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柳永的詩 > 鳳棲梧·簾內清歌簾外宴

鳳棲梧·簾內清歌簾外宴

[宋代]:柳永

簾內清歌簾外宴。雖愛新聲,不見如花面。牙板數敲珠一串,梁塵暗落琉璃盞。

桐樹花深孤鳳怨。漸遏遙天,不放行云散。坐上少年聽不慣,玉山未倒腸先斷。

鳳棲梧·簾內清歌簾外宴譯文及注釋

譯文

簾內清亮的歌聲助興著簾外的酒宴。雖然能聽見那可愛新穎而美妙的歌聲,卻看不見歌女那如花的面容。牙板拍節聲如同珍珠落玉盤,振動的梁塵不知不覺落入晶瑩碧透的酒杯。

那歌聲,時而如鳳凰對唱時的美妙歡快聲,時而又如孤鳳如泣如訴的哀怨聲,響遏行云。座席上的青年男子已被這歌聲深深打動,已然銷魂。

注釋

鳳棲梧:又名“蝶戀花”、“鵲橋枝”等,唐教坊曲,后用作詞牌名。《樂章集》《張子野詞》并入“小石調”,《清真集》入“商調”。雙調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韻。

清歌:清亮的歌聲。葛洪《抱樸子·知止》:“清體柔聲,清歌妙舞。”

新聲:指新制定的歌曲。

牙板:歌女演唱時用以拍節之板。

珠一串:像一串珠子落在玉盤上,形容歌聲清脆。白居易《長恨歌》:“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梁塵:梁上的塵土。劉向《別錄》:“魯人虞公發聲清,晨歌動梁塵。”

桐樹:梧桐,相傳鳳非梧不棲。《詩經·大雅·卷阿》:“鳳凰鳴矣,于彼高岡。梧桐生矣,于彼朝陽。”

“漸遏遙天”二句:即響遏行云,聲音高入云霄,把浮動著的云彩也止住了,形容歌聲嘹亮。《列子·湯問》:“薛譚學謳于秦青,未窮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秦青弗止,餞于郊衢,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云。薛譚乃謝求反,終身不敢言歸。”

坐上少年:柳永自謂。

玉山未倒:指人還沒有喝醉。玉山,形容男子儀容之美。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嵇叔夜(嵇康)之為人也,巖巖若孤松之獨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將崩。”

腸先斷:形容歌聲感人至極。劉義慶《世說新語·黜免》:“桓公入蜀,至三峽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緣岸哀號,行百馀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絕。破其腹中,腸皆寸寸斷。”

參考資料:

1、薛瑞生.古典詩詞名家·柳永詞選.北京市:中華書局,2005年1月第1版:1-3

2、葉嘉瑩 等.柳永詞新釋輯評.北京市:中華書局,2005年1月第1版:165-167

鳳棲梧·簾內清歌簾外宴創作背景

  此詞具體創作年份暫不可考。因為柳永詞多是寫實,而此詞中有“坐上少年聽不慣”句,“少年”即是柳永自謂,所以此詞應該是作于柳永青年時代。此詞中又有“簾內清歌簾外宴”句,所以柳永聽的應該是私人家的歌妓唱的歌,當時柳永被歌聲深深吸引,作下此詞。

參考資料:

1、薛瑞生.古典詩詞名家·柳永詞選.北京市:中華書局,2005年1月第1版:1-3

鳳棲梧·簾內清歌簾外宴鑒賞

  古代散文中留下了許多描寫歌聲的名言佳句,成為后世文人寫作時愛用的典故。柳永這首《鳳棲梧》正是在這些典故的基礎上寫成的,詞中描寫了一位歌女的歌聲。

  詞起首三句虛寫歌妓的美貌,先寫客人與歌妓之間隔了一層簾子,不僅交代了這次聽歌會并非在一般的歌館之中,而是某位達官貴人家中,而且為后文“不見如花面”作了鋪墊。然后談到具體的歌妓的美貌時,卻只說了一句“不見如花面”,到底是怎樣的“如花”則只字未提,給讀者提供了豐富的想象空間。

  接下來寫歌聲之美,詞人使用了大量的典故。“牙板數敲珠一串”一句,化用《禮記·樂記》描寫歌聲的:“……累累乎端如貫珠。”“珠一串”形象化了歌女圓潤流轉、有板有眼,再妙手拈來“牙板數敲”的打擊樂器伴奏,較原典增加了節拍感和音響效果。“梁塵暗落琉璃盞”一句,化用劉向《別錄》“魯人虞公發聲清,晨歌動梁塵”,詞人以“梁塵暗落”渲染歌聲的清脆和穿透力,再別出心裁增加了一只晶瑩剔透的“玻璃盞”,以這器皿來承接落下來的梁塵,化虛為實,使虛擬的帶有夸張意味的意象更具實感。“桐樹花深孤鳳怨。”一句,雖沒有直接運用前人寫音樂的詩文,但“梧桐”、“鳳凰”是古代詩文中習見的意象,而且古代又有鳳凰非梧桐不棲的傳說,柳永借助這些繪制了一個畫面,極易引發讀者對歌聲的諸多聯想。詞人再以“深”、“孤”、“怨”三字對畫面加以點染,則歌聲的清越、凄怨、孤寂、哀婉,就令人有了具體的感知;同時,這一句又為詞尾所抒之情作了堅實的鋪墊。“漸遏遙天,不放行云散”一句,化用《列子·湯問》秦青歌聲“響遏行云”的典故,但詞人加一漸字,就寫出了歌聲由細到壯、由弱到強不斷增大的力度。詞人再加“不放”二字,給這歌聲賦予了鮮活的主動性和生命力。最后詞人被那凄婉的歌聲感動得“腸先斷”,以致于不忍卒聽了。

  柳永描寫歌聲處處用典,又處處富有極強的畫面感,如詩如畫,清新生動,使人在如聞其聲的同時,不僅獲得了聽覺上的美感享受,還獲得了視覺上的美感享受。而且,柳永用典而不拘泥于典,臻于“用事不使人覺”(《顏氏家訓》)的境地。由此可見,擅長一俚語入詞的柳永,以典入詞的功力也是非常嫻熟的。

  這是《樂章集》中一首繪聲繪色、聲情并茂的描寫音樂的好詞章,它在古代眾多描寫音樂的詩詞中亦屬上乘。

柳永簡介

唐代·柳永的簡介

柳永

柳永,(約987年—約1053年)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漢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變,字景莊,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稱柳七。宋仁宗朝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故世稱柳屯田。他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以畢生精力作詞,并以“白衣卿相”自詡。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妓生活,尤長于抒寫羈旅行役之情,創作慢詞獨多。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在當時流傳極其廣泛,人稱“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婉約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對宋詞的發展有重大影響,代表作 《雨霖鈴》《八聲甘州》。

...〔 ? 柳永的詩(290篇)

猜你喜歡

浙溪曉起

明代宗臣

天門不關飛早霜,精晶水簾浮日光。水面云華濕不起,魚龍吹沫穿石梁。

波間石苔綠于發,裊裊漾之千尺長。微風千里湛空碧,孤槎疑是來瀟湘。

送張閫幕兼素借陳石齋詩稿 其二

明代李東陽

空山野食無煙火,靈籟天聲自管弦。我亦從今斷葷飲,為公重和石齋篇。

詠三友花

清代孫元衡

爭迎春色耐秋寒,開向人間歲月寬。嫩蕊澹煙籠木筆,細香清露滴銀盤。

繡成翠葉為紋巧,蒂并叢花當友看。日日呼童階下掃,濃陰恰覆曲欄干。

虞美人 冬夜聽雨

清代沈善寶

打窗落葉聲蕭瑟。寒氣燈前逼。病來詩思已無聊。添得這般情景、助魂銷。

霜鴻陣陣飛何急。豈有愁難說。一番疏雨一番風。知否有人憔悴、小樓中。

湖上曲

宋代陳起

秋千索外闌干側,一曲凝云花影直。

玉瓶風暖醉忘歸,春水不分楊柳色。

夜飛鵲

近現代陳匪石

京華遍冠蓋,憔悴斯人。心力好付陽春,迷離一片,渺煙水、吳根殘畫同論。

斜陽小樓外,漫愁縈絲柳,望冷孤云。堂前舊燕,勸歸來、莫誤黃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