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杜甫的詩 > 城西陂泛舟

城西陂泛舟

[唐代]:杜甫

青蛾皓齒在樓船,橫笛短簫悲遠天。

春風自信牙檣動,遲日徐看錦纜牽。

魚吹細浪搖歌扇,燕蹴飛花落舞筵。

不有小舟能蕩槳,百壺那送酒如泉?

城西陂泛舟創作背景

  此詩當作于唐玄宗天寶十三年(公元754年),杜甫43歲,地點在長安。清朝顧宸指出:“天寶間,景物盛麗,士女游觀,極盡飲燕歌舞之樂。此詠泛舟實事,不是譏刺明皇,亦非空為艷曲?!?/p>

參考資料:

1、百度百科.城西陂泛舟

城西陂泛舟鑒賞

  此詩寫皇家的豪華生活。仇兆鰲《杜詩詳注》:“此泛陂而志聲妓之盛也?!?/p>

  首聯首句“青蛾皓齒在樓船”中的青蛾皓齒指船上的家妓或歌妓。在古代,攜妓出游,是所謂“雅事”。青蛾,當時仕女的青眉并不是像后世那樣細細彎彎的,而是用青黛涂描得很大,呈瓜子狀斜峙,如同兩只青蛾,故稱。這在唐代的《簪花仕女圖》可以明顯地看出來;次句“橫笛短簫悲遠天”,由于笛聲音色高亢哀厲的緣故,古人經常用“悲”之類的詞來形容笛簫之聲(特別是笛聲)優美。例如江總詩:“橫笛短簫凄復切”(《梅花落》)。杜甫在七律《吹笛》詩中也寫道:“誰家巧作斷腸聲”。橫笛相傳為漢武帝時張騫出使西域以后輸入長安。唐代笛子橫吹,是沒有笛膜的。杜甫曾有詩:“晚來橫吹好”(《劉九法曹鄭瑕丘石門宴集》),所指即吹奏這種橫笛。

  頷聯:明朝顏廷榘《杜律意箋》:象牙作帆檣,此樂府之侈詞;錦彩為舟纜,此甘寧之侈事,皆屬借形語。這里所說的“甘寧之侈事”,見于《三國志·吳志·甘寧傳》:甘寧住止,常以繒錦纜舟,去輒割棄,以示奢(引自《太平御覽》卷771)。

  頸聯出句“魚吹細浪搖歌扇”的魚吹,仇兆鰲注認為典故出于《列子》,但查《列子·湯問》,有“瓠巴鼓琴而鳥舞魚躍”,只見“魚躍”,而未見“魚吹”。盡管出處未知,“魚吹浪”后來似乎已經成為一種固定用法,被清朝楊林蘭選入用于教初學者的《聲律發蒙》:“落葉繽紛鳥出林,浮萍聚散魚吹浪”。聯系到下句來看,很有可能是當時天氣悶熱,氣壓低,所以這時候一些水里的魚兒連連透出水面吐泡泡(即所謂“魚吹”),有的還紛紛躍出水面。對句中的“燕蹴飛花”進一步證實了當時的天氣狀況。因為氣壓低,當時燕子也就飛得極低,這樣才有可能杜甫近距離觀察到“燕蹴飛花”。這種氣候情況易發生在麥收前后(陽歷6月份左右),特別是第一場大雨來臨之前?!把圊盹w花落舞筵”與“銜泥點污琴書內,更接飛蟲打著人”(《絕句》)的景象很相似,看來當時的燕子準頭很好,既能踩到飛花,又能擊到飛蟲。同時也可以看出杜甫對生活觀察很細致。杜甫很喜歡燕子,在詩中共歌詠76次,而且又有詩專門寫燕子,其中一首為七律。

  尾聯寫小舟送酒,用反問句。清朝邊連寶指出:“小舟送酒,若用正說,便味短而少力?!保ā抖怕蓡⒚伞罚?/p>

  此詩頜聯、頸聯均失粘,是一首拗體七律。不過,此時的作品和杜甫后期(特別是入夔州以后)的有意為之拗體七律意義不同。仇兆鰲《杜詩詳注》:“盛唐七律,尚有寬而未嚴處。此詩“橫笛短簫悲遠天”,次聯宜用仄承,下云“春風自信牙檣動”,仍用平接矣。如太白《登鳳凰臺》詩,上四句亦平仄未諧,此才人之不縛于律者。在中晚則聲調謹嚴,無此疏放處,但氣體稍平,卻不能如此雄壯典麗耳?!边@反映了七律在剛剛成型的初期尚不嚴謹,而且杜甫本人當時也處于七律創作的學習階段。

杜甫簡介

唐代·杜甫的簡介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 ? 杜甫的詩(1134篇)

猜你喜歡

春日雜詠二首 其一

明代楊基

偶自循籬出徑苔,刺桐花落野棠開。一年春已無多在,幾個人曾有暇來。

浸谷陂塘科斗亂,浴蠶時節杜鵑哀。買山莫種閑花柳,多覓松栽與柏栽。

飛云頂

明代黎民表

飛步上?岏,星辰漸可捫。一山浮海至,五嶺此峰尊。

元氣回陰洞,丹霞辟妙門。從來塵劫外,別自有乾坤。

依韻和宋次道龍圖閣曝書

宋代王珪

五云迎曉禁廬開,不及華衣曳老萊。

寶藏發函金作界,仙醪傳羽玉為臺。

移居太仆街

明代石寶

從仕二十載,卜居亦六七。身世任蓬轉,無問喧與僻。

最后移闕西,地位更平直。趨鼓向啟明,繞盡宮樹碧。

鄭惠叔閣學守建寧三首

宋代袁說友

周這士也貴,如圭璧璠璵。

東陜與南土,出入本裕如。

得東山居主人戀家不出因借戴希周漁鄉居賦雜興六首 其二

宋代許及之

借得漁鄉住,蟾光忽滿輪。金波隨短棹,銀漢有通津。

幾度中秋月,今宵自在身。一尊消得醉,眼底欠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