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李夢陽的詩 > 石將軍戰場歌

石將軍戰場歌

[明代]:李夢陽

清風店南逢父老,告我己巳年間事。

店北猶存古戰場,遺鏃尚帶勤王字。

憶昔蒙塵實慘怛,反覆勢如風雨至。

紫荊關頭晝吹角,殺氣軍聲滿幽朔。

胡兒飲馬彰義門,烽火夜照燕山云。

內有于尚書,外有石將軍。

石家官軍若雷電,天清野曠來酣戰。

朝廷既失紫荊關,吾民豈保清風店。

牽爺負子無處逃,哭聲震天風怒號。

兒女床頭伏鼓角,野人屋上看旌旄。

將軍此時挺戈出,殺敵不異草與蒿。

追北歸來血洗刀,白日不動蒼天高。

萬里煙塵一劍掃,父子英雄古來少。

單于痛哭倒馬關,羯奴半死飛狐道。

處處歡聲噪鼓旗,家家牛酒犒王師。

休夸漢室嫖姚將,豈說唐家郭子儀。

沉吟此事六十春,此地經過淚滿巾。

黃云落日古骨白,沙礫慘淡愁行人。

行人來折戰場柳,下馬坐望居庸口。

卻憶千官迎駕初,千乘萬騎下皇都;

乾坤得見中興主,日月重開載造圖。

梟雄不數云臺士,楊石齊名天下無!

嗚呼楊石今已無,安得再生此輩西備胡。

石將軍戰場歌譯文及注釋

譯文

在清風店南面遇見了一個老人家,他告訴我己巳年的事情。

清風店北面還留有古戰場的遺跡,留下的箭頭還帶著“勤王”的字樣。

回想起被人侵略實在是悲慘,侵略者的軍隊象疾風驟雨般襲來。

紫荊關那里白天吹起了號角,幽朔上空殺氣彌漫,殺聲震天。

瓦剌的士兵彰義門外飲馬,戰斗的烽火照亮了燕山的夜空。

城內有于謙尚書守城,城外有石亨將軍領兵殺敵。

石亨的軍隊來勢如閃電,若奔雷,在晴朗的天空下,在野外空曠的地方與敵人激戰。

朝廷的軍隊都守不住紫荊關,老百姓又怎么能保住清風店呢?

敵人殺來,孩子拉著爹爹,大人背著小孩,四散奔逃,哭聲震天,朔風怒號。

小孩子躺在床上就能聽見戰鼓和號角的聲音,鄉下人站在屋頂上就能看見軍隊的旗幟。

這時,石亨將軍提著戈挺身而出,殺敵人就像割草和蒿。

追擊瓦剌軍隊回來,已經是血染鋼刀,此時,上天也為之驚呆。

敵人的侵略終于被掃平,石亨叔侄的英雄事跡古來少有。

瓦刺的首領在倒馬關痛哭,因為他的士兵多死在飛狐關。

到處是敲鑼打鼓歡慶勝利,家家殺牛備酒犒勞軍隊。

石亨將軍的功績可以和漢代的霍去病,唐朝的郭子儀相媲美。

轉眼六十年過去了,每次經過此地仍然忍不住熱淚盈眶。

在落日的照耀下,在暮云的映襯下,古戰場上的尸骨顯得慘自,漫漫黃沙,景象慘淡,讓行人發愁。

行人折下戰場旁的一根柳枝,下馬坐在那里望著居庸關。

想起那么多的官員迎接英宗回來,場面如此隆重,人是那么多。

國家有幸出現了一位明主,就要興盛,重新開始建設國家。

而石亨將軍的功績應該被朝廷記住,這樣的戰功是天下少有。

可是現在他的戰功沒有人記得,讓人心寒,將來還怎么能有石亨這樣的人為國效力,抵御外辱呢?

注釋

石將軍:石亨,渭南人。后恃功高,日益驕縱,下詔獄,以謀反罪論斬,死于獄中。

清風店:在今河北省易縣。石亨追瓦剌軍于此。

己巳:明英宗正統十四年(1449)。

遺鏃(zú):留存下來的箭頭。勤王:地方官吏起兵救援危難之中的王朝。

蒙塵:天子出走曰蒙塵,此處指英宗被也先所俘虜。慘怛(dá):傷痛。

覆:一作“復”。

紫荊關:在今河北省易縣的紫荊嶺上。這一年十月,也先挾持明英宗攻陷紫荊關,向北京進兵。

彰義門:京城九門之一。當時瓦剌軍曾攻彰義門,被明軍擊退。

于尚書:即于謙。

豈保:怎能保。

野人:鄉下人。旌旄,泛指軍中旗幟。

追北:追逐敗逃的敵人。北,敗北,這里這里作名詞用。

父子英雄:指石亨及其侄石彪。

李晟:唐代中期名將。多次平定叛亂。

方叔:周宣王時賢臣,曾征討蠻夷。

單于:本為匈奴最高首領稱號,此處借指瓦剌部首領。倒馬關:在今河北省唐縣西北。明代與居庸關、紫荊關合稱三關。石亨曾追擊瓦剌部首領也先的弟弟于此。

羯奴:這里是對瓦剌的蔑稱。飛狐道:又名飛狐關,在今河北淶源縣和蔚縣交界處。這里兩崖壁立,一線通天,蜿蜒百余里,形勢十分險要。

嫖姚將:指霍去病。漢武帝時,霍去病為嫖姚校尉,前后六此擊敗匈奴,官拜驃騎將軍,封冠軍侯。

居庸口:居庸關,在今北京市平昌縣西北,為長城重要關口。

迎駕:指瓦剌同意放回英宗,明朝派人迎接英宗回京。

載造:同“再造”,指國家破敗之后,重新締造。圖:版圖,地圖。

云臺:漢代所建高臺。漢明帝為追念前代功臣,曾命人在臺上畫了鄧禹等二十八位大將軍的肖像。

楊:指楊弘。明代保家衛國的功臣之一。

胡:當指韃靼。明中葉前后,韃靼為主要外患。

勒:刻石。

參考資料:

1、錢仲連 等.元明清詩鑒賞辭典(遼金元明):上海辭書出版社,2001:444-448

2、于非.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12-115

3、張寶林.古詩詞名篇評注: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09:362-365

石將軍戰場歌創作背景

  此詩作于明武宗正德四年(1509)。李夢陽家鄉慶陽附近的花馬池、環縣等地不斷受到韃靼的侵擾。李夢陽一生曾多次回慶陽居住,還曾奉命到寧夏統軍,至榆林犒軍,對于邊患的嚴重性是探有休會的。在京師為官期間,對于邊地的軍情,又會常有所聞。此詩即在此背景寫成。

參考資料:

1、錢仲連 等.元明清詩鑒賞辭典(遼金元明):上海辭書出版社,2001:444-448

2、于非.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12-115

石將軍戰場歌鑒賞

  此詩歌頌石亨的這一段戰跡,詩人的用心在于借懷念石亨以呼喚現實生活中抗敵衛國的英雄。全詩分三部分。

  開篇四句是全詩的一個引子,詩人自述,當他來到清風店南時,當地父老向他講述了在上一個己巳年發生在店北的那一場戰事。“店北猶存古戰場,遺鍛尚帶勤王字”二句,不僅在空間上展開,指明古戰場的方位,以及上次戰爭的遺跡,而且在時間上打通了歷史與現實。詩作從第五句起也就順勢折入對己巳年間戰爭的回憶。

  自“憶昔蒙塵實慘怛”至“豈說唐朝郭子儀”共三十句,是全詩的主干部分。這部分用筆的特點在于,不作泛泛的敘述,而是采用繪形繪色的再現,“憶惜”句點出八月間英宗被俘一事,“蒙塵”謂天子被俘。“反覆”句寫再次進攻。時間已到十月。“反覆”是一再的意思,十月間的進攻已非首次,所以這樣說。“勢如風雨至,脫胎于高適《燕歌行》的“胡騎憑陵雜風雨”,鐵騎來襲,猶如風雨驟至,極言其迅猛。繼而寫敵兵一路過關奪隘,直通京師城下:“關頭晝吹角”表明此關已落入敵手,幽州和朔方因之籠罩在濃重的戰爭氣氛之中。彰義門前胡兒飲馬。烽火燭天,意味著京城已危在旦夕。在寫足敵方以后,轉寫石亨一面。“石家官軍若雷電,天清野曠來酣戰”以“若雷電”形象地寫出石亨的軍隊奔進之速與氣勢之壯,由此不難想見士氣之高昂。“天清野曠”四字,本于杜甫《悲陳陶》“野曠天清無戰聲”句。“天清”言天時,“野曠”說地利。這兩句從主客觀兩方面表明決戰的天時、地利與人和的條件都已具備,似乎只待短兵相接了。出乎意料的是,用筆上忽然蕩開,插入對戰區百姓情況的描寫。據歷史記載,在清風店保衛戰中,百姓們同仇敵愾,投石助戰。詩中寫“野人屋上看旌旄”可見對戰事的關心;“吾民豈保清風店”,更有毀家纖難的慷慨氣概。但描寫的側重點則在于戰事帶給百姓的恐懼與災難,“牽爺負子無處逃,哭聲展天風怒號”便是這方面的典型詩句。寫百姓的若難,從另一角度加強了對戰爭氛圍的渲染,更為進一步寫石亨作好鋪墊,見出石亨抗擊入侵之敵既是保衛明王朝的需要,也是救民于水火的義舉。對石亨的直接描寫,著墨不多,但很有層次感而且寫得相當精彩。“挺戈出”,是石亨剛一露面時的英姿;“殺敵不異草與蒿”,寫他“有我無敵”,猛勇沖殺;“追北歸來血洗刀”,寫他殺傷甚多,勝利返回。“白日不動蒼天高”,一句相當深入而細致地表現了石亨等人在血戰之后突然抬頭時的特定感受,也是擬人化了的“白日”“蒼天”在見到人間的廝殺場面時感到吃驚以至變得出神的表現。楊慎在《空同詩選》中于此七字旁加圈,見出他對這一神來之筆的句子是頗為欣賞的。“單于痛哭倒馬關,羯奴半死飛狐道”,從敵人一面說石亨的戰功;“處處歡聲嗓鼓旗,家家牛酒犒王師”,從百姓一面寫克敵制勝引起的廣泛而又熱烈的反響。主干部分開始時寫敵人,表現的是敵入的囂張;寫百姓,側重于寫出戰爭環境中百姓的痛苦。至這一部分行將結束、再次寫到敵人與百姓時,敵人已是潰敗之師,百姓已沉愛子歡樂的氣氛之中,從而與中間正面有寫石亨的主要筆墨互相呼應,在相當廣闊的背景上展示并歌頌了石亨的戰功。“休夸漢室嫖姚將,豈說唐朝郭子儀”在前面敘述描寫基礎上的議淪、抒情。西漢時霍去病六擊匈奴,戰功卓著;唐朝郭子儀,大破安祿山,有再造唐室之功,引霍、郭作比,且以“休夸”、“豈說”加以比較評價,意謂石亨決不霍之下,可見詩人對己巳年間進行保衛戰的石亨評價之高。

  從“沉吟此事六十春”至詩末共十四句,是全詩的結尾部分。全詩的語氣由開篇的第一人稱,至中腹改用第三人稱,至此重又改為第一人稱。寫法上,由倒敘歷史重又拉回到現實。詩人途經古戰場,時間已是六十年后的另一個已巳年,其時正當日暮,“黃云落日”下,“古骨”暴露于野,砂飛石走,景象慘淡。詩人下馬折柳,席地而坐,向東北方向的居庸關的所在地遙望,在想像中出現了景泰元年(1450)八月千官迎駕的熱烈場面。瓦剌統領也先在己巳年戰敗后,挾英宗誘和不成,不得已于下一年將英宗送還北京。詩中稱英宗為“中興主”,雖不免夸大,但從歌頃石亨戰功的角度寫到英宗的回歸,還是符合歷史的真實的。“梟雄”二句,由前之寫英宗,仍復轉回到石亨身上。以楊石并提,重點在石亨,楊弘為連類而及。此二句意在以漢明帝時的中興功臣作比,突出石亨力挽狂瀾的砥柱作用。詩的結尾落到“安得弄生此輩西備胡”,詩人撫今憶昔,回顧歷史,日的正是為了呼喚現實中的英雄。

  詩的構想宏大,結構緊湊,熔深沉與悲壯為一爐。感情真摯,抒寫真切,六十年前的事件寫得栩栩如生,如在眼前,沉雄蹈厲,振奮人心。詩的意境深沉,情緒激昂,一時如雷如電,一時如火如風,一時如泣如訴,感人甚深。特別是策馬古戰場,折柳坐望居庸關一節,感懷沉思,哨然長嘆,神情聲貌躍然紙上,充分顯示了一個愛國知識分子對國家民族命運的深深憂患。

李夢陽簡介

唐代·李夢陽的簡介

李夢陽

李夢陽(1472-1530),字獻吉,號空同,漢族,慶陽府安化縣(今甘肅省慶城縣)人,遷居開封,工書法,得顏真卿筆法,精于古文詞,提倡“文必秦漢,詩必盛唐”,強調復古,《自書詩》師法顏真卿,結體方整嚴謹,不拘泥規矩法度,學卷氣濃厚。明代中期文學家,復古派前七子的領袖人物。

...〔 ? 李夢陽的詩(1335篇)

猜你喜歡

中秋雞鳴寺獨坐

明代陳履

疏星淡月秣陵秋,獨客翛然動遠愁。萬里音書懸北雁,孤山風物異南樓。

光搖石室涼應透,影落銀河凈欲流。是處旅魂驚不定,清砧遙夜送聲幽。

甲戌民風近體寄葉給事八首 其一

唐代龔詡

疫癘饑荒相繼作,鄉民千萬死無辜。浮尸暴骨處處有,束薪斗粟家家無。

只緣后政異前政,致得今吳非昔吳。寄語長民當自責,莫將天數厚相誣。

暨陽懷古二十三首 其五 道成墩

清代繆徵甲

嗚呼,許公仁者非神仙。代民納稅法外意,后之繼者難為賢。

瘞金償賦諱施與,詫為黃白毋乃顛。醫師之外設方相,周禮廣立仁政篇。

八聲甘州·被西風吹不斷新愁

宋代魏了翁

被西風吹不斷新愁。吾歸欲安歸。望秦云蒼憺,蜀山渺渀,楚澤平漪。鴻雁依人正急,不奈稻粱稀。獨立蒼茫外,數遍群飛。多少曹苻氣勢,只數舟燥葦,一局枯棋。更元顏何事,花玉困重圍。算眼前、未知誰恃,恃蒼天、終古限華夷。還須念,人謀如舊,天意難知。

田園游眺偶成

清代鄭獻甫

亭皋一葉下,村落暮寒生。落日到鴉背,流云帶雁聲。

間招荷笠客,偶作傍山行。秋色散平楚,蕭蕭各自驚。

病中呈諸友

宋代朱熹

窮居值秋晦,抱疾獨齋居。行稀草生徑,一雨復旬馀。

交親各所營,曠若音塵疏。始悟端居樂,復理北窗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