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李賀的詩 > 北中寒

北中寒

[唐代]:李賀

一方黑照三方紫,黃河冰合魚龍死。

三尺木皮斷文理,百石強車上河水。

霜花草上大如錢,揮刀不入迷濛天。

爭瀯海水飛凌喧,山瀑無聲玉虹懸。

北中寒譯文及注釋

譯文

一方灰暗,三方天色皆成紫。黃河冰凍,成片魚龍皆困死。

三尺木皮凍裂,辨不清紋理。百石大車上路,在冰面行駛。

霜花降落衰草,凝成銅錢大的霜簇。揮刀舞劍向天,難割破灰蒙蒙天色。

海上波濤回旋激蕩,積冰嘩嘩作響。山谷瀑布凝結(jié)失聲,如白虹懸半空。

注釋

一方:指的是北方。照:輻射。

三尺木皮:這里說三尺是夸張,由于寒冷冰凍,把三尺厚的木皮凍斷。百石(dàn):古人百斤為石。強車:堅固的兵車。這里指裝載沉重的大車。

霜花:冰雪凝結(jié)在草上。揮刀句:說北方冬天大霧迷漫,似濃厚的布幔,揮刀也不能進入。

爭瀯(yíng):波濤激蕩,洄漩。飛凌喧,海上的流冰相互碰擊,發(fā)出喧鬧的聲音。飛凌,流冰。凌:冰。

參考資料:

1、閔澤平.李賀全集[M].湖北:崇文書局,2015(7):321-322

2、梁超然.三書齋文存·第三卷·古代文學(xué)研究(三)[M].廣西:廣西人民出版社,2010(7):232-233

北中寒創(chuàng)作背景

  元和七年冬,吐蕃進攻涇州,皇帝發(fā)兵御吐蕃。時值隆冬,俱發(fā)兵奔赴前線。李賀寫此詩記此事。

參考資料:

1、李力.李賀詩選注[M].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1):120-121.

北中寒鑒賞

  詩描摹北地寒冷之狀。北方的天空如此陰寒晦暗,連其他三方都被映帶成了神秘的紫色,給人以威壓之感。天氣奇寒,千里黃河冰封成一大塊,萬斤重的車輛也可以在上面往來奔馳,水下的魚龍恐怕都被凍死了。三尺厚的樹皮皸裂開來,它也抵擋不住嚴寒。濃厚的霧氣將天空遮蔽得結(jié)結(jié)實實,似乎連刀也插不進去。草木上凝結(jié)的冰花,碩大如銅錢一般。海水中也有不少的冰塊,在洶涌的波濤中碰撞激蕩,發(fā)出清脆的聲響。山間的瀑布凍成了白虹,無聲地懸掛在高空。詩中雖多夸飾想象之詞,但亦當(dāng)有所親歷感受,或是北上潞州后所作。所謂“死”等字眼,只是用來形容奇寒之狀,未必與國事或詩人自己的處境與心情有關(guān)。

  首句“一方黑照三方紫”總寫北中天色陰沉的感覺。天下分東、南、西、北四方,而北中這一方昏暗的天色竟將其余三方的天空映成了紫色。詩人用一個“黑”字即點明寒冬之意,提綱挈領(lǐng),為全詩奠定隆冬酷寒的基調(diào)。余下七句為分寫,除第三句外,詩人都選取了與水有關(guān)的事物,以水遇冷凝結(jié)成霧、霜、冰來突出北中的寒冷。天寒地凍,黃河冰封,三尺厚的樹木表皮都被凍裂了,河水凍成結(jié)實的冰面能通過裝著百斤重石頭的車,落在枯草上的霜花大小如銅錢一般,迷霧濃重得刀砍不入;海面上漂浮著巨大的冰塊,瀑布嘩嘩的流水停止了且凍結(jié)成一條玉帶懸在山間。

  迷霧飛霜、冰凍的河水、浮冰的海面、凍結(jié)的瀑布,天地間充斥著凜冽的寒氣,沒有一字直言“寒”卻讓人頓生寒意。細細讀來,其中許多處描寫超乎常理卻別出心裁。如“黃河冰合魚龍死”中一個“死”字便將冬天河水結(jié)冰,群魚沉于冰下,冰面悄無聲息的那種死寂刻畫得入木三分,“死”描寫的不是魚龍死去,而是指寒冬的靜寂;又如“揮刀不入迷漾天”一句則以極夸張的手法表現(xiàn)了北中霧氣彌漫的情景。

  謀篇布局,在散亂中見經(jīng)營,是這首詩的一個顯著特點。全詩沒有情節(jié)貫穿,甚至也沒有時間流,全由片斷的景色聯(lián)結(jié)而成。然而詩人也有意匠經(jīng)營。在全詩寫景中,首句提綱挈領(lǐng)。以下各句,雖說沒有明顯的邏輯聯(lián)系,然而除“三尺木皮斷文理”外,都是寫天地間水文變幻所構(gòu)成的種種不同奇觀,而這正是嚴寒統(tǒng)治的世界的特點。這些景觀次第是冰封的黃河及河上的行車、錢大的霜花、濃厚的霧幔、浮冰充斥的海洋、凍結(jié)了的飛瀑等等,既真實,又揉合了詩人奇異的想象,從而把讀者帶進了一個奇異的冰雪世界。那里天是黑的、地是亮的,宛如一座神秘的水晶王國,人會感到寒冷,更會感到超出寒冷百倍的驚訝和愉快。

  遣詞設(shè)喻,于無理處得奇趣,是此詩的另一個顯著特點。如果讀者拘泥于常識,自然常識和語法常識,那么就會對《北中寒》的詩句逐一加以“訂正”:黃河冰合時,應(yīng)是魚龍潛底。說“魚龍死”,沒有道理。《漢書》謂“胡貉之地,陰積之處,木皮三寸”,不是“三尺”;是“百石重車”,不是“強車”;是“上河冰”,不是“上河水”;迷露可說揮刀難破,不是“不入”。然而所有這些無論從事理上還是措辭上對常規(guī)的違逆,都包含著獨創(chuàng)的匠心,都是出奇制勝。“魚龍死”意味著河水全體凍結(jié),注重表現(xiàn)異乎尋常的嚴寒,無理而有趣。“百石強車上河水”的“水”即是“冰”,但用“水”字則取得了一種令人驚異的效果。“抽刀斷水水更流”雖更近乎常理,而“揮刀不入迷濛天”則別有神奇之感,可見那北國之霧特別的稠密。虹本有七彩,而“玉虹”的鑄辭,更強調(diào)凍瀑的透明,而透明中亦能折射出不同的色光,給讀者十分奇異的語感。

李賀簡介

唐代·李賀的簡介

李賀

李賀(約公元791年-約817年),字長吉,漢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鄭王李亮后裔。有“詩鬼”之稱,是與“詩圣”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著有《昌谷集》。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之說。李賀是繼屈原、李白之后,中國文學(xué)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的浪漫主義詩人。李賀長期的抑郁感傷,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辭去奉禮郎回昌谷,27歲英年早逝。

...〔 ? 李賀的詩(207篇)

猜你喜歡

大都即事六首 其二

宋代張憲

三月西山道,春風(fēng)平則門。繡鞍紅叱撥,氈帽黑昆崙。

衣襆分香裹,壺瓶借火溫。醉歸楊柳月,綠霧掩黃昏。

送勤照和尚往睢陽赴太守請

唐代劉長卿

燃燈傳七祖,杖錫為諸侯。來去云無意,東西水自流。
青山春滿目,白日夜隨舟。知到梁園下,蒼生賴此游。

大行皇太后挽詞二首

宋代陳師道

扶日行黃道,乘云上紫微。

憂勞形末命,恭儉見陳衣。

萬年山

宋代高似孫

依松屈曲疑無路,十里廿里香深沍。

殿臺平入蓬萊圖,人煙盡屬天臺賦。

渡錢塘七首 其七

明代胡應(yīng)麟

坐擁輕橈入亂山,蓬萊東望彩云閒。麻姑是處堪攜手,重疊秋江倚翠鬟。

穫稻 其一

清代屈大均

今歲愁咸早,秋分害早黏。無多遺穗在,婦子亦腰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