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劉長卿的詩 > 移使鄂州次峴陽館懷舊居

移使鄂州次峴陽館懷舊居

[唐代]:劉長卿

多慚恩未報,敢問路何長。

萬里通秋雁,千峰共夕陽。

舊游成遠道,此去更違鄉。

草露深山里,朝朝落客裳。

移使鄂州次峴陽館懷舊居鑒賞

  公元772年(唐代宗大歷七年)左右,詩人劉長卿結束了十年多閑居流寓生涯,以監察御史、檢校祠部員外郎為轉運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轉運留后。題中的鄂州,在今湖北省鄂城縣,是轉運使署所在地。

  首聯從御命赴任寫起。“多慚恩未報”系泛泛鋪墊之筆,主要是用以引出下句。“敢問路何長”,表面似乎在探問路途遙遠實際寄寓對人生之路的探索。第二聯承“路何長”寫次峴陽館所見之景。“萬里通秋雁”句,也寄寓著詩人自己多年來宦海飄泊及此行中旅途勞頓之感。“千峰共夕陽”句,這里的“千峰共夕陽”,透露著旅途孤寂,只能跟千峰共賞夕陽之意。當然,此次赴任,詩人大可游山玩水、逍遙自在的,他在旅途中的這樣勞頓孤寂之感,讀者只能從他“路何長”一語中所透露的仕途坎坷之感中找到一點線索。第三聯,繳清題目中的“懷舊居”。“舊居”有何可懷,詩中只字未道,可見此詩意不在獨居。詩里略略點了一下現在離家鄉和舊居越來越遠了,不過是想加強“路何長”的感慨。

  末聯重道旅況,回應首聯的“路何長”。詩人雖然說的是旅途跋涉的風霜勞頓,讀者卻可從中讀出詩人回憶十數年的宦途,設想未來時的悵惆與躑躅。“敢問路何長”是這首詩的情感主線,詩人于其中融注了封建社會中一個有吏干而敢于剛而犯上的正直知識分子的憂慮和憤慨。

  劉長卿曾以“五言長城”自詡,尤工五律。這首詩運用貼切精工、凝煉自然、清秀淡雅而又諧美流暢的語言來寫景抒情,詩的感情真摯動人,風格上則工秀邃密而又委婉多諷。為此盧文弓召在《劉隨州文集題辭》中,也指出劉詩“含情悱惻,吐辭委婉,情纏綿而不斷,味涵詠而愈旨”。

劉長卿簡介

唐代·劉長卿的簡介

劉長卿

劉長卿(約726 — 約786),字文房,漢族,宣城(今屬安徽)人,唐代詩人。后遷居洛陽,河間(今屬河北)為其郡望。玄宗天寶年間進士。肅宗至德中官監察御史,后為長洲縣尉,因事下獄,貶南巴尉。代宗大歷中任轉運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轉運留后,又被誣再貶睦州司馬。德宗建中年間,官終隨州刺史,世稱劉隨州。

...〔 ? 劉長卿的詩(459篇)

猜你喜歡

宿閔口畢氏三絕 其二

明代程敏政

秀水城東學士阡,寸心常繞瓣香前。聞君當日曾相見,屈指流光二十年。

獨坐七首 其七

明代黃衷

請藥東街質弊貂,五情炎火一時消。至今捧履無孺子,竹杖何曾過圮橋。

答盧式

明代皇甫汸

王風寖失古,頹波蕩自今。李生陳大雅,劉子抱文心。

弱余振鴻藻,高義抗詞林。歸田守玄默,閉關謝沉吟。

王逸塘五十生日

清代鄭孝胥

逸塘用世人,五十居閒地。豈無髀肉嘆,自詭時未至。

時至當云何,奈此囊底智。控弦雖不發,天下識猿臂。

樊川

清代李宗渭

司勛去已久,零落野人家。一夜杜陵雨,滿村山杏花。

鬢絲天共老,歸思客長嗟。蹋草行吟遍,樊川春日斜。

登女郎臺

宋代穆修

臺前流水眼波明,臺上閑云鬢葉輕。

莫把姑蘇遠相比,不曾亡國祇傾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