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劉過的詩 > 四字令·情深意真

四字令·情深意真

[宋代]:劉過

情深意真。眉長鬢青。小樓明月調箏。寫春風數聲。

思君憶君?;隊繅艨M。翠銷香暖云屏。更那堪酒醒。

四字令·情深意真譯文及注釋

譯文

她情調高雅意真切,眉毛修長雙鬢黑。小樓中,明月下,玉手弄箏聲清冽,鏗鏘幾聲驚四座,猶如春風拂面令人悅。

我想君念君在心深處,夢繞魂牽難了結。思念之苦腸欲斷,眉黛消退屏風暗,醉時想你已如此,酒醒之后更不堪!

注釋

寫春風數聲:在春風中彈奏一曲表達思念的曲子。

翠銷:指醒來時娥眉上的青綠顏色已漸消退。云屏:屏風上以云母石等物鑲嵌,潔白如銀,又稱銀屏。

四字令·情深意真鑒賞

  自辛稼軒始,豪放詞異軍突起,與婉約詞并稱大宗。但這兩種詞風并非對立,而能兼容,特別是一些辛派詞人仍能于豪放中見其婉約,詞的委婉細膩的特質并未消失。在劉過的《龍洲詞》中,那些長調頗受稼軒詞的影響,豪放狂逸是其主導風格。而大部分小令卻寫得宛轉有度,深沉多情,仍舊保持了婉約詞的基本特征。這首《醉太平》便是一例。詞的上闋寫女子彈箏,下闋寫女子對情人的縈念。題材雖不離艷情,但卻能一洗綺羅香澤之態,以白描的手法刻畫人物、描寫環境、抒發感情。這一點既不同于花間詞的剪江刻翠,也有異于南宋詞壇上姜夔、吳文英那種刻意求工,表現出它自己特有的風格。

  詞的主旨在于相思憶別。上闋為下闋作了鋪墊,下闋是上闋的發展和深化。起首二句從內心和外貌兩個方面刻畫女子的形象:她的感情非常深摯,她的思想非常真誠。不但品德好,儀容也很美。僅僅“眉長鬢青”四字,便把她美麗的容貌刻畫出來。古代女子以長眉為美。這里僅以寥寥四字,便如電影中的特寫鏡頭,把人物的主要特征——兩道修眉,一頭秀發,非常鮮明地展現在讀者面前。它沒有濃墨重涂,而只是象素描一般,幾筆勾勒,便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靶恰倍洌瑢懎h境,寫動作。在唐宋詞中,凡稱小樓,或指佳人獨處的妝樓,或指文人孤棲的寓所。因此長期以來小樓在讀者的心目中成為一種詩化的意象。這里的小樓,是指女子的妝樓。此刻一輪明月,照進小樓,如此良夜,這位女子彈起秦箏,清音繚繞,令人陶醉。詞人沒有也不可能在小詞中像韓愈《聽穎師彈琴》、白居易《琵琶行》那樣,以眾多的比喻形容音樂的美妙動聽,而只是用“春風”二字概括出箏聲的神韻。這聲音好似春風,它蕩漾于小樓,使樓內充滿溫馨;它縈回于女子的心房,使她情意綿綿。此處的“寫”字,用語極其工妙,它既生動地表現出了箏聲意境和神韻,又暗示了女子的靈心慧性,表現力極強,可謂千錘百煉,妙手偶得。下闋又陡轉筆勢,將沉浸在甜蜜中的回憶拉回到寂寞相思的無情現實?!八季龖浘?,魂牽夢縈”,也是用白描手法,純系口語白話,然又歸于醇雅。用語極其工麗,但其藝術效果卻不如這里來得好。原因何在?就在簡煉明確如從口出,因而入人最易,感人也深。倘加以狀語、定語,再間以典故,麗則麗矣,工則工矣,但讀后需費一番思索。此則白描一大好處也。“翠銷”句謂由于分別已久,室內畫屏彩色已漸漸銷退,暖香已漸漸減少。簡單六個字,把眼前與往日、環境與內心高度地濃縮在一起,可謂高度凝煉簡潔!都充滿了不勝今昔之感,物猶如此,人何以堪?“更那堪酒醒”,暗示這位女子曾經以酒澆愁,想在醉鄉中解脫相思的困擾。酒醒以后,離愁重新襲來,更覺不堪。所謂“舉杯銷愁愁更愁”也,也大有“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柳永《雨霖鈴》)的境界?!案强啊比?,道盡個中況味,亦白描之特點也。

劉過簡介

唐代·劉過的簡介

劉過

劉過(1154~1206)南宋文學家,字改之,號龍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縣)人,長于廬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蘇昆山,今其墓尚在。四次應舉不中,流落江湖間,布衣終身。曾為陸游、辛棄疾所賞,亦與陳亮、岳珂友善。詞風與辛棄疾相近,抒發抗金抱負狂逸俊致,與劉克莊、劉辰翁享有“辛派三劉”之譽,又與劉仙倫合稱為“廬陵二布衣”。有《龍洲集》、《龍洲詞》。

...〔 ? 劉過的詩(359篇)

猜你喜歡

冬柳

清代趙函

無端抹盡白門煙,衰丑如斯祇自憐。入世茫然同槁木,閱人多矣是寒蟬。

樓頭只掛青天月,水畔間思碧玉年。蕉萃一生緣底事,江潭照影尚纏綿。

武功阻雨呈康德涵狀元三首 其三

明代鄭岳

關輔多英俊,掄魁迥不凡。清樽延款語,細雨濕征衫。

絕粒離煙火,行空脫轡銜。西歸仍有約,拉我訪云巖。

菩薩蠻·金鋪半掩銀瞻滿

宋代蔡伸

金鋪半掩銀瞻滿。個人應恨歸來晚。軋軋櫓聲遲。那知心已飛。迎門一笑粲。嬌困橫波慢。偎倚綠窗前。今宵人月圓。

黎城至潞城作

清代申颋

昨夜山風急,吹葉驚客館。晨起聞雨聲,未覺妨游覽。

荷笠出孤村,行行雨漸緩。山峰與云峰,出沒渾不辨。

東園宴罷

明代朱誠泳

三分春色正當中,媚景撩人處處同。斜日小亭人醉后,杏花香散一簾風。

登江樓

宋代李宏

三江會合水交流,擁抱嵐光送客舟。

只與寄詩身不到,老人可是負江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