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孟浩然的詩 > 登江中孤嶼贈白云先生王迥

登江中孤嶼贈白云先生王迥

[唐代]:孟浩然

回潭石下深,綠筱岸傍密。

憶與君別時,泛舟如昨日。

南望鹿門山,歸來恨如失。

懷人 

登江中孤嶼贈白云先生王迥譯文及注釋

譯文

江上碧波蕩漾清水悠悠,江水退去露出小島沙洲。

巖石下潭水漩流不見底,綠油油細竹傍岸長得稠。

鮫人潛在潭底不見蹤影,漁翁唱起棹歌自在優游。

回想起與您分手的時候,泛舟的情景就像在昨日。

夕陽斜照著傍晚的景物,獨坐在小島上興味無窮。

向南方遙望家鄉鹿門山,歸來滿腹都是別緒離愁。

注釋

江中孤嶼:當是澗南園附近漢江中的一個小島。王迥:號白云先生,行九,家住襄陽鹿門山,有時賣藥,是孟浩然的好友,兩人關系相當密切。

沙嶼:沙灘和小島,泛指小沙島。

筿(xiǎo):又作“筱”,細竹子。傍:一作“邊”。

鮫(jiāo)人:又作“蛟人”,神話傳說中居于海底的怪人。

漁父(fǔ):漁翁。父,老人的通稱。歌自逸:一作“自歌逸”。

開晚照:一作“門返照”,又作“開返照”。

鹿門山:在襄陽城南三十里。

如:一作“相”。

參考資料:

1、彭定求 等.全唐詩(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70

2、鄧安生 孫佩君.孟浩然詩選譯.成都:巴蜀書社,1990:59-60

登江中孤嶼贈白云先生王迥創作背景

  此詩中的王迥是一位隱居的高士,孟浩然也一生未出仕,二人都徜徉高蹈,交誼深摯。孟詩中關于王迥的詩作很多。此詩是作者登漢江中的一個小島時因思念友人王迥而作。

參考資料:

1、鄧安生 孫佩君.孟浩然詩選譯.成都:巴蜀書社,1990:59-60

2、周嘯天 等.唐詩鑒賞辭典補編.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1990:84-85

登江中孤嶼贈白云先生王迥鑒賞

悠悠清江水,水落沙嶼出。

鮫人潛不見,漁父歌自逸。

夕陽開返照,中坐興非一。

  此詩可分三部分。前六句為一部分,描寫詩人漢江泛舟和登江中孤嶼的情景。先寫潮水退后,清悠悠的漢水中,小島顯得更加突兀。這兩句詩扣題面而不直接寫登孤嶼,而只以“水落沙嶼出”暗示。緊接著重寫漢江:大石下的回水潭,深不可測。岸邊的翠竹,密密匝匝。傳說中的鮫人,潛伏在水中。江上的漁父唱著歌兒,怡然自得。張華《博物志》載:“南海外有鮫人,水居如魚,不廢績,其眼能泣珠。”詩人將漢江、漢江兩岸的景色、傳說中的鮫人、江上的漁父交織在一起,多角度地表現漢江的神奇美麗。既寫游漢江,同時也為后文回憶與王迥泛舟作鋪墊。

  第二部分共四句,回憶與王迥游江和登江中孤嶼。詩興非一,興致無窮,不一而足,由于有第一部分作鋪墊,這里只以“夕陽”一句景語,“中坐”一句情語,就將兩人一起游覽的情景,清晰地展現在眼前。

  最后兩句為第三部分,抒寫詩人對王迥的思念。因為思念王迥,遙望王迥住的鹿門山;回到家中,仍然悵然若失。詩以美麗的漢江為背景,以游漢江為情節,把相思的感情通過具體的生活抒寫出來,真摯而又綿長。結構上以游漢江開始,以歸家作結,中間插入一次游漢江的回憶。全詩渾然一體,一氣呵成,如同一篇優美的抒情散文。

孟浩然簡介

唐代·孟浩然的簡介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漢族,唐代詩人。本名不詳(一說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浩然,少好節義,喜濟人患難,工于詩。年四十游京師,唐玄宗詔詠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語,玄宗謂:“卿自不求仕,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因放還未仕,后隱居鹿門山,著詩二百余首。孟浩然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

...〔 ? 孟浩然的詩(286篇)

猜你喜歡

別弟德本

明代陳履

酌酒英州道,臨風淚滿裾。南還難舍汝,北去重愁予。

祇為微名累,翻令定省疏。季方應念此,晨夕奉興居。

賦得蛟龍得云雨

宋代劉才邵

賢能攄逸志,振跡比蛟龍。云雨時方得,煙霄路自逢。

濯鱗沾帝澤,擁足脫塵蹤。物外將輕矯,池中豈解容。

舟中偶言

宋代彭汝礪

水聚即為漚,漚散還為水。祇這聚散中,便是真如理。

和嚴道培書院韻 其一

宋代米芾

城頭山腳舊圖開,華構凌云亦壯哉。談席昔人文獻地,升堂此日豫章材。

弦歌化里清風動,麟鳳天南紫氣來。獨奈巖阿叢桂冷,幽棲不是偉長才。

醉呂洞賓畫

元代胡天游

碧眼朦朧,風須獵獵。一朵仙花紅襯頰,瑤池宴罷九霞漿。

人世已非唐日月,飆輪倚醉風泠泠。玉山恨不扶飛瓊,城南老魅爾何物。

九日

宋代方岳

逢人提菊賣,方省是重陽。

山曉雨初霽,江秋樹亦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