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杜甫的詩 > 成都府

成都府

[唐代]:杜甫

翳翳桑榆日,照我征衣裳。

我行山川異,忽在天一方。

但逢新人民,未卜見故鄉。

大江東流去,游子日月長。

曾城填華屋,季冬樹木蒼。

喧然名都會,吹簫間笙簧。

信美無與適,側身望川梁。

鳥雀夜各歸,中原杳茫茫。

初月出不高,眾星尚爭光。

自古有羈旅,我何苦哀傷。

成都府譯文及注釋

譯文

黃昏時暮色蒼茫,夕陽的光輝籠罩在我身上。

一路行程山河變換,一瞬間就在天的另一方。

只是不斷的遇到陌生人,不知何時會再見到故鄉。

大江浩蕩東流去,客居異鄉的歲月會更長。

城市中華屋高樓林立,寒冬臘月里樹木蒼蒼。

人聲鼎沸的大都市啊,歌舞升平吹拉彈唱。

無法適應這華美的都市生活,只好側身把遠山遙望。

夜幕四合鳥雀歸巢,戰火紛飛的中原音訊渺茫。

初升的月兒斜掛天邊,天空繁星閃爍與月爭光。

客居他鄉自古有之,我又何苦獨自哀愁悲傷?

注釋

翳(yì)翳:晦暗不明貌。陸機《文賦》:“理翳翳而愈伏,思軋軋其若抽。”呂延濟注:“翳翳,暗貌。”桑榆:日落時光照桑榆樹端,因以指日暮。《太平御覽》卷三引《淮南子》:“日西垂,景在樹端,謂之桑榆。”

征衣裳:此指旅人之衣。

“我行”二句:意謂一路走來經歷了千山萬水,不知不覺又到了成都這樣一個遙遠而嶄新的地方。

但:只。新人民:新地初睹之人。

未卜:沒有占卜,引申為不知,難料。

大江:指岷江。東流去:一作“從東來”。

游子:離家遠游的人。日月:時間。一作“去日”。

曾(céng)城:即重城。成都有大城、少城,故云。填:布滿。華屋:華美的屋宇。

季冬:冬季的最后一個月,農歷十二月。蒼:深青色,深綠色。

喧然:熱鬧;喧嘩。名都會:著名的城市。此指成都。

間(jiàn):夾雜。一作“奏”。笙(shēng)簧(huáng):指笙。簧,笙中之簧片。

信:確實。此處有“雖”字義。無與適:無處可稱心。

川梁:橋梁。南朝梁江淹《燈夜和殷長史》詩:“冰鱗不能起,水鳥望川梁。”

“鳥雀”二句:以鳥雀猶知歸巢,因興中原遼遠之歸思。

初月:新月。《樂府詩集·清商曲辭一·子夜四時歌春歌五》:“碧樓冥初月,羅綺垂新風。”

爭光:與之比試光輝。《淮南子·說山訓》:“日出星不見,不能與之爭光也。”

羈旅:指客居異鄉的人。《周禮·地官·遺人》:“野鄙之委積,以待羈旅。”鄭玄注:“羈旅,過行寄止者。”

參考資料:

1、蕭滌非.杜甫詩選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143-144

2、鄧魁英 聶石樵.杜甫選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174-175

成都府創作背景

  這首五言古詩,是杜甫由同谷赴西川途中所寫的十二首紀行組詩的末篇。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十二月一日,詩人舉家從同谷出發,艱苦跋涉,終于在年底到達成都,因有此作。

參考資料:

1、蕭滌非.杜甫詩選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143-144

2、黃寶華 等.唐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505-506

成都府鑒賞

  抒情的深婉含蓄是這首詩最大的特色,它表面上只是一般的紀行寫景,但平和的外表下激蕩著強烈的感情波瀾。這里有著喜和憂兩種感情的摻和交融,內心微妙的變化,曲折盡致。杜甫舉家遠徙,歷盡艱辛,為的是尋找一塊棲身之地,如今來到富庶繁華的成都,“我行山川異,忽在天一方”,眼前展開一個新天地,給了他新的生活希望,欣慰之感溢于言表。“但逢新人民,未卜見故鄉”,快慰之情剛生,馬上又想到了夢魂縈繞的故鄉,何時再見,未可預卜,但見大江東去,他自己只能做長年飄泊的游子了。下面接寫成都的繁華、氣候的溫和,又轉悲為喜。但成都雖美,終非故土,鳥雀天黑猶各自歸巢,而茫茫中原,關山阻隔,他不知道自己何日才能回去。詩人又陷入了痛苦之中。當時中原州郡尚陷于安史叛軍之手,一句“中原杳茫茫”,包含著數不清的憂國傷時之情。詩人遙望星空,愁思悵惘,最后只能以自寬之詞作結。全詩寫喜,并不欣喜若狂,訴悲,也不泣血迸空,在舒緩和平的字里行間,寓含著一股喜憂交錯的復雜的感情潛流。

  作為紀行詩,這首詩用“賦”來鋪陳其事,而“賦”中又往往兼有比興,因而形成了曲折回旋,深婉含蓄的風格。詩一上來就直道出眼前之景:夕陽西下,暮色朦朧,詩人風塵仆仆地在歲暮黃昏中來到成都,渲染出一種蒼茫的氣氛。它既是賦,又兼比興,桑榆之日正是詩人垂暮飄零的寫照。同時它也興起了深沉的羈旅之情。下面寫“大江東流去,游子日月長”,“鳥雀夜各歸,中原杳茫茫”,都是賦中兼興。最后寫“初月出不高,眾星尚爭光”,暗寓中興草創、寇亂未平的憂思。詩人妙用比興手法,筆下的自然景物都隱含深摯的感情。全詩一一閃過山川、城郭、原野、星空這些空間景物,同時也表現出由薄暮至黃昏至星出月升的時光流逝。這種時空的交織使意境呈現出立體的美,烘托出感情上多層次的變化,達到情與景的自然交融。

  胡應麟論東漢末年時的《古詩十九首》說:“蓄神奇于溫厚,寓感愴于和平;意愈淺愈深,詞愈近愈遠,篇不可句摘,句不可字求。”(《詩藪》)杜甫此篇正繼承了《古詩十九首》的這一風格。而在思想感情上,它又突破了《古詩十九首》多寫失意飄泊之士苦悶憂傷的小天地,它運用喜憂交錯的筆法,寫出了關懷祖國和人民命運的詩人豐富復雜的內心世界,其高處正在于此。

杜甫簡介

唐代·杜甫的簡介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 ? 杜甫的詩(1134篇)

猜你喜歡

讀吳漢槎秋笳集有作 其二

清代屈大均

黃鵠歌聲苦,何殊漢細君。蛾眉拋白草,鳳翮墮青云。

肉酪調齋飯,毛氈制戰裙。雪花如掌大,持打皂雕群。

殢人嬌 晚浴

清代陳維崧

幾陣蟬嘶,趖了一枝花影。簾底下、井華冰冷。綃裳乍解,更紅酥寒凝。

似素藕、浸勾碧湖千頃。

暑雨夕霽

宋代宋庠

天角殘劃截幕暉,南樓風快暑煙微。

月波半露金樞穴,云葉全收玉女衣。

恭挽神宗皇帝二首 其二

宋代畢仲游

北極回天象,西陵法帝居。松門黃道直,帳殿紫宸虛。

宴罷千秋節,哀纏六尺輿。御詩兼手詔,新見睿思書。

莪默絕句集譯箋乙集 其三三三

近現代伯昏子

萬罪一身何穢污,知君恩恕信能涂。窮途當哭君皆顧,潦倒窮途誰若吾。

游羅浮四首 其四

明代劉存業

抱被相隨石室中,天雞初唱海濤紅。晦明不定山頭日,呼舞無端谷口風。

前輩書題空石蘚,野人心思只云松。神仙骨相知誰是,更踏飛云最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