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白居易的詩 > 新制綾襖成感而有詠

新制綾襖成感而有詠

[唐代]:白居易

水波文襖造新成,綾軟綿勻溫復輕。

晨興好擁向陽坐,晚出宜披踏雪行。

鶴氅毳疏無實事,木棉花冷得虛名。

宴安往往嘆侵夜,臥穩昏昏睡到明。

百姓多寒無可救,一身獨暖亦何情!

心中為念農桑苦,耳里如聞饑凍聲。

爭得大裘長萬丈,與君都蓋洛陽城!

新制綾襖成感而有詠譯文及注釋

譯文

表美如水波紋新襖剛做成,面料綿軟勻細溫暖又輕盈。

晴天晨起抱它倚墻曬太陽,夜間賞雪應當不忘披在身。

袍里夾絨不干吃苦的活兒,說木棉花兒冷是徒有其名。

宴罷友人嘆息聲中黑夜至,穩穩躺下一覺睡到大天明。

民眾大多饑寒交迫無力救,一人獨享榮華沒啥好心情。

心里咋就難忘農民耕種苦,好像聽到饑民受凍不絕聲。

啥時能有萬丈之長保暖衣,與您分享護住洛陽至更多。

注釋

水波文:水波紋。

鶴氅:一種以鳥毛為原料的毛織物,大概樣子像道袍,而不縫袖,所以披在身上像一只鶴。毳疏:鳥獸的細毛。

農桑:農業,農事。

新制綾襖成感而有詠鑒賞

  這首詩是白居易于公元831(太和五年)至832年(太和六年)冬任河南尹時所作。當時詩人已是六十歲的老人了,壯年時代的白居易曾以寫作《新樂府》、《秦中吟》聞名于世。在那些富有現實主義精神的光輝篇章中,白居易深刻揭露了統治階級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同情人民的疾苦。后來由于仕途上的多次挫折,青壯年時的銳氣逐漸消失,以致“露飽蟬聲懶”,但他關心百姓疾苦的人道主義思想始終未泯。這首《新制綾襖成感而有詠》即是明證。

  詩的前半部分是從不同的角度描寫綾襖的溫暖、輕盈。“水波文襖造新成,綾軟綿勻溫復輕”是介紹新襖的用料、式樣。綾是一種提花軟緞,制成綿襖,自然地呈現出水波狀的衣紋,這是外表;至于襖內則是絲綿絮成,故暖而且輕。可見,這是一種極高檔的過冬御寒之物,下聯用“晨興好擁向陽坐,晚出宜披下雪行”來說明這件綾襖的用途。“興”是指早晨睡醒起床,“好”與下文“宜”互文見意,都是適宜于做某事的意思。冬天的早晨天氣寒冷,能夠曬會兒太陽自是舒適可人;而晚上出門訪友,穿著暖而輕的綿襖,踏雪賞月更不失為雅事。

  “鶴氅毳疏無實事,木棉花冷得虛名”是從側面表現綾襖的優點。鶴氅是古代官僚貴族時髦的披戴,木棉在當時也是珍稀品。它們徒有虛名,不如絲綿,更加補托出詩人這件用絲綿所絮綾襖的實用舒適。這幾句分別從用料、御寒的效果、與鶴氅、木棉的對比幾個方面表現了這件新襖的不凡,穿著這樣高級舒適的衣服,宴安侵夜,安然隱睡到天明也就不奇怪了。然而,詩人其實是不能夠“臥穩昏昏睡到明”。作了鮮明的回答。想到大多數貧民百姓都處在饑寒交迫之中,無法得到救濟,他獨獨一個人溫暖,心中滋味并不好受。因為想著農民的艱難,致使他的耳旁經常響起貧民凍餒饑餓之聲,這當然是一種錯覺,這種錯覺的產生,卻是詩人日夜為貧寒百姓思慮所致。“心中為念農桑苦,耳里如聞饑凍聲”真摯地表達了詩人為貧民著想的可貴精神。

  這首詩表現了詩人可貴的人道主義思想,同時也可以看出杜甫思想在這首詩中的痕跡。“爭得大裘長萬丈,與君都蓋洛陽城”正是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又一體現。杜甫身受貧寒之苦,仍然想到天下寒士,白居易則是自己溫飽而不忘受苦的寒民。

  從藝術上看,全詩用了很大篇幅表現綾襖的溫暖舒適,這與下文貧民的饑凍形成強烈的反差,前者愈舒適,愈顯出后者的艱辛,“耳里如聞饑凍聲”才更顯真實感人。

白居易簡介

唐代·白居易的簡介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 ? 白居易的詩(2585篇)

猜你喜歡

夜宿五層樓 其一

明代王漸逵

半空樓閣肅虛清,渾象沖融灝氣明。永夜銀河低自照,中天朱鳥靜相擎。

祥風浣浣仙靈近,湘簟瀟瀟慧思生。此意未應傳下界,曉來悽對萬家城。

登金山

清代汪錚

搭影聳寒月,江聲撼夕陽。蛟宮蟠地脈,鴛瓦接天光。

慷慨停孤棹,登臨更上方。千秋遺恨在,杯酒吊蘄王。

有感

清代翁心存

人子朝暮出,倚閭尚徬徨。千里與萬里,極目何能望。

嚙指忽心動,引領祇內傷。伊余髫齔時,隨侍于朐陽。

灤京雜詠一百首 其三十一

元代楊允孚

北闕東風昨夜回,今朝瑞氣集蓬萊。日光未透香煙起,御道聲聲駝鼓來。

送用和劉推官入京班改

宋代林希逸

幕畫如兄有異才,嶺南聲價動諸臺。登龍尾道呼班去,為鱷魚州守印來。

定有賞音相料理,何妨進卷小徘徊。遙知得意行吟處,傍柳堤看菡萏開。

蘆溝曉月圖

元代陳高

蘆溝橋西車馬多,山頭白日照清波。氈廬亦有江南婦,愁聽金人出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