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羅隱的詩 > 籌筆驛

籌筆驛

[唐代]:羅隱

拋擲南陽為主憂,北征東討盡良籌。

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千里山河輕孺子,兩朝冠劍恨譙周。

唯余巖下多情水,猶解年年傍驛流。

籌筆驛譯文及注釋

譯文

諸葛亮拋棄隱居為主人分擔(dān)興漢之優(yōu),四處征戰(zhàn)竭盡全力帷幄運良籌。

時勢順利時仿佛天地都齊心協(xié)力,大運一去即使英雄也難以指揮自由。

蜀漢千里江山被小子輕易拋擲。遺恨編緯只能怪兩朝老臣譙周。

而今只剩下山巖旁多情的江水,仿佛懷念,往事不停地繞驛奔流。

注釋

籌筆驛:在四川廣元縣,相傳蜀相諸葛亮出兵伐魏,曾駐軍籌畫于此。

拋擲:投,扔,指別離。南陽:諸葛亮隱居的地方隆中(今湖北襄陽)屬南陽郡。

北征:指攻打曹操。東討:指攻打?qū)O權(quán)。

時來:時機到來。同力:同心協(xié)力。

運去:時運過去。自由:自己能夠作主。

孺子:指蜀后主劉禪。

兩朝:指劉備、劉禪兩朝。冠劍:指文臣、武將。譙周:蜀臣,因力勸劉禪降魏令人痛恨。

解:知道,懂得。

參考資料:

1、周柳燕.御定全唐詩簡編(下冊):海南出版社,2014:1613

2、孫建軍.《全唐詩》選注:線裝書局,2002:4472

3、王洪.唐詩精華分卷:朝華出版社,1991:1180

籌筆驛創(chuàng)作背景

  這是一首懷古詩,可能是作者落第后游覽籌筆驛時所作,具體創(chuàng)作年代不詳。

參考資料:

1、李洪光.大學(xué)語文經(jīng)典讀本:山東畫報出版社,2007:253

籌筆驛鑒賞

  此詩首聯(lián)就聯(lián)系諸葛亮,再聯(lián)系籌筆驛作出高度的總括:“拋擲南陽為主憂,北征東討盡良籌?!敝T葛亮因劉備三顧茅廬去請他,他拋棄了在南陽的隱居生活,為主公劉備分憂,出來輔佐劉備建功立業(yè)。北征東討的運籌帷幄,他的計謀都是好的。這里主要是北征,籌筆驛是為伐魏運籌,是北征;東征是陪襯,不實指打東吳。劉備去打東吳,諸葛亮是反對的,他沒有東討。這里實際上是“南征北伐”,不說“南征北伐”而說“北征東討”,因為上句已用了“南”字,為避開重復(fù),所以這樣說。

  頜聯(lián)“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睍r來句當戰(zhàn)赤壁之戰(zhàn),當時孫權(quán)、劉備兩家的兵力,聯(lián)合起來也不能與曹操大軍相比。只是倚靠了長江之險,曹操北方的軍隊不習(xí)水戰(zhàn)。又靠了東風(fēng),好用火攻來燒毀曹軍的戰(zhàn)船取勝,這是利用天時地理來獲勝,所以說“天地皆同力”。時運不濟,像李商隱詩里說的:“關(guān)張無命欲何如?”關(guān)羽、張飛都早死了,不能幫助諸葛亮北伐,英雄也不由自主。

  頸聯(lián)“千里山河輕孺子,兩朝冠劍恨譙周。”諸葛亮死后,魏將鄧艾率軍攻蜀,譙周勸后主投降。后主聽了他的話投降了。蜀國千里山河,孺子阿斗輕輕地斷送了。在劉備和后主兩朝的文臣武將,主要是指諸葛亮,他既管政事,又管軍事,是兩朝冠劍。他如有知,一定是恨譙周的。

  尾聯(lián)歸結(jié)到籌筆驛:“唯余巖下多情水,猶解年年傍驛流?!痹隗A亭的巖下水,還在傍驛流著,好像在懷念諸葛亮。

  這首詩先想到諸葛亮,寫他的出山和北伐,肯定他的用兵“盡良籌”,這就跟籌筆驛的規(guī)劃軍事結(jié)合。既然是“盡良籌”,而他的出師到底有利無利,這就開出頷聯(lián),歸于時運,時來才有利,運去就難辦了。頸聯(lián)歸到運去,于是孺子拋棄山河,譙周主張歸降。歸結(jié)到巖下水的多情。這里把諸葛亮規(guī)劃的勝利和挫折歸于時運。李商隱《籌筆驛》:“管樂有才真不忝,關(guān)張無命欲何如?”也認為北伐的所以不能成功,由于關(guān)張無命,不能幫助他北伐,也歸結(jié)命運。溫庭筠《經(jīng)五丈原》:“下國臥龍空寤主,中原逐鹿不由人?!彼Q蜀國為下國,稱魏國為中原,含有上國的意思。下國和中原對抗,含有大小強弱不同的意味,所以說“中原逐鹿不由人”,即認為偏處西南的弱小的下國要跟中原強大的魏國逐鹿,是不由人力的,即諸葛亮的北伐要用蜀國來統(tǒng)一中原,也非人力能達,這就不把北伐的不能成功歸之于時運或天命了。這樣的看法勝過兩篇《籌筆驛》的看法。

  就寫籌筆驛說,李商隱詩的開頭:“猿鳥猶疑畏簡書,風(fēng)云長為護儲胥。”何焯批李詩:“起二句即目前所見,覺武侯英靈奕奕如在?!笨吹交I筆驛上的猿鳥還像在畏簡書,風(fēng)云長期在保護營柵,極力寫出諸葛亮的英靈如在。這個開頭是既切題又推尊諸葛亮,寫得非常有力,不是羅隱的多情永傍驛流所能比的。

羅隱簡介

唐代·羅隱的簡介

羅隱

羅隱(833-909),字昭諫,新城(今浙江富陽市新登鎮(zhèn))人,唐代詩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師,應(yīng)進士試,歷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編其文為《讒書》,益為統(tǒng)治階級所憎惡,所以羅袞贈詩說:“讒書雖勝一名休”。后來又斷斷續(xù)續(xù)考了幾年,總共考了十多次,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最終還是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黃巢起義后,避亂隱居九華山,光啟三年(公元887年),55歲時歸鄉(xiāng)依吳越王錢镠,歷任錢塘令、司勛郎中、給事中等職。公元909年(五代后梁開平三年)去世,享年77歲。

...〔 ? 羅隱的詩(384篇)

猜你喜歡

舊有歙硯雅宜墨鑱賤號于陰以亂亡去十余年

元代艾性夫

冰蠶吐絲寒玉蒼,老龍磨角玄云香,

半生食汝充饑腸。正爾悒悒傷弓亡,

送林坦之垂之兄弟上春官二首 其一

明代鄧云霄

據(jù)地酣歌笑四豪,詩情酒態(tài)憶吾曹。坐來夜雨衙齋冷,望去春風(fēng)馬首高。

白眼未清游俠骨,朱弦寧向眾人操。燕臺重價需千里,莫問囊中金錯刀。

寄檢法奉議

宋代彭汝礪

長春月月與玫瑰,煩近萱堂仔細栽。卻語花開無造次,老親寒食以前來。

夢覺聞香

元代方回

湖海余生在,桑榆暮景閑。

只堪娛老圃,焉用訪名山。

偈頌十一首

宋代釋了演

時當亞歲,節(jié)屆書云。

不萌枝上喚春歸,無影樹頭增秀色。

齊雩祭歌 迎神 一

南北朝謝朓

清明暢。

禮樂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