老禪深處要重參。

冬日雜興二首 其二

明代王夫之

零露潤枯桑,運(yùn)回辭故枝。棲禽深婉昵,欲與終因依。

竟夕不相保,何況延晨吹。晶宇垂玉繩,瑤光空陸離。

題郭主簿模摩詰本輞川圖卷 其十五 白石灘

元代楊敬德

湍駛風(fēng)逾清,水明石可把。倚杖獨(dú)移時(shí),白鷗翩然下。

傅山父攜示曾玉堂和余韻答之

宋代李曾伯

誰傳新語到邊州,來自鑾坡最緊頭。

句法自成臺(tái)閣樣,交盟猶為友朋謀。

題已上人墨梅

宋代鄭洪

故園梅樹三年別,長憶看花溪雪晴。巧出疏籬便蕭散,近遭碧水更分明。

揚(yáng)州何遜足詩興,茅屋己公無俗情。畫圖忽見轉(zhuǎn)愁絕,遙想月華枝上生。

乙丑中秋與山僧?dāng)?shù)輩自虎邱靈巖泛太湖登洞庭

宋代史堯弼

群山相望有無間,髣髴三生常往還。

不用張帆越清泚,化身先自遍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