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韓愈的詩 > 戲題牡丹

戲題牡丹

[唐代]:韓愈

幸自同開俱陰隱,何須相倚斗輕盈。

陵晨并作新妝面,對客偏含不語情。

雙燕無機還拂掠,游蜂多思正經營。

長年是事皆拋盡,今日欄邊暫眼明。

戲題牡丹譯文及注釋

譯文

很慶幸這些牡丹花開時,枝葉俱茂,所以花朵隱約依稀,它們也毋須互相依倚著爭奇斗艷,以輕盈相比。

清晨到來時一朵朵花兒都像新妝的面龐一樣,對著賞花的賓客偏偏都含著羞怯不語的深情。

沒有心機的雙燕時時從花上掠過,多情的游蜂卻正在花間盤旋采蜜。

多年來我已懶于過問世事,令天在欄邊看到這些牡丹,禁不住眼光暫時明亮起來。

注釋

陰隱:一作“隱約”。牡丹花開時,枝葉已盛,故云隱約。

相倚:指花枝互相依倚支撐。斗:爭斗比較。

陵晨:凌晨,清晨。并作:同作。

無機:沒有心機,無意。

多思:多情。經營:此指蜂于花間盤旋采蜜。

是事:事事,凡事。

暫眼明:眼睛為鮮花照亮。

參考資料:

1、藍保卿.中國歷代牡丹詩詞選注:中州古籍出版社,2009:23

2、宋長琨.韓昌黎集:伊犁人民出版社,2000:86-87

3、蔣業偉.韓昌黎全集:北京燕山出版社,1996:338-339

戲題牡丹創作背景

  這詩作于唐憲宗元和十年(815),當時韓愈四十八歲,在朝為考功員外郎、知制誥,后升任太子右庶子,逢牡丹花開,心情暢快,遂作此詩。

參考資料:

1、李文祿.古代詠花詩詞鑒賞辭典:吉林大學出版社,1990:493-194

2、宋長琨.韓昌黎集:伊犁人民出版社,2000:86-87

戲題牡丹鑒賞

  第一聯寫牡丹“同開俱陰隱”,不必“相倚斗輕盈”,這是指牡丹花之間同開俱隱約,還是以牡丹與別的花相比較,并未言明。從詩意看,似指牡丹花之間可能性為大。“幸”字流露了作者擔心、緊張情緒?!昂雾殹眲t是勸告語氣,正應“戲題”二字。這聯寫了牡丹同開俱隱約,又寫了它們之“斗輕盈”?!瓣庪[”“輕盈”寫牡丹的神態,但這并不輕松。這一聯里顯然凝聚著韓愈內心探處的難言之隱。清黃叔燦《唐詩箋說》認為“有比意”。究竟是比官場中人事糾葛,還是仕途升騰降落,難以探究??傊?,韓愈似乎是將自己感慨寓于其中了,因而就格外有韻致。

  第二聯“凌晨并作新妝面,對客偏含不語情?!本湍档さ纳駪B作進一層描繪。“并作”仍強調同樣的特征,同上聯“同”、“俱”呼應,更說明斗輕盈的不必要。是上聯旨意的形象論證。晚唐羅隱《杜丹花》詩寫道:“若教解語應傾國,任是無情亦動人。”確實可以看是受韓詩的影響,不過相比之下,韓的“對客偏含不語情”更含蓄別致,有回味的余地。再加上或許含有某種隱情于其中,就更引人入勝了。

  “雙燕無機還拂掠,游蜂多思正經營”一聯描繪了牡丹花開之后燕舞蜂忙的嬉鬧場面。實際也是渲染了牡丹花所處的環境。就牡丹自身而言,“斗輕盈”就已經具有人格意識,“新妝面,不語情”就更強化了這種意識,這都是從牡丹本體出發,自然顯現,而雙燕、游蜂作為牡丹的身外之物也頻頻關照、時時拂掠、苦苦經營,而作為牡丹自身卻又有念想。詩人似乎無意涉及,也就不必探究其中是不是藏有微言大義。單就藝術描寫角度看,寫出了牡丹花的艷麗姿態,及其繁華場面,有很強吸引力,顯示了作者深厚語言工力非同尋常。而最后“長年是事皆拋棄,今日欄邊眼暫明”就很清楚表露了作者見牡丹而心喜,忘卻多年塵俗之事的愉悅之情。清汪佑南《涇草堂詩話》就認為晚唐諸家詠牡丹“盡態極妍,總不如昌黎一首”,似乎有些過份,因諸家所詠自有其特點自有其角度,不能一概而論,但就藝術上的“輕清流麗,無意求工”這一點說,卻道出了韓愈這首詠牡丹詩的特色。而這一特色,恰恰是韓愈將自己心理感受注于詩中所致。清張鴻《批韓詩》認為這首詩有韓愈“不著色”的體格,確是一語中的。較之那些濃彩重飾只求形似的詠牡丹之作,韓愈這首《戲題牡丹》還是充滿神韻的。它不僅顯示作者駕馭語言的工力,描繪了牡丹的豐采,而且,在“戲”的背后,似乎也含有嚴肅的命題。這才是韓愈這首詩被評詩家稱道的真正原因。

韓愈簡介

唐代·韓愈的簡介

韓愈

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河陽(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漢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謚號“文”,又稱韓文公。他與柳宗元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主張學習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破駢為散,擴大文言文的表達功能。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并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韓愈在思想上是中國“道統”觀念的確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 韓愈的詩(357篇)

猜你喜歡

月下白

清代安揚名

一團粉雪釀清華,月作精神玉作花。誰識鼠姑能雅澹,不將富貴向人夸。

歸宗山籟一百四首 其六十五

明代釋函是

菊花開燦爛,溪水日潺湲。不睹黃云暗,焉知白露繁。

稻粱遲社燕,茗盌對山村。回首成衰邁,還應望石門。

點絳唇 其七 秋暮旅懷柬翼蒼

清代曹爾堪

衰草重岡,雁燈吹滅諸陵火。誰家菊朵,開近扶風左。

無限悲秋,難覓江淮舵。耽枯坐,閑門深鎖,紅葉堆中我。

晚至圣恩寺宿四宜堂

清代張岡

暮隨白云至,山月尚未出。言尋石門幽,谷口煙蘿密。

欣逢采樵人,招我入禪室。曇花空外香,石溜巖下急。

頌古十首

宋代釋普巖

月淡江空泛小舟,唱歌和月看江流。

更深欹枕夢何處,兩峰清霜曉未收。

勤王北望感懷十三首 其七

唐代康有為

國土同孤注,君王類置棋。金輪篡唐日,叔帶亂周時。

弧眼哀褒姒,衣冠孰柬之。人謀雖欲盜,天命豈能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