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張炎的詩 > 南浦·春水

南浦·春水

[宋代]:張炎

波暖綠粼粼,燕飛來,好是蘇堤才曉。魚沒浪痕圓,流紅去,翻笑東風難掃。荒橋斷浦,柳陰撐出扁舟小。回首池塘青欲遍,絕似夢中芳草。

和云流出空山,甚年年凈洗,花香不了?新綠乍生時,孤村路,猶憶那回曾到。余情渺渺,茂林觴詠如今悄。前度劉郎歸去后,溪上碧桃多少。

南浦·春水譯文及注釋

譯文

水溫轉暖,湖光粼粼。燕子歸來,正好是蘇堤春曉。魚兒潛入湖水,在水面上留下圓圓的波紋;流水帶走了繽紛狼藉的落花,還嘲笑東風不能把落花清掃干凈。在荒僻的小橋下,有小船從柳陰深處翩翩而出。如今池塘里長滿青草,好似當年謝靈運在詩中表達的夢境。

溪水和白云一起流出空山,流水年年沖洗落花,卻為何花香不消?看到路上新綠乍生,回想起在這孤村路我曾和友人一起游玩,結伴暢游,吟詩作樂。可惜當日的歡愉已成過去,只是滿懷余情不了。上次游玩的地方,此時溪上碧桃是增加了還是有所減少?

注釋

粼粼(lín lín):形容水波碧綠清澈,泛著光亮。

蘇堤(dī):西湖景色之一為“蘇堤春曉”。

流紅:把紅花流走。

池塘:池子的岸堤。塘,堤。

夢中芳草:南朝鐘嶸《詩品》引《謝氏家錄》說,謝靈運夢見弟弟謝惠連,從而寫出了“池塘生春草”的句子。

綠(lù):清澈的水。這里指暮春新流出的溪水。

渺渺:綿綿不絕。

茂林觴詠(shāng yǒng):晉王羲之《蘭亭集序》記述了暮春三月三日上巳節在溪邊會集,飲酒賦詩的故事。茂林,茂密的樹林,指會集的地點。觴,飲酒;詠,詠詩。

前度劉郎:意為當日的歡愉。唐劉禹錫《再游玄都觀絕句》有“終逃到是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的詩句。

參考資料:

1、伍心銘編譯,宋詞三百首鑒賞,時事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第581頁

2、張傲飛編,唐詩鑒賞辭典 宋詞鑒賞辭典,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06,第850頁

南浦·春水創作背景

  由詞風可以看出該詞應該寫于詞人早年隱居浙江杭州期間,在此期間詞人游覽西湖,為了描述西湖的美以及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而寫下這首詠物詞。

參考資料:

1、劉斯奮譯著,劉斯奮詩譯宋四家詞選 姜夔 張炎,廣東教育出版社,2009.08,第117頁

南浦·春水鑒賞

  上片開篇點題,重筆寫春水。“波暖綠粼粼”三句,詞人用綠波、歸燕和蘇堤三個景物,描繪了春日西湖陽光明媚、生機盎然的景象。隨后,詞人再用魚沒、流紅和東風三個動態的意象,與前句相互應和,進一步描寫春景。其中,“魚沒浪痕圓”一句寫得生動傳神,將魚兒潛入水中時的輕盈姿態刻畫得人木三分。流紅引得魚兒浮出水面,而燕子掠水則將魚兒驚回水中,只留下陣陣漣漪和無力的春風。筆調輕松寫意,描寫細致傳神。“荒橋斷浦”兩句承上啟下,是全詞的轉折之筆。“橋斷”即寫斷橋,與前文的“蘇堤”相應,再次點明地點是杭州西湖,一“荒”字與前文形成對比,轉而寫西湖之荒涼。“柳陰撐出扁舟小”一句則靜中見動,反襯西湖此刻的寂靜。結尾兩句,詞人化用謝靈運的典故為這樣一幅春景增添了一抹虛幻的色彩。

  下片寫景之余重在抒情。起句詞人寫“空山”,悲涼之意轉濃。“新綠乍生時”三句及“余情渺渺”兩句,均為詞人對往昔美好生活的追憶。詞人看到“孤村路”,憶起舊時與一眾友人到此游玩,大家在“茂林”中盡情“觴詠”,而今“茂林”變成了“孤村路”,“觴詠”的熱鬧也褪去成“悄”,只余下“情渺渺”。至此徹底反轉上片輕松、優美的意境,抒發了詞人對往昔的回憶和對“物是人非”的感嘆。結尾兩句,詞人進一步抒發自己的哀嘆,可見其當時心中愁緒之濃。

  全詞筆調細膩,繪景出彩,過渡自然。詞人由優美的蘇堤游至荒涼的斷橋,感情也隨之由歡快轉為悲傷,情景交融,精妙絕倫。

張炎簡介

唐代·張炎的簡介

張炎(1248年-1320年),字叔夏,號玉田,晚年號樂笑翁。祖籍陜西鳳翔。六世祖張俊,宋朝著名將領。父張樞,“西湖吟社”重要成員,妙解音律,與著名詞人周密相交。張炎是勛貴之后,前半生居于臨安,生活優裕,而宋亡以后則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云詞》,存詞302首。張炎另一重要的貢獻在于創作了中國最早的詞論專著《詞源》,總結整理了宋末雅詞一派的主要藝術思想與成就,其中以“清空”,“騷雅”為主要主張。

...〔 ? 張炎的詩(306篇)

猜你喜歡

遣子槃往華容族間種田寄安卿章士明

明代魏觀

樽酒西郊慰遠還,梅花春意正相關。幽棲只好山林下,至樂無如畎畝間。

為說柴桑三徑在,肯容莘野一犁閒。斯文更有殷勤祝,烱烱明珠照二鬟。

夜聞洛濱吹笙

唐代張仲素

王子千年后,笙音五夜聞。逶迤繞清洛,斷續下仙云。
泄泄飄難定,啾啾曲未分。松風助幽律,波月動輕文。
鳳管聽何遠,鸞聲若在群。暗空思羽蓋,馀氣自氛氳。

次韻寇司戶春懷

宋代陳師道

諱窮懷祿得辭勞,腰折頭低不復高。

夢幻更堪追鳥跡,去來何有校牛毛。

和寄趙德夫

宋代趙希逢

學行何必過邯鄲,匍匐歸來指謾彈。

萬事不如安分好,人心何事險於灘。

為陸子齊題杏林春燕圖

明代朱應登

長安三月黃鸝飛,杏花如雪飄人衣。陸郎二十擅文譽,早向甘泉獻賦歸。

瓊林日高酒如乳,意氣侵凌天尺五。中坐賓僚列上公,教坊細樂呈新譜。

蒲節過分春館感賦二首 其二

近現代余菊庵

昔同潦倒負清狂,一別卅年各自忙。今日相逢何限感,危機躲盡鬢盈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