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高翥的詩 > 昌國縣普濟寺小亭

昌國縣普濟寺小亭

[宋代]:高翥

鯨海中流地,龍峰小洞天。

亭高先得月,樹老久忘年。

大士居鄰境,閑僧指便船。

若為風浪息,更結補陀緣。

高翥簡介

唐代·高翥的簡介

高翥

高翥(1170~1241)初名公弼,后改名翥(音同“著”)。字九萬,號菊磵(古同“澗”),余姚(今屬浙江)人。游蕩江湖,布衣終身。是江南詩派中的重要人物,有“江湖游士”之稱。高翥少有奇志,不屑舉業,以布衣終身。他游蕩江湖,專力于詩,畫亦極為出名。晚年貧困潦倒,無一椽半畝,在上林湖畔搭了個簡陋的草屋,小僅容身,自署“信天巢”。72歲那年,游淮染疾,死于杭州西湖。與湖山長伴,倒是遂了他的心愿。

...〔 ? 高翥的詩(164篇)

猜你喜歡

馬上偶述

明代黃佐

南風吹沙作黃霧,紫騮嘶踏東華路。停鑣引領意悄然,宮樹離離聞杜鵑。

移居太仆街

明代石寶

從仕二十載,卜居亦六七。身世任蓬轉,無問喧與僻。

最后移闕西,地位更平直。趨鼓向啟明,繞盡宮樹碧。

離蔡州

宋代鄭獬

風吹醉面出南州,兩行紅裙立馬頭。

已過落花時節晚,不須再拜苦相留。

送張晉臺博士宰徐聞

明代于慎行

諸生祖帳擁離顏,云際飛鳧不可攀。萬里天懸瓊島月,三秋人住谷城山。

梅花北嶺通閩路,海水南頭望漢關。此日鮫人愁正極,因君欲見去珠還。

敝裘

清代惠周惕

一番凄風促暮砧,漫傾殘笥付縫纴。絲紋斷續難容線,毛理稀疏不受針。

猶有馀溫勝短褐,還將獨夜抵重衾。歲寒惟爾堪相倚,忍為豐貂易素心。

七夕后登粵秀山留別邱齡叔伍國開同羅友國何右文賦

明代李之標

憑高千古意悠悠,況復風煙是素秋。同社幾人今聚散,暫時勝地且夷猶。

峰回翠岫云光滿,夜轉銀河海氣流。指點家山聊悵望,可堪別袖更牽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