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過謝潭三首·其三
舟過謝潭三首·其三。宋代。楊萬里。 碧酒時傾一兩杯,船門才閉又還開。好山萬皺無人見,都被斜陽拈出來。
[宋代]:楊萬里
碧酒時傾一兩杯,船門才閉又還開。
好山萬皺無人見,都被斜陽拈出來。
碧酒時傾一兩杯,船門才閉又還開。
好山萬皺無人見,都被斜陽拈出來。
譯文
碧清的美酒一杯又一杯,船上的門簾剛閉還復(fù)開。
千皺萬褶的好山無人能描繪,都被斜陽的余輝一一拈出來。
注釋
皺:皺褶。
拈(niān)出:用兩指夾出。
舟過謝潭三首·其三創(chuàng)作背景
孝宗淳熙七年(1180年),詩人從家鄉(xiāng)吉州(今江西吉水縣)赴提舉廣東常平茶鹽任,在溯贛江途中經(jīng)謝潭。詩人嘆其江山畫卷,天賜風(fēng)光,故作《舟過謝潭》組詩。
參考資料:
1、樂云主編.唐宋詩鑒賞全典:崇文書局,2011.11:第1086頁
寫船行過程中欣賞斜陽映山的景色。“碧酒時傾一兩杯,船門才閉又還開。”這兩句意態(tài)安閑從容,畫出在緩緩舟行中邊飲酒邊觀賞景色的情景。“才閉又還開”,暗示一景剛過,一景旋來,啟下兩句。“好山萬皺無人見,都被斜陽拈出來。”中國古代山水畫,常用力描繪山的皺褶,這里用“萬皺”來形容“好山”,正是將畫法移于詩,用畫筆來表現(xiàn)山之美。不過,這兩句著重表現(xiàn)的卻是“斜陽”對美的發(fā)現(xiàn)所起的作用。在平常情況下,“好山萬皺”是不易被注意的,但在斜陽映照之下,山的每一皺褶畢露無遺,它的姿態(tài)美充分顯示了出來。“拈”有拈取之義,用在這里,顯得新穎生動。
唐代·楊萬里的簡介
楊萬里,字廷秀,號誠齋,男,漢族。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人。南宋杰出詩人,與尤袤、范成大、陸游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南宋四大家”。
...〔
? 楊萬里的詩(4083篇) 〕
近現(xiàn)代:
楊圻
宮門口,流水雜松風(fēng)。樓殿無人丹桂落,五更風(fēng)里景陽鐘。
秋月滿離宮。
宮門口,流水雜松風(fēng)。樓殿無人丹桂落,五更風(fēng)裡景陽鐘。
秋月滿離宮。
明代:
釋函是
菊花開燦爛,溪水日潺湲。不睹黃云暗,焉知白露繁。
稻粱遲社燕,茗盌對山村。回首成衰邁,還應(yīng)望石門。
菊花開燦爛,溪水日潺湲。不睹黃雲(yún)暗,焉知白露繁。
稻粱遲社燕,茗盌對山村。回首成衰邁,還應(yīng)望石門。
明代:
李攀龍
三河名郡郁如林,治行看君結(jié)主深。但使便宜長得請,守臣無意賜黃金。
三河名郡郁如林,治行看君結(jié)主深。但使便宜長得請,守臣無意賜黃金。
唐代:
武元衡
王昌家直在城東,落盡庭花昨夜風(fēng)。
高興不辭千日醉,隨君走馬向新豐。
王昌家直在城東,落盡庭花昨夜風(fēng)。
高興不辭千日醉,隨君走馬向新豐。
明代:
薛瑄
連山忽斷禹門開,中有黃流萬里來。更欲登臨窮勝觀,卻愁咫尺會風(fēng)雷。
連山忽斷禹門開,中有黃流萬裡來。更欲登臨窮勝觀,卻愁咫尺會風(fēng)雷。
清代:
姚燮
敢肆鮮卑膽,來從內(nèi)地窺。斤將傷到鼻,燃已急當(dāng)眉。
云壓三江動,烏啼萬井危。要津猶可據(jù),吾憶李鴉兒。
敢肆鮮卑膽,來從內(nèi)地窺。斤將傷到鼻,燃已急當(dāng)眉。
雲(yún)壓三江動,烏啼萬井危。要津猶可據(jù),吾憶李鴉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