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辛棄疾的詩 > 永遇樂·投老空山

永遇樂·投老空山

[宋代]:辛棄疾

檢校停云新種杉松,戲作。時欲作親舊報書,紙筆偶為大風吹去,末章因及之。

投老空山,萬松手種,政爾堪嘆。何日成陰,吾年有幾,似見兒孫晚。古來池館,云煙草棘,長使后人凄斷。想當年良辰已恨,夜闌酒空人散。

停云高處,誰知老子,萬事不關心眼。夢覺東窗,聊復爾耳,起欲題書簡。霎時風怒,倒翻筆硯,天也只教吾懶。又何事,催詩雨急,片云斗暗。

永遇樂·投老空山譯文及注釋

譯文

巡視在停云剛種下的杉樹時,游戲之作。本來給親舊朋友回信的,然而紙筆被大風吹走,唯有寫下這首詞。

嘆老來唯以料理空山為事,滿山松杉,親手栽種。何日才長大成陰,我還能有幾年,好似見晚生的兒孫成人。古來多少水榭樓館,轉眼成了荒草荊棘,長使后人凄涼斷魂。想當年良辰美景煙消云散,空成遺恨無限。

站在停云高處,誰知我老來投閑惟靜,不問世間萬事。夢醒東窗,閑居無聊,起身欲給親友寫信。片刻間,風怒號,倒翻紙筆,似天亦教我偷懶。可為什么,又突然片云昏暗,急雨來催詩。

注釋

永遇樂:詞牌名,又名“永遇樂慢”“消息”。正體雙調一百四字,前后段各十一句、四仄韻。

停云:停云堂,是作者在鉛山居所的西北隱湖山上修建的一處建筑,按陶淵明詩意,取名為停云。

投老:將老,臨老。

政:通”正”。爾:如此,這般。

陰:同“蔭”。指松樹何時長大成材。

凄斷:凄傷斷腸,傷感。

夜闌:深夜。

聊復爾耳:聊且如此而已。

何事:為何。

斗暗:突然昏暗。

參考資料:

1、王明輝,王銘麗著.辛棄疾詞賞讀:線裝書局,2007.4:第110-112頁

2、汪華光編著.辛棄疾在鉛山 詞作地名尋蹤:金城出版社,2011.01,:第86-87頁

永遇樂·投老空山創作背景

  這首詞作于慶元三、四年(1197~1198年)間。當時辛棄疾罷居瓢泉,停云瓢泉新居有停云堂。題停云而思親友,正反映了作者在迫害面前孤軍奮戰企求援助的心態。

參考資料:

1、辛更儒選注.辛棄疾詞選 插圖版:中華書局,2009.8:第146-147頁

永遇樂·投老空山鑒賞

  本詞最顯眼之處是其題目長達三十字,像一段敘說緣由的序言,提示了全詞的主要內容是由新種杉樹和修書未成引起的感慨,題雖為“戲作”,卻非常真實地表現了詞人在剛落職閑居時的不滿和寄情山林的避世之志。這位老英雄一定在幻想這些長身直立的植物變成像自己一樣一心報國的忠勇志士,而自己就可以指揮這些部眾去實現“了卻君王天下事”的夢想。但事實是詞人此時再次被排擠在朝廷之外,“投老空山”正道出作者此時的處境:臨老之時遭人陷害,落職閑居,只得于深山中種松植杉,消磨人生,不平之氣躍然紙上。

  借事抒情,起筆即照應詞前小序中所說的“檢校停云新種杉松”,借此抒發面對世間滄桑所生的感慨。感慨古今興廢,宮闕池館都湮沒于黃土,“夜闌酒空人散”,這是落寞孤寂之感的體現。“政爾堪嘆”,嘆的是自己年歲漸高,恐怕看不到手植之杉松森然成蔭的一天,更是感嘆古來繁華皆成荒蕪,歷來歡娛惟留空恨,使后人凄然傷懷而已。兩層感嘆,結合了古今物人,涵蓋十分寬泛,作者這樣的感嘆,也為下片作了鋪墊。下片承接上文,作者發誓歸隱之后誓不再理會閑事。寄希望于“萬事不關心眼”,欲以超然物外來擺脫落職閑置的憤懣難平和百無聊賴。“夢覺東窗”以后,又想起陶淵明《停云》之詩,使詞人開始思念親戚故舊,于是想援筆作書以報之。無奈天氣突變,似不欲讓其寫信,卻又似在催其作詩,不知何意。作者心態彷徨,思緒紛亂,實際上是因其不甘寂寞,報國之情不泯而造成的,如若當時詞人正在戰場上指揮千萬抗金志士進行北伐恢復的大業,就不會生此閑愁了。

  這首詞雖云“戲作”,但格調低沉,風味特別。上片起韻一面順承“檢校停云新種杉松”之意,一面又嘆老嗟衰。其下一嘆自己年老,二嘆古來興廢盛衰、世事無常。過片一韻,借用陶淵明停云詩,寫自己的出世之情。下面點題,借風吹紙筆暗用杜甫詩意,嘲諷“天心莫測”。從中折射出被迫“伏櫪”的烈士暮年的真實狀態。

辛棄疾簡介

唐代·辛棄疾的簡介

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 ? 辛棄疾的詩(792篇)

猜你喜歡

寄懷申念先司理

明代張萱

玉皇香案掌書仙,郡理分城贛水邊。棣萼輝庭曾映日,瓊枝繞膝更參天。

片言折獄臺稱鏡,五色摛詞筆似椽。共喜相門饒相種,忠宣文正繼前賢。

夜寒起坐待旦

宋代陸游

惝恍不成寐,攬衣寒夜中。青熒煨芋火,鞺鞳鼓簾風。

巷犬聲如豹,山童首似蓬。悠然束書坐,徐待日生東。

清平樂

元代郯韶

湘云微度。六曲朱闌暮。簾外香飄梅子樹。知有王孫索句。

誰將瓊琯吹霞。柳花飛過東家。說與門前去馬,斷腸休為琵琶。

題無錫楊氏壺中九老圖為蔭北少樞作

清代夏孫桐

竹林花萼盡英耆,入洛行窩又一時。各有聲名傳日下,相看杖履趁春期。

老人南極占星聚,雅集西園入畫宜。鄉望家禎成國故,從來此會獨標奇。

江行雜感 其一

清代王孫蔚

才離越嶺又吳湄,寥落江湖憶故居。感憤千秋《鸚鵡賦》,雅騷一代《鷓鴣》詩。

籬栽黃菊知今是,路入桃花自古疑。乘興莫停明月棹,輞川山色待王維。

題舒溪漁隱卷二首 其二

明代張弼

春水桃花雙鯉魚,老姜新酒付行廚。丁寧童子休輕剖,甫里先生恐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