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蘇軾的詩 > 次韻秦太虛見戲耳聾

次韻秦太虛見戲耳聾

[宋代]:蘇軾

君不見詩人借車無可載,留得一錢何足賴!

晚年更似杜陵翁,右臂雖存耳先聵。

人將蟻動作牛斗,我覺風(fēng)雷真一噫。

聞塵掃盡根性空,不須更枕清流派。

大樸初散失渾沌,六鑿相攘更勝壞。

眼花亂墜酒生風(fēng),口業(yè)不停詩有債。

君知五蘊(yùn)皆是賊,人生一病今先差。

但恐此心終未了,不見不聞還是礙。

今君疑我特佯聾,故作嘲詩窮險(xiǎn)怪。

須防額癢出三耳,莫放筆端風(fēng)雨快。

次韻秦太虛見戲耳聾譯文及注釋

譯文

有位詩人窮不可奈,借輛車子搬家卻無物可載。恰如杜甫袋里還有一文錢,買了咸鹽卻買不上青菜。

我如今更似杜陵翁,右臂雖好耳朵已聾。

現(xiàn)在有人把螞蟻爬行當(dāng)作牛斗,我把驚雷閃電只當(dāng)作耳邊風(fēng)。

自覺近來已經(jīng)變作超人,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用不著像孫楚那樣去“枕流漱石”,人間禍福都是流水行云。

倏忽當(dāng)初本是一片好心,見到渾沌沒有五宮十分可憐。他用七天幫助渾沌鑿成七竅,七竅鑿成,渾沌便一命歸天。

飲酒賦詩本是圖個(gè)痛快酒后狂言,神仙見怪。人生識字便開始糊涂,寫出了詩文都要還債。

佛家把“五蘊(yùn)”當(dāng)作罪惡根源,我已經(jīng)耳聾該可以稍稍心安。

可惜佛門道行我沒有修成,不見不聞還是心煩意亂!

朋友說我作啞裝聾,故作怪濤竭盡譏諷之能。

勸我不要自作聰明多說話,防止有一天耳朵長上頭頂。

注釋

⑴秦太虛:秦觀,字太虛。

⑵“借車”句:孟郊《移居》詩:“借車載家具,家具少于車。”

⑶“留得”句:杜甫《空囊》詩:“囊空恐羞澀,留得一錢看。”

⑷杜陵翁:指杜甫,號杜陵野老。

⑸“右臂”句:杜甫《清明》詩“此身飄泊苦西東,右臂偏枯左耳聾。”聵(kuì):聾。

⑹“人將”句:《晉書·殷仲堪傳》載,殷仲堪的父親曾患過一種奇怪的耳病,聽到床下的螞蟻動,以為是牛斗。

⑺噫(yì):嘆息。

⑻“聞塵”句:佛家把眼、耳、鼻、舌、身、意,稱為“六根”,又進(jìn)一步把這些器官的感覺稱為“六塵”。譬如耳朵是“根”,聽覺(聞)就是“塵”。聞塵掃盡,便是失去聽覺,根性空,便是耳朵這個(gè)器官等于無用。

⑼“不須”句:這里翻用晉代孫楚“枕流漱石”這句名言。詩中的意思是,以流水作枕,是為了洗耳。

⑽“大樸”句:《莊子·應(yīng)帝王》說,倏、忽二人在渾沌生活的地方相遇(“渾沌”也是一個(gè)人),倏與忽覺得渾沌沒有人們都有的七竅,很是可憐,于是便助人為樂,一天幫渾沌鑿一竅。渾沌本是活的,誰知七竅鑿?fù)辏瑴嗐绫闼懒恕4髽悖^原始質(zhì)樸的大道。

⑾“六鑿”句:《莊子·外物》說,人的喜、怒、哀、樂、愛、惡這六種情感是“六鑿”,人有各種情緒存在,便是“六鑿相攘”,不得安寧。攘,侵犯,這里指存在。

⑿口業(yè):佛教語,指妄言、惡口、兩舌、綺語。這里喻禍從口出。

⒀五蘊(yùn):佛家把色、受、想、行、識稱為“五蘊(yùn)”,“五蘊(yùn)皆是賊”和“六鑿相攘”意思相同。

⒁人生一病:指聽覺。差:通瘥,病愈。

⒂佯(yáng):假裝。

⒃額癢出三耳:隋朝傳說,有個(gè)叫張審?fù)ǖ男悴牛归g睡夢中在冥府任記錄。一次,冥官為了獎勵(lì)他,在他額頭上也安上一只耳朵。審?fù)ㄐ褋砗螅X得額頭發(fā)癢,轉(zhuǎn)瞬間果真涌出一只耳朵,比原來的聽覺更靈。于是一時(shí)傳為奇事,稱他是“三耳秀才”。但是這只耳朵有如雞冠,頂在額頭上,有損美觀。

參考資料:

1、霍松林.宋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397-400

2、王水照 朱剛.蘇軾詩詞文選評:上海辭書出版社,2004:80-81

3、孫凡禮 劉尚榮.蘇軾詩詞選:中華書局,2005:107-108

次韻秦太虛見戲耳聾創(chuàng)作背景

  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蘇軾四十四歲。這一年,他由徐州改知湖州,三月里動身,四月底到達(dá),此詩即寫于途中。到八月,他因訕謗罪下獄,也就是文學(xué)史上常提到的“烏臺詩案”,這首詩作于“詩案”前夕。

參考資料:

1、霍松林.宋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397-400

次韻秦太虛見戲耳聾鑒賞

  詩的開頭先從孟郊《移居》詩說起,因?yàn)樗约阂舱凇耙凭印保ㄓ尚熘莸胶荩R凭语@得如此清貧,于是他又很自然地聯(lián)想起杜甫的“留得一錢看”這句自慰兼自嘲的話。下兩句轉(zhuǎn)入耳聾。杜甫的另兩句詩:“此身飄泊苦西東,右臂偏枯左耳聾。”若只從字面上尋找,對得上號的僅是耳聾,可是,他引這兩句杜詩,是想從整個(gè)精神上合拍,只有這樣,典才用活。“君不見詩人借車無可載,留得一錢何足賴!晚年更似杜陵翁,右臂雖存耳先聵。”這些,都是濃得化不開的牢騷塊壘。

  下面便是正面入題,用亦莊亦諧的口氣發(fā)表議論。他說:一般人總是那么提心吊膽,那么戰(zhàn)戰(zhàn)兢兢,我才不哩!“人將蟻動作牛斗,我覺風(fēng)雷真一噫”,人家把螞蟻之動看作牛斗,當(dāng)成風(fēng)雷,他聽來不過是一聲唉罷了。他之所以能這樣,是因?yàn)樗揪筒宦牐奥剦m掃盡根性空,不須更枕清流派。”患得患失之情,在他思想上已一掃而空,他已不必像古人那段“枕流洗耳”了。詩人這些話是有針對性的,因?yàn)樽詮乃x開朝廷之后,多年來憂讒畏譏,不見不聞,反倒覺得潔凈。

  接著,他又深一層抒發(fā)感慨說:“大樸初散失渾沌,六鑿相攘更勝壞。眼花亂墜酒生風(fēng),口業(yè)不停詩有債。”一個(gè)人若是能渾渾沌沌就好了,一有知識,便有憂患,所謂“人生識字憂患始”,知識愈多,必愈加敏感,這就更壞事了,紛紛擾擾,等于酒后生風(fēng),眼花繚亂,會惹下很多“口業(yè)”。這里,還同時(shí)提到“詩債”,很像是針對“烏臺詩案”的讖語,但實(shí)際上詩人是不可能預(yù)知的。

  再下面,他的感慨愈旋愈深,索性傾吐出內(nèi)心的真情。他說:“君知五蘊(yùn)皆是賊。”對事物的敏感于已有害,幸而他已耳聾,“人生一病今先差”,盡可不聞不問了。但是,他關(guān)注時(shí)政的心還在,一切不聞不問的努力還是會化為徒勞,所以“不見不聞還是礙”,詩人欲求超脫、終究不能超脫的心情至此和盤托出。

  詩寫到這里,意思已完全說清了。但為了讓詩人自己和對方都輕松一下,他又強(qiáng)顏為笑,想用幾句詼諧話遮蓋住剛才所觸及的衷曲。“今君疑我特佯聾,故作嘲詩窮險(xiǎn)怪。須防額癢出三耳,莫放筆端風(fēng)雨快。”意思是:你心疑我是裝聾,所以寫出這樣險(xiǎn)怪的詩來作調(diào)侃,可是,你須明白,你這種過分的聰明,會使你自己受到上天的戲弄,成了“三耳秀才”。

  這首詩,恰好總結(jié)了詩人在“烏臺詩案”之前一段時(shí)間內(nèi)的思想情緒:他憂讒畏譏,卻又過于“托大”,此時(shí)還是“我覺風(fēng)雷真一噫”,到烏臺詩案之時(shí),只能“魂驚湯火命如雞”(系于獄中所作)了。他經(jīng)此打擊,創(chuàng)巨痛深,所以在“詩案”以后,詩作的風(fēng)格上以至手法上都有改變,由劉禹錫那樣的喜好諷刺,轉(zhuǎn)而為白居易式的曠達(dá)、陶淵明式的恬適——一句話,不再那么天真了。

  天真,坦率,是詩人的本性,卻又是他的苦難根源。

蘇軾簡介

唐代·蘇軾的簡介

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xué)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xué)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dá),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shù)表現(xiàn)獨(dú)具風(fēng)格,與黃庭堅(jiān)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chuàng)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jiān)、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xué)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 ? 蘇軾的詩(2851篇)

猜你喜歡

次鎮(zhèn)江守曾宏甫見寄韻

宋代曾幾

一別高明去,頻為瘴癘侵。

連滄公境界,橫碧我山林。

賀新郎 其十一 為檗子壽

清代龔鼎孳

貯腹書千卷。更空明、一泓秋水,霧飛云遣。老筆紛披姿媚出,冰灑鐵梅芳泫。

高詠遍、蜀箋吳繭。六代江山文酒地,記孝侯、臺畔春陰淺。

次韻友人山居秋日就述鄙懷八首 其六

明代王祎

山居亦何樂,所樂在泉石。盤桓撫松桂,茲樂豈易得。

白云如飛鴻,過眼時(shí)歷歷。俯仰天地間,孤蹤寄幽僻。

南轅雜詩一百八章 其十五

清代姚燮

二鼓黃壘堡,三鼓香城村。旋風(fēng)飐輪角,沙葉為蔽昏。

大河莽東注,石閘西營屯。奔蹄不受役,縱性投沄渾。

田家謠

宋代釋文珦

東坡粟已黃,西疇稻堪獲。

農(nóng)家慶豐年,茅茨舉杯酌。

寄題朱元晦武夷精舍

宋代陸游

山如嵩少三十六,水似邛郲九折途。

我老正須閑處著,白云一半肯分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