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李商隱的詩 > 二月二日

二月二日

[唐代]:李商隱

二月二日江上行,東風日暖聞吹笙。

花須柳眼各無賴,紫蝶黃蜂俱有情。

萬里憶歸元亮井,三年從事亞夫營。

新灘莫悟游人意,更作風檐夜雨聲。

二月二日譯文及注釋

譯文

二月二日這一天春游到江上,春風和暢陽光送暖樂曲悠揚。

花蕊如須柳芽如眼婀娜多姿,紫蝶黃蜂盤旋飛舞情意更長。

客居萬里之外常思回歸故里,柳伶鄭處供職已有三年時光。

江上的新灘不理解我的心意,風吹雨打屋檐似的嘩嘩作響。

注釋

二月二日:蜀地風俗,二月二日為踏青節。

東風:春風。笙:一種管樂器。它是用若干根裝有簧的竹管和一根吹氣管裝在一個鍋形的座子上制成的。

花須:花蕊,因花蕊細長如須,所以稱為花須。柳眼:柳葉的嫩芽,因嫩芽如人睡眼方展,所以稱為柳眼。無賴:本指人多詐狡獪,這里形容花柳都在任意地生長,從而撩起游人的羈愁。

元亮井:這里指故里。元亮,東晉詩人陶淵明的字。

亞夫營:這里借指柳仲郢的軍幕。亞夫,即周亞夫,漢代的將軍。他曾屯兵在細柳(在今陜西咸陽西南)防御匈奴,以軍紀嚴明著稱,后人稱為‘亞夫營”、“細柳營”或“柳營”。

游人:作者自指。

風檐雨夜聲:夜間檐前風吹雨打的聲音。這里用來形容江邊浪潮聲的凄切。

參考資料:

1、尚作恩 等 .晚唐詩譯釋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1987 :76-78 .

2、劉學鍇 李翰 .李商隱詩選評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3 :141-143 .

二月二日創作背景

  公元851年(大中五年)秋,李商隱的妻子王氏亡故。為了謀生,他不得不應東川節度使柳仲郢之辟,入幕任節度書記,,開始了他一生中最后也是時間最長的一次幕府生涯。此詩應作于公元854(大中八年)年,即詩人在抑幕的第三年。

參考資料:

1、蕭滌非 等 .唐詩鑒賞辭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3 :1155-1156 .

2、尚作恩 等 .晚唐詩譯釋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1987 :76-78 .

二月二日鑒賞

  詩的首句“二月二日江上行”,點明踏青節江上春游。次句“東風日暖聞吹笙”,寫江行游春的最初感覺和印象。和煦的東風,溫暖的旭日,都散發著融和的春意,就是那笙聲,也似乎帶著春回大地的暖意。笙簧畏潮濕,天寒吹久則聲澀不揚,須以微火香料暖笙。東風日暖,笙自然也簧暖而聲清了。“聞吹笙”和“東風日暖”分別從聽覺和感覺寫出了踏青江行的感受——到處是暖洋洋的春意。

  頷聯寫江上春色。如果說首聯還是描寫剛接觸外界事物時一種自然的感受,這一聯則是有意尋春、賞春了。花、柳、蜂、蝶,都是春天最常見的事物,是春天生命與活力的標志,紅(花)、綠(柳)、黃、紫,更寫出了春天絢爛色彩。但這一聯不僅抒寫詩人對美麗春色的流連陶醉,而且委婉透露出因美好春色而觸動的傷感。“無賴”即“無心”,與“有情”相對。花、柳是沒有人的感覺和感情的事物,它只按自然規律行事,春天來了,便吐蕊、長葉,在東風旭日中顯示出生命的活力,散發著春天的氣息,而不顧人的悲歡哀樂,故源“無賴”。蜂、蝶是有生命的動物,春到人間,穿花繞柳,翩翩飛舞,像是滿懷喜悅宣告著春天的來臨,故說“有情”。然而,不管是無心的花柳,還是有情的蜂蝶,它們作為春色的標志,生命活力的象征,又都和失去了生命春天的詩人形成鮮明對照。細味“各”字、“俱”字,不難發覺其中透露出的隱痛。詩人寫江間春色,寫物遂其情,正是為了要反襯出自己的沉淪身世與凄苦心境。何焯說:“前半逼出憶歸,如此濃至,卻使人不覺”。這“不覺”正是詩的蘊藉處。

  頸聯轉寫長期寄幕思歸。元亮井,用陶淵明(字元亮)《歸園田居》:“井灶有遺處,桑竹殘朽株”;亞夫營,用周亞夫屯兵細柳營事,暗寓幕主的柳姓。雖用典,卻像隨手拈來,信口道出。他曾說自己“無文通半頃之田,乏元亮數間之屋”,可見詩人連歸隱躬耕的起碼物質條件也沒有。“萬里”、“三年”,表面上是寫空間的懸隔,時間的漫長,實際上正是抒寫欲歸不能的苦悶和無奈。對照著“三年已制思鄉淚,更入新年恐不禁”(《寫意》)、“三年苦霧巴江水,不為離人照屋梁”(《初起》)等詩句,不難感到“三年從事亞夫營”之中所蘊含的羈泊天涯的痛苦。

  末聯“新灘莫悟游人意,更作風檐夜雨聲”。寫新灘流水在作者耳中引起的特殊感受。春江水漲,新灘流水在一般游春者聽來,自然是歡暢悅耳的春之歌;但在思歸不得的天涯羈旅的作者耳中,卻像是午夜檐間風雨的凄涼之聲,不斷撩動著自己的羈愁,所以發出“新灘莫悟游人意”的嗟嘆。本是作者主觀感情作怪,卻說“新灘莫悟”,曲折有致。

  李商隱許多抒寫身世之悲的詩篇,往往以深沉凝重的筆調,綺麗精工的語言,著意渲染出一種迷蒙悲凄的環境氣氛。這首詩卻以樂境寫哀思,以美麗的春色反襯自己凄苦的身世,以輕快流走的筆調抒發抑塞不舒的情懷,以清空如話的語言表現宛轉曲折的情思,具有相輔相成對立統一的藝術效果。

李商隱簡介

唐代·李商隱的簡介

李商隱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于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于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鄉沁陽(今河南焦作市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為《李義山詩集》。

...〔 ? 李商隱的詩(491篇)

猜你喜歡

魚皮

清代毛士釗

斑文浮點點,一片認魚皮。冒鼓聲鞺鞳,藏弓服陸離。

蒸成鱗已脫,剔去骨無遺。至味都包裹,真堪佐酒卮。

惜花

唐代張籍

山中春已晚,處處見花稀。明日來應盡,林間宿不歸。

為許氏贈妾

明代皇甫汸

窈窕一佳人,鉛華世絕倫。花因解語艷,山入畫眉顰。

寶髻隨時廣,羅衣逐態新。坐令幽谷里,無夜不生春。

挽京口使君豐郎中十首

宋代劉宰

妙年意氣已橫秋,不為身謀為國謀。

斥去佞臣談笑里,英名高壓漢朱存。

大行皇太后挽詞二首

宋代陳師道

扶日行黃道,乘云上紫微。

憂勞形末命,恭儉見陳衣。

瑞鶴仙 梨花

近現代黃綺

院深人寂寂。怯細雨朝寒,睡濃無力。臨軒一聲笛。

甚驚心難定,玉階孤立。蜂翻蝶集,便迷了歸途應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