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杜牧的詩 > 及第后寄長安故人

及第后寄長安故人

[唐代]:杜牧

東都放榜未花開,三十三人走馬回。

秦地少年多釀酒,已將春色入關來。

及第后寄長安故人譯文及注釋

譯文

放榜的時候,洛陽的花兒還未綻開,榜上三十三位及第者都騎馬向長安進發。

關中的少年朋友們,你們多準備美酒吧,我們很快就會把春色帶進關內來。

注釋

東都:唐代以洛陽為東都。唐文宗大和二年(828年)春的科舉考試在此舉行。

三十三人:指這一年進士科登第共三十三人。

秦地:指今陜西一帶。此代指唐京城長安。

釀酒:一作“辦酒”。

春色:既指春光,又指通過吏部關試的喜訊。唐時進士及第后,必須過吏部關試,方取得入仕資格。

關:這里同時指關試和函谷關。

參考資料:

1、吳在慶撰.杜牧詩文選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10月:20

及第后寄長安故人創作背景

  唐太宗太和二年(828年),杜牧在洛陽參加進士考試。就在這一年中了第五名進士,當時他才26歲。唐代科舉制度,及第的進士還要到吏部參加另一次考試——關試,錄取后才能得到官職,因此杜牧中進士后立即赴長安準備關試,這時他寫了這首七言絕句。

參考資料:

1、趙潤會,呂文龍,呂水琦,姚愛萍編著.少兒唐詩故事: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3年03月:191-192

及第后寄長安故人鑒賞

  大和二年這次考進士在東都洛陽舉行,一共錄取了三十三人,所以首句說“東都放榜”,次句說“三十三人”。唐代考進士在正月,二月放榜,洛陽花還未開,所以“放榜未花開”。考中的人按慣例要騎馬游行,以示榮耀,所以三十三人都“走馬回”。“走馬回”,就是孟郊《登科后》詩中所寫“春風得意馬蹄疾”的意思,但孟詩“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杜詩里此時的洛陽卻連花還未開。洛陽花在唐詩中多指牡丹,二月的時候牡丹自然沒開,至于別的花,恐怕還不在詩人的眼中。“未花開”將情緒稍作壓抑,為三、四句蓄勢。

  “秦地少年多釀酒,已將春色人關來。”“秦地少年”指的就是題目中的“長安故人”。“關”和“春色”此處都有雙關意。“關”既指潼關,也指關試。潼關是從洛陽到長安的必經之路。進士及第后稱為“新及第進士”,還要到長安吏部去應關試,通過后才能做官,雁塔題名、曲江宴等也都要在關試之后。杜牧要到長安去應關試,因此“關”便雙關潼關與關試。通過關試,登記人選,謂之春關。唐御史中丞韓儀有個朋友要考關試,他做了一首《知聞近過關試儀》詩:“短行納了付三銓,休把新銜惱必先。今日便稱前進士,好留春色與明年。”所以“春色”既指大自然的春色,也指順利通過關試。“秦地少年多釀酒,已將春色人關來。”意思是囑咐朋友們多準備酒,因為他已經要經潼關到長安,馬上就能通過關試,帶來無盡春色了。這是志在必得,讓朋友們提前準備為他慶祝的意思。

  東都“未花開”,詩人卻自信已帶將春色人關來,一派意氣風發的瀟灑豪情,可見詩人的自我期許之高。杜牧家學淵源,“第中無一物,萬卷書滿堂。家集二百編,上下馳皇王。”又自幼勤學,抱負遠大,眼界奇高,“于治亂興亡之跡,財賦兵甲之事,地形之險易遠近,古人之長短得失”無不精通于心。明胡震亨在《唐音癸簽》卷二十五中評論:“杜牧之門第既高,神穎復雋,感慨時事,條劃率中機宜,居然具宰相作略。....牧之后,詩人擅經國譽望者概少,唐人材益寥落不振矣。”清全祖望稱他為“唐長慶以后第一人”,才略不在賈誼之下。可見杜牧的自信不是狂妄,而是有自身實力做保障的。

  杜牧到長安之后恰好趕上制舉。唐朝科舉分常科和制舉。常科每年舉行,包括明經、進士等數十種科目,制舉是用以選拔非常之才的特殊考試,不是每年都有,而是臨時設置,由皇帝親自主持。杜牧在大和二年三月考中了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在同一年中接連進士及第、制策登科,這是很難得的。杜牧在《贈終南蘭若僧》一詩中寫:“兩枝仙桂一時芳。”指的就是這件事。孟榮《本事詩》中說他:“弱冠成名...制策登科,名振京邑。”結合杜牧的出色成績,他在此詩中所表現出的高昂志氣,就更好理解了。劉熙載在《藝概》卷二中說杜牧的詩“雄姿英發”“無窠白”,杜牧不僅是詩文雄姿英發,不落窠白,人亦如詩,英姿俊爽,俊邁不羈,千載之下,猶令人想往其風采。

杜牧簡介

唐代·杜牧的簡介

杜牧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 杜牧的詩(438篇)

猜你喜歡

燈下小酌

宋代陸游

江湖雙鬢禿,宇宙一身窮,酒浪搖輕碧,燈花落碎紅。

交情元易見,春事半成空。

福州長溪樂山王居士遣兒惟惺投師薙發寫師頂

宋代釋普濟

瘦骨棱層一擔夫,幾年寥落在江湖。

面皮捩轉無人識,有甚閑名上祖圖。

題荷花書幀

唐代康有為

世界偶然留色相,生涯畢竟托清波。明珰翠羽人曾識,碧漠紅塘夢似過。

殘月照來裳佩冷,曉風墜后粉痕多。城南詩客頻相問,怊悵朱顏易老何。

以臺柑寄漫塘報以詩用韻謝之

宋代王遂

屈平作頌獨稱渠,曾此西山立丑懦。

君子得輿知有待,高林碩果未嘗無。

頌古四十五首

宋代釋如珙

塵中辨主問巖頭,心識如何曾得休。

鼻孔眼睛都要見,銅沙鑼里滿盛油。

忍草庵度夏寄貽京王二

清代侯文熺

分將禪舍作書巢,補葺何妨自剪茅。客病最宜親梵夾,家貧只合薦山肴。

恰逢花盡荷擎蕊,正苦林疏筍放梢。長吏任教征稅遍,傳呼應不到荒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