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詠史

[宋代]:李清照

兩漢本繼紹,新室如贅疣。

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

詠史譯文及注釋

譯文

西漢和東漢本來就是承接關系,中間卻多出來個新朝,就像是人身上長了個無用的肉瘤一樣。

所以才有嵇康這樣唱著廣陵散慷慨赴死的英雄,他在臨時前寫文章批責那些不遵守法紀綱常的人。

注釋

繼紹:承傳。

新室:西漢末年,王莽建立的新朝。

贅(zhuì)疣(yóu):贅:多余。疣:肉瘤。形容累贅無用之物。

嵇(jī)中散:三國時魏人嵇康在臨死前所彈奏的曲子。稽康,宇叔夜,三國時期魏國譙郡铚縣(今安徽省濉溪縣臨渙鎮)人,拜中散大夫不就,人稱稽中散。嵇康豐姿俊逸,放達不羈,與阮籍、山濤、向秀、劉伶、阮威、王戎合稱“竹林七賢”。有《嵇康集》傳世。

至死薄殷周:嵇康的朋友山濤任吏部郎遷散騎常侍后,向司馬氏推舉嵇康擔任他的舊職。嵇康身為曹魏宗室,不齒山濤依附于司馬氏的行為,于是遂與之絕交,并作《與山巨源絕交書》。其中有言:每非湯武而薄周孔。薄:鄙薄,瞧不起。殷周,指殷湯王和周武王,二人分別建立了商朝和周朝。

參考資料:

1、楊合林.李清照集[M]湖南:岳麓書社出版社,1999:138.

2、王傳臚.李清照的愛國情節[J].四川大學學報,2001:社會版

詠史創作背景

  李清照生活在北宋與南宋的交替時期,當時的南宋朝庭充斥著投降主義思想,很多達官貴人不思收復失地,為國出力。他們貪圖安逸、偏安一隅。國家的更替對他們來說不過是換了一個為官的地方,他們毫無廉恥的接著當他們的官,享受榮華富貴,對國家的興亡混不在意。

參考資料:

1、王傳臚.李清照的愛國情節[J].四川大學學報,2001:社會版.

詠史鑒賞

  這首詩用“借古諷今”的寫法,把南宋繼承北宋,比作東漢繼承西漢,把在金人統治者扶持下出現的偽楚、偽齊傀儡政權比作王莽的新室。并且表示,只有東漢繼繼承的西漢,南宋繼承北宋才是正統政權,而對于一切傀儡政權堅決不予承認。對于反對司馬氏篡魏的嵇康,給予熱情的贊頌。這些都表現了作者的愛國主義感情。

  善于用典一向是李清照的特點,在這首詩里,李清照用王莽的新朝比喻當時的偽齊、偽楚政權。用嵇康與山濤絕交之事來貶低那些茍且偷生之輩。讀起來有丈夫之氣,當真巾幗不讓須眉。

李清照簡介

唐代·李清照的簡介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號易安居士,漢族,山東省濟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 ? 李清照的詩(119篇)

猜你喜歡

古大夫宅下馬石歌

清代丘逢甲

七百年來掩塵土,石與大夫俱氏古。大夫何許人?

乃是紫虛仙人四世孫。宅在梅州州北門。眼前不見大夫宅,止見大夫下馬石。

秋夜言懷次高克明韻 其二

明代祁順

吏隱從容際盛時,東華車馬任奔馳。天生性分窮何損,雪作襟懷涅不緇。

客邸秋光閑里度,故園山色望中疑。黃花舊有柴桑約,歲晚相尋莫遣遲。

河傳 同次泉登夔州南城

清代馮煦

城闕。愁絕。落花時。野戍殘旂雨微。峽中一春無雁飛。

相思。北來音信稀。

賦得我愛夏日長 其二

明代李孫宸

惜陰翻古帙,席蔭坐林泉。解識閒中晷,依稀亦小年。

詠瀟湘八景各一首·洞庭秋月

宋代劉克莊

寄聲謝軒帝,不必奏鈞天。

一碧九萬里,橫吹鐵笛眠。

古詩十四首 其二

元代張昱

漢詩十九首,不復辨名氏。蘇李及枚乘,伯仲之間耳。

當時尚詞賦,六義誰作意?雖非大雅言,頗有風人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