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邵雍的詩 > 山村詠懷

山村詠懷

[宋代]:邵雍

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

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山村詠懷譯文及注釋

譯文

一眼看去有二三里遠,輕霧籠罩著四五戶人家。

亭臺的樓閣有六七座,八九十枝的鮮花在綻放。

注釋

①去:指距離。

②煙村:被煙霧籠罩的村莊。

③亭臺:泛指供人們游賞、休息的建筑物。

山村詠懷創作背景

  詩人在陽春三月去共城(今河南輝縣)游玩時,看到了鄉間野外的駘蕩春光和迷人的鄉村風物,為了表達詩人的閑適心緒和充分享受生活的積極人生態度,所以寫下了這首詩。

參考資料:

1、黃遵洸.《英詩咀華:漢英對照》:浙江工商大學出版社,2014.01:第5頁

山村詠懷鑒賞

  “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兩句是一種線狀的視覺印象,“一去”做水平運動,”二三“虛指數量多,炊煙裊裊呈垂直狀態,“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兩句變換為點狀視覺印象:亭臺座座,鮮花朵朵。

  詩人在這首詩中的每句安排一個量詞,即“里”、“家”、“座”、“枝”,新穎有變化,也在每句中安排兩三個數字:“一”字打頭,“二三”“四五”和“六七”嵌于句中,“八九十”又回歸句首,把一到十表示數目的十個漢字按照自然數序同小路、煙、村、亭臺、鮮花編織在一起,隨著詩句和畫面自然排列,只用了寥寥幾筆就構成一幅自然樸實而又朦朧的山村風景畫,自然地融于山村的意境之中。

邵雍簡介

唐代·邵雍的簡介

邵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堯夫,生于范陽(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隨父邵古遷往衡漳(今河南林縣康節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歲,隨其父到共城蘇門山,卜居于此地。后師從李之才學《河圖》、《洛書》與伏羲八卦,學有大成,并著有《皇極經世》、《觀物內外篇》、《先天圖》、《漁樵問對》、《伊川擊壤集》、《梅花詩》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陽天宮寺西天津橋南,自號安樂先生。出游時必坐一小車,由一人牽拉。宋仁宗嘉祐與宋神宗熙寧初,兩度被舉,均稱疾不赴。熙寧十年(1077年)病卒,終年六十七歲。宋哲宗元祐中賜謚康節。

...〔 ? 邵雍的詩(1011篇)

猜你喜歡

次韻和石學士見寄十首

宋代宋庠

榮路徘徊力已疲,保全恩惠劇春熙。

須知散櫟無庸日,方到群材構廈時。

次韻昌甫所寄 其三

宋代韓淲

催景陰陽長短宵,天回星紀又玄枵。霜寒草野真無惡,雨濕禾場正不聊。

薄晚固宜山色遠,經冬猶未水痕銷。私家一飽官何恤,寂寂閒中歲月飄。

徐惟得沖漠齋又題八絕 其二 白云洞

明代胡應麟

石洞蒼茫閉水簾,碧窗云冷玉龍潛。不妨行雨邀巫峽,猶記為霖出傅巖。

詠懷舊隱十五首 其三

元代吳當

憶昔升堂日,諸生授簡時。遺經周禮樂,野服漢威儀。

一自趨丹鳳,微班侍玉螭。風塵驚歲闊,猿鶴怨歸遲。

蘇州天賜莊重謁夢苕師

近現代嚴古津

正憶春風帳,驅車過古城。論茶供侍坐,看竹自從行。

吳下言夫子,江東阮步兵。龜堂詩萬首,箋注喜初成。

澎湖三十六島歌

清代范學洙

巨浸汪洋閩徼東,五靈無外幅