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佚名的詩 > 東門行

東門行

[兩漢]:佚名

出東門,不顧歸。

來入門,悵欲悲。

盎中無斗米儲,還視架上無懸衣。

拔劍東門去,舍中兒母牽衣啼:

“他家但愿富貴,賤妾與君共哺糜。

上用倉浪天故,下當用此黃口兒。今非!”

“咄!行!吾去為遲!白發時下難久居。”

東門行譯文及注釋

譯文

剛才出東門的時候,就不想著再回來了。

回到家進門惆悵悲愁。

米罐里沒有多少糧食,回過頭看衣架上沒有衣服。

拔劍出東門,孩子的母親牽著衣服哭泣說:

“別人家只希望富貴,我情愿和你吃粥。

在上有青天。在下有年幼的孩子。你現在這樣做不對!”

丈夫說:“你不要管!我去了!我已走得太晚了!我已見白發脫落了,這種苦日子誰知還能夠活幾天?”

注釋

東門行:樂府古辭,載于《樂府詩集·相和歌辭·瑟調曲》中。東門:主人公所居之處的東城門。

顧:念。不顧歸,決然前往,不考慮歸來不歸來的問題。不歸:一作“不愿歸”。

來入門:去而復返,回轉家門。

悵:惆悵失意。

盎(àng):大腹小口的陶器。

還視:回頭看。架:衣架。

“拔劍”句:主人公看到家中無衣無食,拔劍再去東門。

兒母:孩子的母親,主人公的妻子。

他家:別人家。

哺糜(bǔmí):吃粥。

用:為了。倉浪天:即蒼天、青天。倉浪,青色。

黃口兒:指幼兒。

⒀今非:現在的這種冒險行為不對頭。

⒁咄(duō):拒絕妻子的勸告而發出的呵叱聲。

⒂行:走啦!

⒃吾去為遲:我已經去晚啦!

⒄下:脫落。這句說:我頭上常脫落白發,這苦日子難以久挨下去。

參考資料:

1、余冠英.樂府詩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4(第二版):31

東門行創作背景

  東漢末年,朝政腐敗,宦官當權,當時首都的貴人們衣服、車馬、裝飾、廬舍全都講究豪華;而農民卻豐年不得飽食,饑荒年頭甚至發生人吃人的慘劇,許多人淪為奴隸,時有暴動發生。《東門行》里的故事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發生的。

參考資料:

1、呂晴飛 等.漢魏六朝詩歌鑒賞辭典.北京:中國和平出版社,1990:90-91

東門行鑒賞

  《東門行》描繪了一幅凄慘又壯麗的畫面。主人公走出家門,不想回家,可是妻子兒女又難以割舍。一進屋門,家徒四壁,生活無望,又拔劍出門,妻子生怕出事,一邊哭泣一邊勸阻,但主人公仍感到無路可走,終于揮衣而去。

  詩的前半寫主人公要去“為非”的原因,用了六句。前二句寫他下了決心走出東門,詩中卻說“出東門,不顧歸”。“不顧歸”,是說原本下了決心,不打算來歸,但又不得不歸,因為心中畢竟有所顧念。所顧念的自然是妻子兒女。可以想象:主人公在東門外踟躕、扼腕,過了好一會,終于又腳步沉重地走回家來。然而,家中的景況,對于他來說,不啻當頭棒喝,打消他的任何幻想。所以接下的兩句說,“來入門,悵欲悲”。現在他清醒地意識到:除了那一條路,別無他路可尋。心中悲酸,都系于一個“悵”字,這并非平常的悵然之嘆,而是一種絕望之感。擺在他面前的,是殘酷的現實:“盎中無斗米儲,還視架上無懸衣。”無衣無食,這比出去干那樁事更可怕。要么凍餒待斃,要么拚作一腔熱血,同命運作最后的決斗。如取后者,尚存萬一生的希望,頂多犧牲個人,卻可能救活可憐的一家老小,若取前者,全家人只有死路一條。這是明擺著的事。這一段,通過主人公復雜心理活動的描敘,把主人公推向矛盾的頂點。詩中入情入理地寫出此君之所以走上這樣一條可怕的道路,乃是為貧窮所逼。詩的主題建立在這樣一個現實基礎之上,就不致使人產生倫理上的厭惡之感。這便是此詩的不可動搖的美學價值。

  這六句在煉意上頗有獨到之處。一個本來安分的人怎樣走上那條危險之路,這是一個很復雜的過程。而詩人則緊緊抓住主人公幾度徘徊,歸而復出這一心理和行為的激烈矛盾,就寫出其中的必然性。又如“盎中”以下兩句。盎中無米,架上無衣,都是主人公眼見的事,可是,詩人卻將“視”字屬下句。這樣,在表現效果上就大不同。盎中無米,架上無衣,是悲感之所由發,也就是主人公之所以不得不去冒險的根本原因。這是全詩的關鍵所在。如說“視盎中無斗米儲”,就將本句與上句隔斷,從而使語勢陡然轉折,上句的“悲”字就失卻那種震撼心靈的力量。像詩中這樣將“視”下屬且加“還”字,就更加重了上句的意義:吃沒吃,穿沒穿,還有什么活路呢?因而具有征服讀者的不可辯駁的力量。

  后半,“拔劍東門去”承上句而來,是主人公由猶豫、反復到下定最后的決心。主人公要出去做事,不一定非要作出一副劍拔弩張的架勢。但詩中這樣處理,卻異常真實地表現出主人公決絕而無反顧。以下妻子牽衣哭勸一段文字,是對主人公這不顧一切的行動的戲劇性烘托。妻子說,別人富貴我不羨慕,我甘愿和你喝稀飯。這是自欺欺人的話。家中灶下連一粒米都沒有了。大約她也覺出自己的話沒有說服力,就又說:你看在老天爺的分上吧。這話當然也不會生出什么效果。主人公早就不信老天爺了。她又讓他為兒女著想,而他正是為了兒女才這樣做的啊。妻子想到的是另一層:一旦事敗,觸犯“王法”,不但救不了一家老小,而且還會將他們投入更深的深淵。這句話對前面主人公的極度矛盾的心理作了注腳;同時前后照應,加深了此詩悲劇的內涵。主人公的行為不免飲鴆止渴,又勢在不得不飲。最后妻子無可奈何地說,“今時清,不可為非。”(余冠英認為“今非”中似有脫文,應作“今時清,不可為非”)主人公這樣回答他的妻子:“咄!行!我去為遲!”兩個單字句,一個四字句,短促有力,聲情畢肖地表現了主人公的決難回轉,他是就要去拚命了。“咄”在這里是急叱之聲,吆喝他的妻子走開,不要攔阻他。他說現在去已經為時太晚,并非指這次行動,而是說先前對自己的可悲處境尚不覺悟,對這世道尚缺少清醒的認識。“白發”一句,可能是漢代的俗語,意思大概如今天說的“誰知還能活幾天”。表明主人公把這罪惡的人生看穿了,而不是說人的年齡。

  這篇詩歌雖然采取了雜言形式,但是由于用字簡練,句子長短相濟,讀來有頓挫流離之感。

  樂府中有兩篇《東門行》歌辭,這里用的是本辭。另一篇為晉樂所奏,共四節,較本辭有所增衍。其中最顯眼的是“今時清廉,難犯教言”之類的句子。這是站在封建統治者的立場,對黑暗的社會現實加以粉飾。盡管作了這樣的改動,基本思想內容還是不能改變,最后只好予以排斥。這篇民歌的遭遇,見諸《古今樂錄》所引王僧虔《技錄》的記載:“《東門行》歌古‘東門’一篇,今不歌。”

佚名簡介

唐代·佚名的簡介

...〔 ? 佚名的詩(421篇)

猜你喜歡

賀新郎 蕭山縣署贅婿詞

清代毛奇齡

正河陽花滿。秋水芙蓉,艷紅如剪。贅婿淳于千里至,早已題詩齊苑。

喜今日、光生銀管。古署催妝開錦席,看一堂、紫罽鋪香軟。

秋夜望月 其一

兩漢佚名

皎皎山頭月欲低,月厭羈愁睡轉迷。忽覺淚流痕尚在,不知夢里向誰啼。

上清宮梅同座主閒閒公賦

金朝李獻能

厭住盧家白玉堂,琳宮瀟灑占年芳。光生琪樹風霜古,影占銀潢月露涼。

物外根株本仙種,世間紅紫避嚴妝。遨頭詞伯今何遜,一笑詩成字字香。

哭稚女雁 其一

清代屈大均

當年設帨雁門關,代北諸軍盡解顏。共道榆林飛將種,明駝莫載木蘭還。

詩偈 其一七八

唐代龐蘊

行學非真道,徒勞神與軀。千里尋月影,終是枉工夫。

不悟緣聲色,當今學者疏。但看起滅處,此個是真如。

揚子道中寄陳君佐 其一

宋代孔平仲

別我如不忍,念君方索居。蕭然對松竹,獨自理圖書。

擊缽詩無敵,連環辯有馀。驊騮志萬里,那久困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