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柳永的詩 > 西平樂·盡日憑高目

西平樂·盡日憑高目

[宋代]:柳永

盡日憑高目,脈脈春情緒。嘉景清明漸近,時節輕寒乍暖,天氣才晴又雨。煙光淡蕩,妝點平蕪遠樹。黯凝佇。臺榭好、鶯燕語。

正是和風麗日,幾許繁紅嫩綠,雅稱嬉游去。奈阻隔、尋芳伴侶。秦樓鳳吹,楚館云約,空悵望、在何處。寂寞韶華暗度。可堪向晚,村落聲聲杜宇。

西平樂·盡日憑高目譯文及注釋

譯文

盡日憑高望遠,只能默默地用眼神來觀賞春光的情緒。漸漸接近清明時節的美好景致。 正是還有輕微寒意和剛剛開始暖和的時候。天氣才微微晴朗卻立即又開始下起雨來。春天的水汽和風光柔和恬靜,裝點著平曠原野上的樹枝。黯然傷神地凝視、佇立。高臺上的建筑有黃鶯在低聲細語。

正是風和日麗的好日子,多少繁茂的紅花,嫩綠的葉子,吸引人們優雅地說“游春賞景去”。無奈與尋芳伴侶相阻隔。 曾在秦地的高樓上與弄玉吹奏宛如鳳凰鳴叫的簫聲。曾在楚地的旅館中與某位女性約會。徒然惆悵地遙望和自己約會的女性現在在什么地方。美好的年華只能默默度過。怎么能夠忍受對著傍晚。 村莊里一聲聲報告春殘的杜鵑叫。

注釋

西平樂:詞牌名, 此調有仄韻、平韻兩體。仄韻者始自柳永,《樂章集》注“小石調”。

憑高日:登高遠眺。

脈脈春情緒:此句既寫春天溫和之景,亦寫心情,之春情“脈脈”二字又可作脈脈相視解,則春色與我心相融為一,彼此相許。

輕寒乍暖:天氣剛轉暖,但仍有微寒之意。

淡蕩:輕輕飄蕩。

平蕪(wú):平曠的原野。

黯:黯然傷神。

雅稱:對人稱說。

“奈阻隔”句:本欲尋伴同游,無奈被山川阻隔,意為與情人天各一方。

秦樓:歌館妓院。下句“楚館”意同。鳳吹:彩鳳吹簫。

云約:朝云相約。彩鳳、朝云,皆當時妓女喜用名。

韶華:美好的年華。

可堪:哪堪,不堪。

杜宇:指杜鵑,傳說為望帝魂魄所化。杜宇為傳說中的古蜀國開國國王。公元前1057年,魚鳧王杜宇參加了武王伐紂的戰爭,號稱蜀。杜宇始稱帝于蜀,號曰望帝。杜宇退而隱居西山,傳說死后化作鵑鳥。每年春耕時節,子鵑鳥鳴,蜀人聞之曰“我望帝魂也”,因呼鵑鳥為杜鵑。一說因通于其相之妻,慚而亡去,其魂化作鵑鳥,后因稱杜鵑為“杜宇”。

參考資料:

1、袁行霈主編;劉躍進副主編;過常寶撰.柳永詞選:商務印書館,2015.03:第67頁

西平樂·盡日憑高目創作背景

  該詞具體創作年份未知。柳永早年是汴京有名的風流才子,出入歐樓酒肆,冶游煙花巷陌,終日淺斟低唱,嘯傲王侯。后來仕途屢遭挫折,游宦他鄉,生活坎坷,曾寫下許多詠嘆羈旅行役、憶昔感舊的詞章,《西平樂》便是其中之一。

參考資料:

1、程自信 許宗元主編.宋詞精華分類品匯:中國青年出版社,1994年03月第1版:第7頁

西平樂·盡日憑高目鑒賞

  上片主要寫春日美景。

  起兩句總攝上片。“盡日憑高目”,點明全詞的立足點,這是詞人憑高所見之景。“盡目”,從早到晚,帶有夸張意味,極言時間之長。“目”,在這里名詞活用、當作動詞,為觀望之意。有的本子作“寓目”,意思相同。“脈脈春情緒”,是說自己是懷著一種春日的柔情觀望的。以下接著三句寫節序與氣候,“嘉景清明漸近,時節輕寒乍暖,天氣才晴又雨。”這六言三句,貌似平淡,實是很圓熟的。三句一氣呵成,其句中節奏皆為“二二二”,顯得悠然、平穩,和春景相稱。意思是說清明佳節將臨,氣候乍暖還寒、晴雨不定。“雨”字是為了協韻。不一定指此刻正在下雨。下面兩句寫春光,“煙光淡蕩,妝點平蕪遠樹”。這是遠望所見。春目的云霧光氣淡淡地飄浮于平原的草地和遠方的樹林上,宛如蒙上一層輕紗,隱隱約約、朦朦朧朧,將景色妝扮得十分美麗。詩人被春景的美好所觸動,因心中有隱痛,不禁黯然神傷;但是他既被吸引住,不忍離去,故末韻為“黯凝佇,臺榭好,鶯燕語。”他還是久久凝神佇立著觀看。近處,臺閣亭榭是那樣精美,鶯歌燕語又是多么悅耳。這段三言三句,節奏急促,隱含內心情緒的激動。

  下片寫觸景傷情、寂寞無侶的悲哀。

  過片三句承上啟下。“正是風和日麗”,是對上片的總承,“幾許繁紅嫩綠”是進一步對春景的設色。因春天紅花茂盛、綠葉還淺,“繁紅嫩綠”用得好。后來李清照的“紅肥綠瘦”之句,可能從此汲取營養。“雅稱嬉游去”,啟下文,意謂很合適去春游。接著,筆鋒一轉,“奈阻隔、尋芳伴侶”,詩人感嘆奈何尋芳伴侶已被阻隔、和自己相離,言外之意,獨自也無興致去賞春了,這和上片“黯凝佇”的“黯”字,遙相呼應。以下進一層為自己的惆悵,“秦樓風吹,楚館云約。空悵望、在何處。”前兩句是對句,意義相同。秦樓楚館皆是妓樓,為妓女所居。這里借指妓女。這妓女就是詩人的意中人,他理想中的“尋芳伴侶”。風吹散、云隱約,是借喻佳人已被阻隔、分離而難以見到。以“空悵望”中可知可能還在同一城市,但已不知“在何處”了。“寂寞韶華暗度”,點明了傷春傷別。煞拍“可堪向晚,村落聲聲杜宇。”以杜鵑鳥的悲啼,渲染悲傷的氣氛;在這寂寞的春日黃昏,聲聲從村外傳來,使詩人原已寂寞哀傷的心靈,更不堪承受。以景結情,余味無窮。

  從全詞的語言看,上片前三韻之景語,第一韻兩個五言句,近乎古詩的語言,簡古、平實。次兩韻四個六字句嵌一個四字句,前三個六字句似排比,“時節”、“天氣”二句又似駢偶,五個句子前四個主謂結構形式,后一個動賓結構形式,這又類乎散文了。到了后兩韻的三個三字短句,在設下抒情伏線后,至下片用語才向詞的韻味轉化。這具有詞的韻味的語言,一直延續到曲終。

  這首詞雖然也是在懷念著昔日秦樓楚館中“鳳吹”、“云約”的“伴侶”,但體味全詞,自能感到其中情感還是深沉凝重的,并無輕浮之氣、輕佻之態,這正是柳永本色。

柳永簡介

唐代·柳永的簡介

柳永

柳永,(約987年—約1053年)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漢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變,字景莊,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稱柳七。宋仁宗朝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故世稱柳屯田。他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以畢生精力作詞,并以“白衣卿相”自詡。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妓生活,尤長于抒寫羈旅行役之情,創作慢詞獨多。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在當時流傳極其廣泛,人稱“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婉約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對宋詞的發展有重大影響,代表作 《雨霖鈴》《八聲甘州》。

...〔 ? 柳永的詩(290篇)

猜你喜歡

初冬有事武闈登三山南樓眺望

明代盧龍云

一上層樓寓目寬,南中十月只輕寒。千山雨過林仍綠,萬木霜催葉未丹。

騎射此時資講武,蒐羅他日備登壇。漢家頗牧頻推轂,須信封侯事不難。

和蔡君謨閣前紫柏

唐代胡宿

秀植登中禁,靈根記大方。纖枝乘十雨,勁節誓千霜。

云干仍稠直,煙華稍郁蒼。綠陰疏未合,翠鬣儼相望。

正月四日喜許氏女得甥

明代沈周

汝寡無丁男,托命惟一女。活世真廢人,盲瘖無乃是。

今年女有育,正月利弧矢。乃是四日生,六日方聞喜。

宋宗廟登歌八首 其七 高祖武皇帝歌

兩漢佚名

惟天有命,眷求上哲。赫矣圣武,撫運桓擾。功并敷土,道均汝墳。

止戈曰武,經緯稱文。鳥龍失紀,云火代名。受終改物,作我宋京。

隴上遇雨

宋代劉跂

隴上怕雨竟遇雨,空山路窮避無所。昆陽之戰飛屋瓦,白登之圍矢交下。

從者散去馬可憐,故人借我非我馬。上坡歷塊已攲側,下坡流滑攢四腳。

白虎亭新成二首 其一

明代鄭廷鵠

窈窕見深谷,山門郁穹窿。高臺何崔嵬,翠壁增長松。

攀蘿一登眺,新享報成功。嗟余始行役,夙心寄雕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