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蘇軾的詩 > 生查子·訴別

生查子·訴別

[宋代]:蘇軾

三度別君來,此別真遲暮。白盡老髭須,明日淮南去。

酒罷月隨人,淚濕花如霧。后月逐君還,夢繞湖邊路。

生查子·訴別譯文及注釋

譯文

從前曾幾度和你離別,這一次分手我們都已在暮年。你的胡須已經全都白了,明天就要動身去淮南。

飲罷酒往回走時明月跟隨著我,淚眼看花猶如迷蒙的云霧。盼望著他日明月也隨你一同歸來,想你的夢縈繞在這湖邊的小路。

注釋

生查子:唐教坊曲,后用為詞牌名。

訴別:元本詞題作“送蘇伯固”,可從改。蘇伯固:即蘇堅,字伯固,泉州人,居丹陽。博學能詩,對人有風義。為錢塘丞,督開西湖,與蘇軾唱和甚多。

三度別君來:謂三次與蘇伯固作別。遲暮:比喻晚年,衰老。

髭(zī)須:胡須。

淮(huái)南:路名。宋太宗至道年間十五路之一。治所在揚州(今屬江蘇)。這里指揚州。

花如霧:謂老年頭發花白,有如霧中看花。

逐:隨。

參考資料:

1、王筱蕓選注,注音注解今釋插圖宋詞三百首,大連出版社,1992.08,第92頁

2、朱靖華,饒學剛,王文龍編著,蘇軾詞新釋輯評 (下冊),中國書店,第1147-1149頁

生查子·訴別創作背景

  此詞作于宋哲宗元祐七年(1092年)八月詞人在汴京任兵部尚書時。這是詞人第三次送別友人蘇伯固后,離別之情驟然涌上心頭,便寫下了這首送別詞。

參考資料:

1、朱靖華,饒學剛,王文龍編著,蘇軾詞新釋輯評 (下冊),中國書店,第1147-1149頁

生查子·訴別鑒賞

  上片“三度別君來,此別真遲暮”,說的是詞人與蘇伯固三次作別了,前次在泗上相別時,尚不得言真老,而這次分手可真正是衰老暮年了。兩句倍寫出與友人分別之苦,突出兩人間的深厚情誼。“白盡老髭須,明日淮南去。”說的是友人不僅頭發白了,連髭須也全白了;然而,當此衰老之年,詞人卻仍不能停歇與摯友歡聚一堂,明天卻又要動身赴揚州任去了。可謂愴情無限,淺處見深。

  下片“酒罷月隨人,淚濕花如霧”,抒寫別宴時的難舍難分和悲哀心境。月亮好像也知情義,它從開宴一直到酒罷,都跟隨著游子們慢慢移動,不離左右,表現了夜宴的時間很長,各自依依不舍;而人已經是淚濕滿面了,衰鬢影像模糊朦朧,好像在霧中看花一樣,悲從中起,無可遏制。結語煞時化作期待的幻想:“后月逐君還,夢繞湖邊路。”“夢繞”,用字精警,實謂恐怕再聚首也是在夢境里,前景渺茫了。

  這是一首送別之作,全詞緊扣一個“惜”字:惜之因,惜之狀,惜之深,真情噴瀉,哀怨遞進,結構嚴緊,回環曲致,語淺意深,虛實互補。

蘇軾簡介

唐代·蘇軾的簡介

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 ? 蘇軾的詩(2851篇)

猜你喜歡

送許云程大行奉使還瓊為宮保海公營墓

明代王弘誨

清朝耆碩里中聞,敕葬新恩借使君。海上松楸覃雨露,日邊劍舄擁風云。

茂陵遺草歸時奏,庾嶺寒梅到處芬。知是靈均門下客,大招何處擬騷文。

俟居弟雨田并舟南至楊村聞兄潮陽之命別去賦此送之

明代游樸

與君相見即相歡,元季于今復二難。去國暫憐鴻影散,沖星時怪鸊膏寒。

潮陽遠道春誰伴,別墅離尊日未闌。后夜荊花還共笑,孤舟回首獨漫漫。

晚泊廖村

明代王弘誨

旅宿依沙際,帆檣兩岸陰。村舂涵樹亂,市釀傍花斟。

風定猿聲密,波澄鳥語沉。客懷聊自慰,清夜聽歌音。

長安肆中有擁書甚富而秘不示人詩以異之

明代凌義渠

古香拂拂手摩挲,為惜牟珠剩幾多。憑仗血誠通姓字,一編高擁意如何。

寓鐘寶潭解館二首 其二

元代胡天游

昔我之來柳依依,今我之別山川落葉聲離離。停杯撫劍不能別,此別不飲將何如。

長魚橫盤尾如帚,六龍行炙膳夫手。我自長歌子有酒,男兒快意三百杯。

詠史下·羊祜

宋代陳普

尺鯉何曾到賈充,太阿曾擬血王戎。

淚痕不到沉碑上,似為苞苴走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