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沈約的詩 > 別范安成

別范安成

[南北朝]:沈約

生平少年日,分手易前期。

及爾同衰暮,非復別離時。

勿言一樽酒,明日難重持。

夢中不識路,何以慰相思?

別范安成譯文及注釋

譯文

追憶人生少年離別日,后會有期看得很容易。

世事滄桑你我同衰老,再也不像當初握別時。

不要推辭小小一杯酒,分手后恐怕更難重持。

夢中尋你不知在何方,如何安慰我這相思意。

注釋

范安成:范岫(440一514),字懋賓。曾為齊安成內史,故稱范安成。

生平:平生。

易:以之為易。前期:后會的日期。

及爾:與你。

非復:不再像。

持:執。

夢中不識路:《韓非子》:六國時,張敏與高惠二人為友。每相思不能得見。敏便于夢中往尋。但行至半道,即迷,不知路,遂回。如此者三。

參考資料:

1、沈文凡.漢魏六朝詩三百首譯析:吉林文史出版社,2014年:183頁

別范安成創作背景

  范岫比沈約大一歲,是沈約的好友。范岫的詩文不如沈約寫得好,但學問非常廣博,沈約十分佩服。范岫被任為安成內史(相當于郡守)是在永明后期。安成郡即今江西安福,離京城建康較遠。當時沈約仍在京任職,作此詩予以送別。

參考資料:

1、楊明.謝脁庾信及其他詩人詩文選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118頁

別范安成鑒賞

  這是一首寫好友老年時離別傷情的詩,是一首別具一格的送別詩。

  寫送別,既不寫送別的時間和地點,又不通過寫景抒情達意,而是從年輕時的分別寫起,用一“易”字,說年輕時不把離別當成一回事,總覺得再會是很容易的。這里既是對從前分別的追憶,又是對過去把離別不當成一回事的追悔。

  起句自然,平平敘來,而眼前依依不舍的感情隱含其間。“黯然傷魂者,唯別而已矣。”離別,畢竟是人生中傷痛的事情。年輕時不在乎,因為來日方長,而年老時就不一樣了,因為所剩日子無多,不能再輕易離別了。作者把老年時對待別離的感情和態度與年輕時相比,不但使詩意深入一層,而且把一別之后難得再見的痛苦而沉重的心情,充分表達出來。

  “勿言”二句起承轉作用,是從離別寫到別時的酒宴。說明此次餞別,不同以往,眼前的一杯薄酒,不要再以為不算什么,因為到明日分別以后,恐怕再難于一起把杯共飲了。“一樽酒“,形容其少。“難重持”,很難再一同共飲,而且是“明日”,就在眼前。這是多么令人心酸而又遺憾的事情。小小一杯酒,寄托了依依難舍之情以及極可珍惜的知己的無限情意,語調低沉,傷感不已。

  最后,作者則馳騁豐富的想象,想到古人夢中尋友的動人事跡,他想模仿古人,在與范安成分別后,夢里去尋他以慰相思之苦。但是,夢中要迷失道路,好友是尋不見的,因而相思之苦仍消除不了。作者用了“何以慰相思”進行反問,把真摯的友情,“相見時難別亦難’’的酸楚的心理狀態,精細地刻劃了出來。這兩句詩,把深厚的友情表達無余,把不忍離別之情推向高潮,是感情的升華,是痛苦的傾訴,含蓄蘊藉,有畫龍點睛之妙。

  這首詩在沈約的詩作中很有特色,不但句句言別,句句言友情、別情,氣脈貫注,波瀾起伏,而且通篇率爾直言,語言通暢流利,說話的語氣,情感的表達均突出了老年人分別時的心理狀態,依依留戀的深情厚意以及凄愴酸楚的痛苦心情。而感情的抒發,來自內心深處,毫無造作之感。另外,詩的風格樸素,氣骨道勁,不事雕鑿,不用對仗句子,有平易親切之感。

沈約簡介

唐代·沈約的簡介

沈約

沈約(441~513年),字休文,漢族,吳興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學家、文學家。出身于門閥士族家庭,歷史上有所謂“江東之豪,莫強周、沈”的說法,家族社會地位顯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虜將軍。父親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誅。沈約孤貧流離,篤志好學,博通群籍,擅長詩文。歷仕宋、齊、梁三朝。在宋仕記室參軍、尚書度支郎。著有《晉書》、《宋書》、《齊紀》、《高祖紀》、《邇言》、《謚例》、《宋文章志》,并撰《四聲譜》。作品除《宋書》外,多已亡佚。

...〔 ? 沈約的詩(375篇)

猜你喜歡

時人為張周劉三姓語

兩漢佚名

三人共宅夾清漳。張南周北劉中央。

六言二首贈月蓬道人

宋代劉克莊

我與蒙倛相類,君似季咸而非。

老子曾傳口訣,道人勿泄天機。

減字木蘭花 其二 壽隱士

兩漢佚名

一丘一壑。野鶴孤云隨處樂。篆帶紗巾。且與筠莊作主人。

高山流水。指下風生千古意。壽慶年年。長在新秋六日前。

贈錢功甫二首 其二

明代張元凱

薄宦唯吾拙,諸生爾獨貧。他年文苑傳,今日士林人。

蝕字真如蠹,牽衣故作鶉。未須嗟濩落,晚貴最平津。

詠懷舊隱十五首 其三

元代吳當

憶昔升堂日,諸生授簡時。遺經周禮樂,野服漢威儀。

一自趨丹鳳,微班侍玉螭。風塵驚歲闊,猿鶴怨歸遲。

次韻趙端明萬花園

宋代方岳

風逗湘簾雪絮飛,池痕雨過麹塵肥。

揚州十里春猶在,細柳營深解鐵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