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張可久的詩 > 【越調】憑闌人 江夜江水澄

【越調】憑闌人 江夜江水澄

[元代]:張可久

江水澄澄江月明,江上何人搊玉箏?隔江和淚聽,滿江長嘆聲。

【越調】憑闌人 江夜江水澄譯文及注釋

譯文

江水清澈澄清江月空明,江上是誰在彈撥玉箏?隔著江和著淚傾聽,滿江山一片長嘆聲。

注釋

越調:宮調名。憑闌人:曲牌名。江夜:曲題。

搊(chōu):撥動,彈撥。玉箏:對古箏的美稱。箏是一種彈撥樂器。

【越調】憑闌人 江夜江水澄鑒賞

  這是一首描寫月夜于江上聽箏的小令。作品只有四句,且語言直白如話。然而作者造境淡遠,語雖短而意纏綿,詞雖淡而情至深。

  此曲第一句先寫月夜江景,水月映照,空靈明凈,顯示出澄澈寧謐的氣氛。第二句寫箏的聲音。在月色中,不知是誰彈起玉箏,打破四周的寂寥,添增了神秘幽婉的韻味。第三句則從聽箏人的神態,以背面敷粉的藝術手法,烘托箏聲所表達的哀傷感情。第四句寫江濤澒洞,它像是被箏聲勾起的深沉的嘆息。這樣的寫法,又把感傷之情推進一步。

  這首二十四字的小令,與白居易那首六百余言的著名長詩《琵琶行》有相似之處。同是江天月夜,同是不期而聞哀怨的音樂彈奏,這支《憑闌人》幾乎可說是濃縮的《琵琶行》。只是白詩詳盡地介紹了演奏的過程,彈者的身份、經歷,以及聽者哀怨的緣故,而小令限于容量,這一切都付闕如。但因此也造成了作品的懸念,令人遐想。箏聲無端而至,哀怨無端而生,倏然以來,戛然以止,造成了全曲清凄超妙的風神。

  在技巧形式上,此篇屬散曲巧體之一的“嵌字體”,各句都嵌有一至二處“江”字。“嵌字體”在詩歌中已有先例,如陶淵明的《止酒》詩,二十句中就句句含一“止”字。散曲“嵌字體”的最早作品,則是元好問的《喜春來·春宴》:“春盤宜剪三生菜,春燕斜簪七寶釵。春風春醞透人懷。春宴排,齊唱喜春來。”此篇同嵌的“江”字,建立了句與句之間的內部聯系。全曲出現的“江水”、“江月”、“江上”、“隔江”、“滿江”的重復不僅多方位地充實了“江夜”的題意,而且表現了一唱三嘆的風韻。

張可久簡介

唐代·張可久的簡介

張可久

張可久(約1270~1348以后)字小山(一說名伯遠,字可久,號小山)(《堯山堂外紀》);一說名張可久肖像(林晉生作)可久,字伯遠,號小山(《詞綜》);又一說字仲遠,號小山(《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慶元(治所在今浙江寧波鄞縣)人,元朝重要散曲家,劇作家,與喬吉并稱“雙壁”,與張養浩合為“二張”。

...〔 ? 張可久的詩(330篇)

猜你喜歡

次韻吳學錄春日山中雜興七首 其一

明代陳鎰

亂世艱難寄此身,暮年食蓼有馀辛。一春勝事成虛擲,空憶蘭亭王右軍。

嘲燈花鵲噪

明代于謙

鵲噪燈花亦偶然,人間喜信只虛傳。朝朝暮暮知多少,誤卻歸期又隔年。

舟中除夕

清代蔣詩

舟行逼除夕,悵悵欲何之。歲暮天涯客,關河此夜思。

更深人語寂,雨急漏聲遲。獨坐篷窗下,無心對酒卮。

黃淡思歌 其一

明代李攀龍

腸作轆轤轉,淚作素綆垂。獨坐不能言,傍知思憶誰。

建炎己酉十二月五日避亂鴿湖山十絕句 其三

宋代王庭圭

幡竿插入千巖底,鳥語飛來絕壁間。洞口行人迷處所,不知鐘梵鎖孱顏。

訴衷情·茫茫云海浩無邊

宋代趙師俠

茫茫云海浩無邊。天與誰相連。舳艫萬里來往,有禱必安全。專掌握,雨晹權。屬豐年。瓊卮玉醴,饗此精誠,福慶綿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