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薩都剌的詩 > 上京即事

上京即事

[元代]:薩都剌

牛羊散漫落日下,野草生香乳酪甜。

卷地朔風沙似雪,家家行帳下氈簾。

上京即事譯文及注釋

譯文

牛羊在落日下散步,空氣中彌漫著野草的清香和乳酪的香甜。忽然間狂風大作,沙塵像雪一般襲來,家家都把帳篷的氈簾放下來。

注釋

上京:即上都(今內蒙古自治區正蘭旗東閃電河北岸)。上京即事――描寫在上京見到的事物。

乳酪:用牛、馬、羊乳煉制成的一種食品,味甜美。俗稱奶豆腐。

朔風:北風。朔,一作“旋”。

行帳:即氈帳,又稱旃帳。我國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牧民居住的氈制帳篷,類今之蒙古包。因易拆裝,攜帶,便游牧遷移,故稱行帳。氈簾:行帳上的氈制門簾。

拉――也作“剌(là)”。 

上京即事鑒賞

  《上京即事》共有五首,本篇為其中的第三首,作者六十二歲時(1333)作。詩歌描寫塞外牧區風光和牧民生活,獨特的自然風光和邊疆風情完美融合,別具藝術魅力。前兩句寫夕陽映照的草原牛羊遍地,野草生香,空氣中布滿乳酪的甜味。這是邊疆風景中寧靜和熙的一面;三四句寫北風勁吹,沙塵似雪,帳下氈簾,這是邊疆風景中野性暴烈的一面。因此,詩歌就在對北國草原風景、氣候的變幻、民俗風情的勾勒中,描繪中迥異于中原的風情,傳達出新鮮的、刺激的美感。

  本詩背景廣闊,具有典型的北國特色,可與南北朝民歌《敕勒歌》相媲美。

  西天的太陽漸漸貼近地平線,草原的牛兒羊兒們,身披夕陽的金輝,拖著圓滾滾的大肚皮,散散落落,蹣蹣跚跚,從四面八方向帳篷歸攏而來。忙碌了一天的牧人,將牛羊安頓好,坐在掛起氈簾的帳篷里,喝著濃濃的磚茶,吃著甜甜的奶酪,同時透過柵木欣賞著外面的風光,一陣陣清風帶著野草的香氣徐徐吹來,清爽得沁人心脾。多么恬靜的草原暮色啊!但是,突然狂風席卷大地,打亂了草原的平靜,家家戶戶慌手忙腳,將氈簾扯下,躲進帳篷里面去了,只剩下咆哮的狂風和漫天的大雪――那不是雪,那是飛騰翻滾的白沙。許多人見過鵝毛大的雪片,讀過“燕山雪花大如席”(李白)的詩句。然而北方草原的大雪,有時并不是一片征的白絮,而是一團團的顆粒,簡直就是密密的冰雹。“卷地朔風沙似雪”,只有薩都拉這樣熟悉北國景物的詩人,才能描繪出這種草原上獨有的奇觀。 

薩都剌簡介

唐代·薩都剌的簡介

薩都剌

薩都剌(約1272—1355)元代詩人、畫家、書法家。字天錫,號直齋。回族(一說蒙古族)。其先世為西域人,出生于雁門(今山西代縣),泰定四年進士。授應奉翰林文字,擢南臺御史,以彈劾權貴,左遷鎮江錄事司達魯花赤,累遷江南行臺侍御史,左遷淮西北道經歷,晚年居杭州。薩都剌善繪畫,精書法,尤善楷書。有虎臥龍跳之才,人稱燕門才子。他的文學創作,以詩歌為主,詩詞內容,以游山玩水、歸隱賦閑、慕仙禮佛、酬酢應答之類為多,思想價值不高。薩都剌還留有《嚴陵釣臺圖》和《梅雀》等畫,現珍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 ? 薩都剌的詩(502篇)

猜你喜歡

贈王尊師

唐代姚合

先生自說瀛洲路,多在青松白石間。海岸夜中常見日,
仙宮深處卻無山。犬隨鶴去游諸洞,龍作人來問大還。
今日偶聞塵外事,朝簪未擲復何顏。

題蘭花二首 其二

元代龔璛

孤竹皆殷墨,兩龔真楚清。試憑蘭與蕙,難弟復難兄。

大行皇太后挽詞二首

宋代陳師道

扶日行黃道,乘云上紫微。

憂勞形末命,恭儉見陳衣。

題張子正運使所藏楊德懋山居老閑圖仍次元韻四首 其四

南北朝王寂

張侯詩敏落黃閒,楊丈規摹逼老關。二妙通靈恐仙去,夜窗風雨要防閑。

南歌子 暮春

清代葉靜宜

青帝留難住,金鈴護不勝。落花飛絮怨飄零。試聽燕鶯都作斷腸聲。

風雨年年恨,閑愁日日縈。綠章無路乞通明。辜負養花天氣惜花情。

甲子請告絕句十二首中多綴以旨意亦葵藿之思 其一

明代林熙春

為賦初衣愧不才,寧云幾動見幾回。起家忠諫勞天語,一字千金換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