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楚吟

[唐代]:李商隱

山上離宮宮上樓,樓前宮畔暮江流。

楚天長短黃昏雨,宋玉無愁亦自愁。

楚吟譯文及注釋

譯文

崔巍的山峰上聳立著離宮的的宮樓,宮樓前的江畔但見暮江東去滄海橫流。

蒼蒼茫茫的楚國的天空黃昏總是風雨迷漫,宋玉即便是無愁也不能不發愁。

注釋

山:指巫山。

離宮:巫山西北的楚宮。即是宋玉在《高唐賦并序》里面所寫的宋玉與楚襄王一同游覽的地方。

長短:無論長短。即“總之”,“橫豎”。

宋玉:戰國楚辭賦家,其在《九辯》中有“余萎約而悲愁”,詩人此處以宋玉自況,感慨身世之悲。

楚吟創作背景

  此詩馮浩《玉溪生詩集箋注》認為是公元840年(開成五年)至公元841年(會昌元年)春李商隱楚游時所作,張采田《玉溪生年譜會箋》定為公元848年(大中二年)夏作者離開桂管觀察使鄭亞幕府之后,留滯荊楚時作。兩說何者為確,似難判斷。

參考資料:

1、上海辭書出版社文學鑒賞辭典編纂中心.《唐詩鑒賞辭典》.上海市:上海辭書出版社,2012.01:1873-1875

楚吟鑒賞

  此詩是一首詠史詩,是借吟詠楚國之事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一首七絕。

  “山上離宮宮上樓,樓前宮畔暮江流”這兩句寫了四種景物,句中的“山”指巫山,“離宮”是楚宮,“江”即長江。這兩句采用頂針的句式,重疊樓、宮,加重加深其意,強調其主體地位,以扣緊題中“楚”字。頭一句由“山上”到“離宮”,再到宮上之樓,由下而上,一層一層向高處描寫;次句又由樓而宮,由宮而江,由上而下,一層一層向低處描寫,這樣描寫凸顯出了明顯的立體感。“暮江流”的“流”字,又透露出時光流馳的無窮無盡。從此宮此樓出現之日,流到此時,以后還將流到永遠。昔日的楚國已成陳跡,只有離宮依舊,暮江東流,景中充滿古今變遷和歲月易逝的慨嘆。

  上面兩句,已寫出一派荒涼景象,第三句“楚天長短黃昏雨”,又用重筆再加渲染。這句取象構詞,意含雙關,構思非常巧妙。它既是實寫眼前之景,“黃昏雨”三字,又暗用宋玉《高唐賦并序》中巫山神女自稱“旦為行云,暮為行雨”的語意和《神女賦并序》所載楚襄王夢神女事。“長短”二字既可作偏義復詞,取“長”之義,形容楚天,因為巫峽一帶,江兩岸削壁千仞,對峙入云,只見長天,幽遠莫測,“巫山巫峽氣蕭森”(杜甫《秋興八首》);又可形容暮雨,言其長長短短,似斷似續,給楚宮蒙上一層如夢似幻的氣氛,與襄王夢會神女之事相合。而上句之江特取“暮”江,此句之雨特寫“黃昏”之雨,則是意在渲染環境的凄楚。

  以上三句均為寫景,可以說畫出了一幅“楚宮暮雨圖”。暮色凄迷,凄風苦雨灑落江上,楚宮一片荒廢,一切都牽動人的愁懷。所以結句說,當年宋玉對此情景,即使無愁,也會悲愁不已,點出全詩主旨。“無愁”和“亦自愁”對比成文,故為跌宕,更見出悲愁之深。

  因為前面三句已把凄惋哀愁的氣氛渲染得非常濃重,所以末句就顯得非常自然。“宋玉無愁亦自愁”一句中,這“愁”表面看去僅僅是因景而生,實則也是語義雙關。宋玉《九辯》說,楚國國勢危殆,賢才失路,“坎廩(困頓,不得志)兮貧士失職而志不平”,“余萎約(衰萎瘦損)而悲愁”。此與上句用“黃昏雨”暗指襄王荒淫腐敗,文意正是一貫,所以由此可見作者用意。李商隱政治上亦是極不得志,幾乎一生都在幕僚中度過。所以詩中的宋玉,其實就是作者的化身,詩中表現的,就是作者歲月蹉跎、壯志未酬的怨憤,對統治者不用賢才的憤懣,以及對唐王朝前途的憂慮。

  全詩看來,此詩語言明白如話,藝術構思非常巧妙。詩中不實寫史事,不發議論,而是用圍繞主題的各種有代表意義的景物,構成一個特殊的環境,用它引發人的感嘆,以此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不但三、四兩句語含雙關,整首詩也意義雙關。以末句的“愁”來說,就有三層意思:宋玉因景而生之愁,宋玉感慨國事身世之愁,宋玉之愁亦即作者之愁,三者融為一個整體,不著半絲痕跡,正是此詩的高明之處。

李商隱簡介

唐代·李商隱的簡介

李商隱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于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于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鄉沁陽(今河南焦作市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為《李義山詩集》。

...〔 ? 李商隱的詩(491篇)

猜你喜歡

憶昔六首 其一

明代李夢陽

巳巳蒙塵數郭登,馳驅國難有楊弘。如今豈乏熊羆輩,比較元非擊搏能。

布袋和尚贊

宋代李之儀

盛著底是病,拈出底是藥。眾生以相見我,卻道風狂顛錯。

秋來葉落歸根,春去鳥啼花落。只這便是生涯,說甚重重樓閣。

贈覺師

宋代沈遼

我昔乘興游荊溪,數訪道人溪水西。道人飄然舍我去,有如白云謝污泥。

我來云間亦未久,惠然相顧攜枯藜。時人莫將老相識,解空第一須菩提。

二郎之官房陵作五言唐律兩章送之 其一

宋代曹彥約

入幕曾沾祿,之官始問津。邊城甘冷淡,世路識艱辛。

責重杯柈省,公馀簡冊頻。先人清白意,百世尚書紳。

送林次崖先生欽州考績二首 其二

明代盧寧

極海六年圖臥治,孤忠千結獨成狂。一州民瘼春同煦,萬里君門夜未央。

搜輯地輿成國史,隱憂戎馬疏蠻荒。何時宣室來前席,迅策奇勛在袞裳。

句 其七

唐代丁謂

九萬里鵬重出海,一千年鶴再歸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